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有的车型发动机舱看起来“空空荡荡”,是偷工减料了吗?

斯柯达有的车型发动机舱看起来“空空荡荡”,是偷工减料了吗?

大家发现没有,客户在看车、买车时,总会打开发动机舱看看。而打开后发现,有些车型的发动机舱很饱满“充实”,而有的则“空空荡荡”。这样的场景让不少人满腹疑虑,进而质疑车辆的安全性,并一度怀疑车企偷工减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要从造车平台说起。

斯柯达有的车型发动机舱看起来“空空荡荡”,是偷工减料了吗?

平台的更替

我们都知道,车企大都有自己的造车平台。通过平台,车企可以根据参数设定的不同打造不同的车型。比如大众的“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 "MQB。该平台不再像PQ35那样只局限于生产紧凑级车型,而是横跨了A0、A到、B等多个级别,高尔夫、途观、奥迪 A3、奥迪 TT、斯柯达明锐以及西雅特leon等多款车型都出自该平台。而使用该平台的好处就是能够大大降低车型研发周期、研发费用及生产成本。


平台的更替意味着车辆的设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重新设计发动机舱、车辆轴距的变化等等。随着新车外观的拉长或加宽,如果依然沿用之前的发动机,就会出现发动机舱“填不满”的现象。

斯柯达有的车型发动机舱看起来“空空荡荡”,是偷工减料了吗?

新车外观满足了当下消费者的审美,而”空荡“的发动机舱因为有前机盖的遮挡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随着造车材质的不断轻量化,原有动力依旧能够满足用车需求,并不会对操控性等带来实质影响。所以对于车企来说,与其考虑如何“填满”发动机舱,倒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提升消费者驾乘感受等方面来得更为实际。

斯柯达有的车型发动机舱看起来“空空荡荡”,是偷工减料了吗?

其次,动力系统的差异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一款车往往分为多种车型。车辆不但在配置、功能上有差异,在动力方面也有所区别。在发动机舱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塞下多款不同的发动机。如果空间设计过小,将会造成有些发动机无法安装的尴尬局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斯柯达有的车型发动机舱看起来“空空荡荡”,是偷工减料了吗?

最后,保护车内人员安全

在安全方面,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溃缩设计在保护车内人员方面尤其重要。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最脆弱的车头部分首先会发生溃缩变形。在此期间,保险杠、防撞梁以及吸能盒等会缓解强大冲击力对车内乘员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