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学教育如何能唤醒学生们的想象力?

用户3707712249683


对于教育的讨论很多很多,社会上充满了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尖锐批判,这没什么不对,相反,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只希望大众理性批判而不要陷入情绪化的谩骂。

对基础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老化僵化,满堂灌,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整天忙于重复性的机械的作业训练……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当然也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有些方面还需一些澄清。比如,大众对于基础性训练极为不满,认为想象力大于一切,这是不对的,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力是从来不缺少的,他们少的只是表达的机会和空间。牢固的基础知识不是想象力的掣肘,而应该是助推器。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废止基础知识的学而是如何高效的有趣的让学生学习。几年前丹麦与中国中学生的比赛跌碎了无数人的眼镜,除了英语,其实所有包括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丹麦孩子一败涂地。可见我们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失败的!

另一个反对的点来自于美国大学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批评。大家应该想到,很多年前的美国大学可是对中国留学生赞不绝口的,如今的改变,其中的意味有些深长啊!其实,当中国留学生数量大到一定程度,自然质量平均值会被拉低,而西方人更对如今的中国充满了恶意!

但我们仍然需要反思,我们在中小学需要还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奔跑,去歌唱,去放肆的挥洒笑声与汗水……我们需要适当减少课外作业,我们更应该适当限制课外机构的肆意扩张,当然,我们尤其需要改革各级招生制度,进行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我们需要研究西方的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照搬。中国有自己的国情。

现在,老师们能做的其实不多,各级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从来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从来没管过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

希望在于改变,老师们和学生们一样,都在等待中。


教师谁言


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对。传统的所谓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说的更实际点儿,就是让学生能听懂别人说话所表达的意思。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大意是,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讲课最多加黑板演示的办法教会学生,就不要采取所谓现代化的其他方式。现代化的其他方式只能是必须用时再采用。学生只有在学习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想象力。所以传统的滿堂灌的教学方式必须坚持,那些批评我国教育的各种说法儿,实际上都是攻其一点的说法。爱怎么攻击,是无法阻止的。坚持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教育界的共识。不要被那些偏激言论所左右。


唐老师489


想象力是小时候天生就有的,由于现在的教育分数为先,抹杀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力,属于一种牢笼式的禁锢了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一旦失去,很难再培养,只能通过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重拾童真才能慢慢培养,这个过程很漫长5—10年也不一定能达到正常8—9岁孩子的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