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新聞,過去還有人更大膽,冒充光緒皇帝

前段時間,網上接連曝出幾起冒名頂替他人去上大學的惡劣事件,一時之間可起很多人憤怒。

對於這種冒名頂替的行為,冒充者往往都是因為利慾薰心而走上了違法亂紀不歸路。這種惡劣的頂替別人為自己謀利益的行為,必須聲討。

在歷史上也有過不少類似的情況,結果往往也都是以冒充者付出慘烈代價而收場的。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近代史上一次比較嚴重的身份冒充事件——“假光緒案”。具體情況如何,我們細細道來。

上過中學歷史的人基本都知道,公元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掌握著清朝的最高權力。不但將主張變法的“戊戌六君子”處以極刑,還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湖心島——瀛臺之中,從而將其徹底變為自己的傀儡。

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新聞,過去還有人更大膽,冒充光緒皇帝

被囚於瀛臺的光緒皇帝原本並不甘於就此受辱,曾先後策劃過兩次出逃,甚至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可惜行事不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此後,慈禧太后下令加強對他的看管,甚至將瀛臺上連接湖岸的唯一一道木橋也給給拆掉了。

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新聞,過去還有人更大膽,冒充光緒皇帝

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光緒皇帝基本上插翅難逃,過上了與囚犯無異的悲慘生活。

可即使光緒皇帝被如此嚴密的監禁起來,民間卻一直流傳著不少關於他已經逃出生天的故事,而伴隨著這些荒誕的故事,一場“驚天大案”也正在醞釀之中。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的一天,武昌金水閘來了兩個奇怪的人。二人自稱是一主一僕,來自京城。

主人年紀大約二十餘歲,瘦高個,長得頗為俊秀;僕人將近四十來歲,沒鬍子,說話尖聲尖氣的。他們花重金租下一名候補官員的公館作為住所,每日深居簡出,衣食住用都極盡奢華,讓人感很是不凡。

不過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個僕人不論是端茶倒水,還是鞍前馬後,一律對年輕的主人口稱“聖上”,而自稱為“奴才”。僕人手腳利落,禮數週全,主人威嚴大方,受之安然,完全看不出一點偽裝的痕跡。

房東的候補官員對這兩人已觀察了數日,不免在心中暗暗稱奇。於是在私下與昔日的同僚們悄悄談論起此事,惹得眾人議論紛紛,都到他的公關去偷看。結果發現所言非虛,這就更加加深了眾人心中的疑惑。

於是一時之間,武昌城中傳遍了光緒皇帝私逃出京,前往武漢投奔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傳言。

一些在戊戌變法中原本對光緒皇帝持同情態度的地方官吏聽到這一消息,紛紛前往公館拜見“皇帝”。

而這位“皇帝”也並不推辭,經常大模大樣的公開接見官員,甚至為打消他們的顧慮,表明自己的身份是真實的,還特意向他們展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刻有“御用之寶”四字的玉印和繡有金龍紋飾的服裝與器物。這樣一來,更讓很多官員對其“皇帝”的身份深信不疑了。

沒多久,消息傳入江夏知縣陳樹屏的耳朵裡。他在聽說此事後在心裡覺得很是可疑,便決定親自前往武昌金水閘的公館查看一二。於是不久後,陳大人就見到了這位“光緒皇帝”。

初次見面,陳大人覺得這位“皇帝”態度好生傲慢,雖然自己只是個芝麻綠豆大的七品官,被“皇帝”無視也不算意外。不過陳大人始終覺得這個“皇帝”有點不對勁,所以也很直接的向他發問道:“汝究竟何人,到此何事?”

聽到陳大人如此不客氣地發問,“皇帝”臉上露出些許慍色,不過他很快調整狀態,故作神秘的回答到:“朕有要事,不可對你講,非見到張之洞不可。”

這樣一句話讓陳大人瞬間有點發懵了,雖然心中仍有懷疑,但對方竟然敢要求見總督張之洞,這不免讓他有些擔心。倘若對方真是皇帝,如果自己貿然得罪了,那絕沒好果子吃。因此他也不敢過於冒犯,只好安排手下暗中監視,自己則冥思苦想辨認真假的方法。

這時,陳大人突然想到,皇帝身邊的僕人都是太監,如果對方真是皇帝,那麼那個跟在身邊伺候他的僕人就一定是太監。

於是他急忙命令親信暗中調查那個僕人。親信很快就查明瞭真相,那個僕人確實是真太監。

這樣一來,光緒皇帝“龍游”武昌的消息傳的更嚴重了,陳大人一時也沒了辦法,只得向湖廣總督張之洞求助了。

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新聞,過去還有人更大膽,冒充光緒皇帝

張之洞曾多次見過光緒皇帝,對他的身形面貌很是清楚。此時這件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他也已經有所耳聞,他很想查明事實真相。

他迅速向京城查詢光緒皇帝的近況。結果得到的回覆是:“瀛臺嚴禁如故,光緒仍幽禁其中。”由此可見,武昌城裡這個所謂的“光緒皇帝”是個冒牌貨。

在瞭解真相後,張之洞不敢怠慢,迅速命令官兵將假皇帝和僕人捉拿歸案。經過多番嚴加審訊後,二人對自己冒充皇帝,招搖撞騙的犯罪是真實供認不諱。

原來,這個假冒的皇帝名叫崇福,本是個旗籍伶人(戲劇演員)。

從小就在各大王府與宮廷裡演戲。因此對皇帝和王公貴族的神態及習慣都十分了解,對宮中的禮儀也很是熟悉。

由於有人說他長得像光緒皇帝,於是他動了歪心思,勾結宮中看守庫房的一名太監,盜走了一些皇家御用的物品,就此逃到民間,想借著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臺,消息不通的機會,冒充皇帝,從而向地方官員撈取好處。

事情到此,已真相大白,正當張之洞思考如何處理這一對膽大包天的騙子時,沒想到朝廷的一些高官得到了消息,紛紛致電張之洞,詢問事情的具體情況。

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新聞,過去還有人更大膽,冒充光緒皇帝

張之洞擔心日久生變,怕朝廷追究自己的責任,於是馬上下令,將兩名騙子判處“斬立決”,第二天就押到武昌草埠門外斬首。而他自己也終於有驚無險的渡過了一次難關。

由此可見,無論在任何年代,冒名頂替撈取好處的詐騙行為只要被揭露,就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人活在世,最好有多大的本事吃多大碗飯,每天只想通過投機取巧撈好處,那最終的結果,恐怕會和冒充皇帝的兩個騙子一樣慘。因此,還是腳踏實地的走好自己的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