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在中醫學中的科學理論解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

在我看來,除了傳染病的因素不好確定以外,其他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內在原因是陰陽失調,所以在身體內部器官或者局部發生病變之前,儘管其臨床表現錯綜複雜並且千變萬化,但只需要通過陰陽的調整就可以自我恢復。這也是我在講功法之後講這個基礎醫學理論的現代解釋的原因,大家自己在練功的過程中,可能靜功過多、動功過多、運動量太少,運動量過量等原因,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大部分人接受的都是現代西方科學教育,所以我才用西方的科學解釋來解釋內部出現的問題,這樣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調整身體,這樣就可以死達到最佳的鍛鍊狀態,儘早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陰陽在中醫學中的科學理論解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

研究

我前面講過我對陰陽在中醫中的現代科學定義,對大部分來說,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水和冷為陰,汽和熱為陽,上一篇我講了陽虛陰虛陽盛陰盛的自我治療方式。這次講別的,一是從色澤上分。發熱、發紅、發亮就是陽氣多,法冷、發紫、發暗就是陰氣多。表面情況和體內情況不一定一樣,上半身和下半身不一定一樣。比如說感冒,大部分人感冒的初期一般是涼氣入體,內冷而外熱,因為涼氣把熱氣都趕出來了,發燒就是涼氣存的太多了,把五臟六腑的熱氣擠出來太多,溫度就上升較多,五臟六腑變涼了,器官的反應和運移功能都受到限制,自然吃普通的飯都吃不下了,所以只能吃點簡單的熱的易消化的東西。然後體質好的通過內部免疫系統的反應或者鍛鍊一下讓體內免疫系統活動一下,就會產生內熱把涼氣趕出來,體質較差的人就需要藥物來讓體內發生反應,生內熱趕涼氣,這樣體內鬥爭反應的階段表象就是出汗流鼻涕,就是涼氣往外排的症狀,涼氣排完了,身體表面經過熱變涼再變正常,感冒就好了。這也就是中醫陰陽的關係,體內陰氣重了,陽氣就會減少外溢,內陽產生陰氣就會減少了,自然就陰陽平衡了。還有熱氣容易上升,涼氣容易下降,所以很多人容易上熱而下冷,上陰虛下陽虛。

陰陽在中醫學中的科學理論解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

中醫

二是從聲音上分陰陽:聲音高亢宏亮,花多且坐不住老愛動的人,就是容易陽盛,和熱汽的流動不是很接近麼,汽多則聲音洪亮,咱們一般說這種人氣足,只有汽才能到處亂跑,所以這種人容易坐不住。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者,人用意陰盛,和水是不是很像,水涼流動比空氣流動慢太多,所以多沉下來,水比較安靜,所以容易有氣無力,久坐而不愛說話。

陰陽在中醫學中的科學理論解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

陰陽

三是從身體的感覺上分陰陽。身體都無不舒服的前提下,感覺老是衝動,精力過剩,大便乾燥,尿液偏黃,那就是陽過了,需要洩陽或者練靜功補陰,身體感覺有些沉,睡不了一會就醒了,就是陰盛了,需要鍛鍊身體補陽,這種補建議採用方法而不要用藥,用藥反而不好。陽虛補陽,陰虛補陰,陰陽雙虛先補陰後補陽,這我上次文章已經講了。還是建議在身體承受的前提下多用方法少用藥。

陰陽在中醫學中的科學理論解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

多動

這樣陰陽我就講完了,自我養生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調整陰陽,盛的洩其有餘,虛補其不足,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希望能對大家在練功道路上便於自我調整有所幫助,下次我就開始講五臟對五行的科學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