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文章來源:星球研究所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本文由 中國平安特約製作

中秋將至

14億中國人

4.3億戶中國家庭

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

大型集體望月思鄉的日子

中國人大概是這個世界上

最愛思鄉的群體

我們把鄉愁寫成詩、做成文

從高原到大海

遍佈全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初一到十五

從中秋到春節

我們將每個月圓之夜

變成獨特的思鄉之節

(中秋節,在北京西山賞月的人們,攝影師@陳肖)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不論是一處風景

(貴州加旁梯田上,正在放學回家的孩子們,攝影師@老西關)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一種味道

(新疆喀什澤普縣的紅棗,代表著一種家鄉的味道,攝影師@賴宇寧)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還是一聲鄉音、一個熟悉的身影

都能輕易喚醒我們思鄉的情意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揹著孩子的老人,攝影師@大力水手)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故鄉與鄉愁

為何如此重要

它是如何誕生

又如何改變了我們?

01 時光裡的故鄉

農業社會

人類活動範圍較小

但隨著生產力的提升

人類馴化了牛、馬、駱駝

這些強壯且充滿耐力的生物

代替了我們的雙腿

(錫林郭勒草原上的奔馬,攝影師@顏景龍)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人們發明了車、船

駕駛著飛馳的戰車

秦軍橫掃六合,統一四方

一紙詔書傳至天下

“車同軌,書同文”

從此條條大路通咸陽

(出自《禮記·中庸》,秦馳道和直道組成的主要交通線示意,製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除了道路

數量眾多的運河

組成水運網絡

(東周至秦漢時期主要古運河分佈,製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此外還有

掛在懸崖上的棧道

直通巴蜀

(四川劍門關古棧道,攝影師@王寰)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一座座橋樑

跨越河道

(四川瀘定橋,攝影師@樓晉瑜)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一個龐大的交通系統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成形

帝王爭霸天下

謀士往來穿梭

學子遠赴京城

將士奔命沙場

商賈走街串巷

人們越走越遠

而被遺落在身後的

就成了故鄉

古代的交通工具尚不發達

正所謂

(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所以那時候的思鄉之情濃厚

鄉愁成了詩歌

漢唐

人們拓展西域、遠征漠北

戍邊的將士、遠行的使者、和親的公主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詩句出自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三》,河西走廊上的大漠駝鈴,攝影師@林北岸)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對於他們而言

身後的長安便是故鄉

故而有詩云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詩句出自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現代西安大唐芙蓉園和大雁塔,攝影師@陳蘊生)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魏晉以來

北方居民南下

將原本的異鄉變為故鄉

從江南水鄉到五嶺之南

從巴山蜀水到雲貴高原

思鄉之情有了更豐富的寄託

思鄉詩中也有了

“家住金陵縣前,嫁得長安少年

回頭望鄉淚落,不知何處天邊”

(出自南北朝庾信《怨歌行》,揚州瘦西湖,攝影師@清溪)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歷朝歷代、五湖四海

無數人的鄉愁

匯成中國詩歌史上的一股洪流

(唐詩中思鄉詩題材佔比示意,製圖@黃敏銳/星球研究所)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詩裡有殷切的期盼

(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有回鄉的釋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有衣錦還鄉的豪邁

(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也有獨在異鄉的惆悵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人們懷念故鄉的蓴菜鱸魚

故鄉的山川風物

故鄉的家鄉父老

甚至故鄉的月亮

也比別處的要亮、要圓

(杜甫《月夜憶舍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月亮

也成了思鄉最常用的意向

也許是因為它的陰晴圓缺

像極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亦或許是高懸太空的明月

總能讓分別兩地的人們望向同一個方向

彷彿望向彼此的眼睛

(西湖雷峰塔與中秋的月亮,攝影師@潘永舟)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5000年的鄉愁

就這樣被凝固在詩歌裡

充滿美麗與哀愁

而當時間來到現代

故鄉又變了一副模樣

02 大地上的故鄉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

有著更強大的交通能力

能夠在短時間內翻山越嶺、跨洋過海

人口的流動性也更強

在這樣的背景下

故鄉有了更多不同的含義

可以說中國有多大

故鄉就有多少種

東北地區

氣候寒冷、森林茂密

茂盛的植被提供了大量有機質

而低溫讓土壤中的有機質分解緩慢

形成腐殖質含量高的黑土

東北的松嫩、遼河、三江三大平原上

耕地面積佔全國的16%

遍地的玉米、高粱、大豆

小麥、水稻等作物

讓昔日的荒原變成中國的糧倉

(吉林省洮南市瓦房鎮黑土地上耕種的農民,攝影師@邱會寧)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此外

東北河湖中

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

冬季魚市上凍成“冰棍”的大魚

成了東北人家鄉必不可少的風景

(黑龍江撫遠魚市,攝影師@王寰)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華北地區

地勢平坦、交通便利

黃河、海河、淮河帶來水資源

因此自古以來便是農業中心

華北平原上

村落密集,人口眾多

“組團聚落,大田耕種”為特點

大片的小麥和棉花田地

中間是緊湊的村落

村落中則是一個個方正的院落或樓房

(河南農田和村莊,遠處為黃河,攝影師@陳俊傑)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而在黃土高原

農田和村落則分散在溝壑之間

人們坐著驢車

或開著小三輪

在巨厚的黃土之間穿梭

(黃土高原榆陽區麻黃梁秋收,攝影師@任世明)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長江中下游

東南沿海地區

降水充沛、河湖眾多

大片的水田代替了旱田

加上漫山遍野的茶園、果園

構成一個個更加色彩斑斕的故鄉

(廣東佛山順地桑基魚塘,攝影師@文生)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這裡的村落密集

房屋各具特色

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

徽派建築的飛簷翹角

閩南山地的圍屋土樓

以及嶺南民居的燕尾脊、鑊(huò)耳牆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樓,攝影師@盧文)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大西北和青藏高原

由於遠離海洋、降水稀疏

大片的草原取代了林木

但這裡也因此成為中國的牧業基地

(請橫屏觀看,壩上草原,攝影師@沈勇)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雪山和峽谷下

森林和草原中

人們撐起蒙古包或氈房

在房屋旁邊用木頭圍起柵欄,圈住牛羊

這是充滿神話氣息的故鄉

(天山的遊牧人家,攝影師@劉辰)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但同時

人們也開墾荒地

將大西北變成另一個糧倉

這是熱火朝天充滿幹勁的故鄉

(新疆沙雅縣,裝有GPS的棉花播種覆膜一體機正在勞作,攝影師@袁歡歡)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大西南

人們充分利用地形

開闢出規模龐大的梯田

高差和緯度的巨大變化

讓這裡的自然環境極其多樣

(雲南東川紅土地,攝影師@範峻川)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40多個少數民族

在山中蓋起獨特的建築

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家鄉

(廣西三江獨峒侗寨,攝影師@盧文)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除此之外

還有大山裡的故鄉

(青海卓爾山拉洞臺村,攝影師@焦瀟翔)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大河邊的故鄉

(瀾滄江邊的村落,攝影師@胡澍)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湖泊邊的故鄉

(普莫雍錯旁的村莊,攝影師@李珩)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大海邊的故鄉

(青島嶗山區黃山村,攝影師@煙雨斜陽)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懸崖下的故鄉

(甘肅景泰龍灣懸崖下的家園,攝影師@盧文)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沙漠中的故鄉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小村莊達裡雅布依,攝影師@文興華)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故鄉也並不等同於鄉村

許多人的故鄉在城市

那裡的某個角落還殘留著歲月的痕跡

令人想起小時候的時光

(廣州,攝影師@何易成)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故鄉甚至不限於城市、鄉村

對於臺灣海峽對面的人們而言

大陸是故鄉

鄉愁在海峽兩岸

架起一座橋樑

(余光中《鄉愁》)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對於海外華人華僑而言

整個中國便是故鄉

(當地時間2020年9月20日,新加坡民眾為慶祝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在街頭佈置的花燈,圖片來源@VCG)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故鄉不僅構成了

遍佈中國的多樣景觀

也保存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

(東北查干湖冬捕,攝影師@邱會寧)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到東南的濤濤大海邊

(霞浦漁場,攝影師@都文明)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這裡有我們逐漸陌生的傳統習俗

(每年中秋節,白雲區清湖村的舞火龍活動,攝影師@盧文)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有在不同的環境、物產和風俗作用下

形成的各色家鄉美食

讓多少人魂牽夢縈

(徽菜中的鄉野山珍,攝影師@方托馬斯)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更有父母兄弟姐妹

七大姑八大姨

小時候的同學、玩伴

組成的家鄉記憶

(雲南德宏州盈江縣農家小院,攝影師@楊清舜)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這就是我們當下的故鄉

它並非停留在過去

而是在不斷地改變

這裡上演著一場規模龐大的出走

也飽含著無數人的守望

03 出走與守望

近現代中國

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

(1990-2018年各省區城鎮化率示意,製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大量人口湧入城市

中國鄉村人口從1995年最高峰時的8.6億

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5.5億

而同一時期內

城鎮人口則從3.5億增長到8.4億

(1995-2018中國鄉村人口及城鎮人口變化,2010年是一個轉折點,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大量的鄉村成為“空心村”

年輕人外出務工

只留下老人和孩子

(湖南郴州板梁古村的留守老人,攝影師@何小清)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有的甚至經過整體搬遷

徹底成為了廢墟

(浙江嵊山無人村,攝影師@趙高翔)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此外

自然環境的限制

讓許多鄉村陷入貧困的魔咒

有的在層層疊疊的大山之間

高山峽谷阻斷了對外的交通

(河南輝縣天界山深處的小山村人家,攝影師@劉辰)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有的在喀斯特高原

“千瘡百孔”的地表

導致水土流失

(恩施大峽谷附近處在峰叢中的太和鄉,攝影師@李珩)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有的在極度乾旱地區

黃沙遍地、水井寥寥

(甘肅白銀景泰縣村落,攝影師@盧文)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有的在高寒地帶

植被稀疏、人跡罕至

(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孔雀河谷的村莊,攝影師@孫巖)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自然環境的限制

人口的流失等等

是鄉村——這類特別的故鄉

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020年

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在過去的5年中

通過農業機械化、智能化

發展特色產業等措施

農村貧困人口從5575萬減少到551萬

(數據源自國務院扶貧辦,圖為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福溪村的孩子們,攝影師@盧文)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在中國這片大地上

每一寸土地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那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鄉

涼山、百色、烏蘭察布

晴隆、樂業、墨玉

......

這些名字的背後

也許是貧困、艱難、衰落

但也蘊藏著富饒的物產

和對未來的希望

每一個故鄉都值得期待

每一個故鄉都應美如其名

故鄉更是未來

今日的中國

便是我們後代的故鄉

而未來故鄉的模樣

取決於你,取決於我

取決於每一箇中國人

願我們的後代

有更美的故鄉

(甘肅平涼,留守家鄉的孩子,攝影師@左雪蘭)

中國人的鄉愁,長什麼樣?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成冰紀

圖片:菜煎餅、武陵人

地圖:陳志浩

設計:張靖、黃敏銳

審校:李張子薇、風子、湯姆譚

封面攝影師:都文明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子今. 秦漢交通史稿[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

[2] 胡韌奮,諸雨辰. 唐詩題材自動分類研究[J]. 北京大學學報, 2014.

[3] 寧志中. 中國鄉村地理[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9.

[4]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M]. 人民出版社, 2011.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