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蓬萊為“仙境”,已久矣。

01 先秦上古時,蓬萊始成仙

蓬萊成“仙”於何時,已不可考。

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已對蓬萊“仙境”進行了系統的描寫。

《山海經·海內北經》載:“蓬萊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大人”就是“仙人”,“仙人”住海中蓬萊。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列子·湯問》亦有描述: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五山始峙而不動。

也就是說,蓬萊原是漂浮於無底之海上的仙山,後來禺強派了三隻巨鰲揹負著才使其穩固。

《史記·封禪書》也雲:“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

齊燕之地瀕臨渤海,相傳蓬萊就在渤海之中,戰國時期的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等幾位國君在尋仙的路上開始了漫無邊際的尋找,最終一無所獲。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這些先秦的“蓬萊”傳說向我們透漏了兩個秘密:

一是關於“蓬萊仙山”的傳說在先秦時已經成體系、成系統,說明蓬萊成“仙”的時間應在中華文明初期。

二是先秦時期“蓬萊”的位置不確定,先秦志士們一直在尋找,從來沒有找到過。

那麼,“蓬萊”是什麼時候“落戶”於現在的煙臺蓬萊區的呢?

02 秦漢尋仙處,蓬萊落膠東

秦始皇可能是我國古代最痴迷於尋求長生不老藥的皇帝了。

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東巡時曾來過膠東,過黃陲,到成山,登芝罘。他東巡的目的是為尋找神山,求取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站在渤海邊的山崖上(今天的蓬萊區)觀海,只見大海一望無際,不見神山的蹤影。他忽然在波浪中發現一片紅色,便問身邊的徐福:“那是什麼?”

徐福回答說是仙島。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秦始皇又問:“仙島叫什麼名字?”

徐福倉促之間,無法應答。突然見水中海草隨波飄動,靈機一動,就答道:“那叫蓬萊。”

然後就有了徐福東渡的事。

作為和秦始皇一樣雄才大略的皇帝,漢武帝繼承了秦始皇尋仙的意志。

公元133年漢武帝東巡至渤海邊,望神山不遇,築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漢武帝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通典》)。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由此,古登州,今蓬萊,正式和“蓬萊仙境”“蓬萊仙山”結緣。

但若細究起來,古時的蓬萊在海中,是海中仙山、仙島,以長島視之更為貼切;而如今的蓬萊區,應是當年秦始皇所站的渤海邊,或是漢武帝所築的小城。

03 八仙不過海,蓬萊不留名

進一步把“蓬萊仙境”發揚光大的,是“八仙過海”的傳說。

“八仙過海”的故事據考證最早成名於宋元時期,初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先有“蓬萊仙島”,後有“八仙過海”,這兩個神話傳說是相輔相成、共赴我國神話之巔的。

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柺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過海,這就是後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起源。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可神話背後真實的故事可能沒有那麼神秘、精彩。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蓬萊區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

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

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八位善遊者,藉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

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

後來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

不管背後的故事是怎樣的,“蓬萊”的“仙氣”倒真是藉助於“八仙過海”又出名了一把,也為現在的蓬萊區留下了諸多“人間仙蹟”的景點。

04 亂“仙”迷人眼,“蓬萊”遍天下

在“蓬萊仙山”和“八仙過海”兩大經典神話的鼓吹下,在唐代開始興盛的道家思想裡,在古人追仙尋仙、長生不老的願景中,“蓬萊”愈發的仙氣十足、傳“仙”於天下。

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創造的神話故事裡,總會不知不覺中融入到“蓬萊仙山”的仙人體系。

在《西遊記》中,福祿壽三星居住在蓬萊仙境。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封神演義》中截教有七位大能,因在蓬萊島修行,又稱“蓬萊島七仙”

就是現代的《古劍奇譚》《花千骨》等影視作品裡,也要把蓬萊作為“仙境”的寄託。

在古人的詩詞文章裡,“蓬萊”之名更是大放異彩。

曹操說“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蘇軾懷念白居易“樂天不是蓬萊客,憑仗西方作主人”,陸游卻遙想“故人仙去蓬萊宮,鸞絲鳳竹醉春風。”

可以說,蓬萊作為一座“仙境”已經深入國人之心。在一定程度上,蓬萊就是我國“仙境”的代名詞

以上就是蓬萊一步步進入我國“仙境”的過程,那麼我們還是要忍不住的發問:誰也不是生而知之,蓬萊最初是怎麼演繹成“仙山”“仙島”的?

蓬萊閣位於煙臺市蓬萊區西北的丹崖山上,是我國四大名閣之一。蓬萊閣之所以建於此處。除了蓬萊的神話傳說之外,還因此處是我國觀賞“海市蜃樓”奇觀最佳的地方


蓬萊是怎麼一步步走入仙境的?


我們打開百度百科“海市蜃樓”的詞條,觀賞佳地排名第一的就是長島,蓋因

長島是我國海市蜃樓出現最頻繁的地域。長島原來是一個縣,今年6月份剛剛劃歸蓬萊區。

我們站在蓬萊閣上向大海望去,目光正對著8公里之外的長島。此時,你的目光裡有若隱若現的島嶼和海山,有清晰的海市蜃樓,當你興致沖沖的划船追過去卻什麼也找不到了,這不就是仙境、仙山、仙島嗎?

正是因為這個海市蜃樓的現象,秦始皇去了看到了仙島,漢武帝去了什麼也沒看到,八仙在這裡比賽無船過海,“媽祖護海”、“張羽煮海”、“精衛填海”也要在這裡演繹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蓬萊,是我國古代神話故事虛實結合、從實到虛、再用虛映實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田小樓說山東,帶你看一個不一樣的山東


#山東##煙臺##蓬萊##長島##八仙過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