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元朝是我國曆史上皇位繼承最混亂、最殘酷、最血腥的朝代,比五胡十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元朝著名回人詩人薩都剌(là)有一首七律《天曆之變》:

當年鐵馬遊沙漠,萬里歸來會二龍。

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

只知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說的就是“骨肉至親”的元文宗、元明宗兄弟倆爭奪皇位,互相猜忌,相攻相殺的歷史,史稱“天曆之變”或“兩都之戰”。是什麼讓他們從兄友弟恭變成反目成仇的死敵?為什麼元朝的皇位繼承始終充滿血腥和殺戮?

其根本原因在於,草原民族雖然統一了華夏和草原,但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繼承製度。具體表現在:大汗皇帝們依然採用落後的部落推舉與軍事實力相結合的方法,選汗制與皇太子制度交錯不分,以及兩都制(上都、大都)各自為政,容易形成對抗。於是,元朝的皇帝繼承過程中的殺戮和戰爭無可避免。

沿革

元朝自1271年世祖忽必烈建立,到1368年撤回漠北,共97年。不到百年一共經歷10位皇帝(不包括追尊者),其中世祖忽必烈在位33年(1360年稱帝),末代順帝在位35年(如果算北元是37年),中間30多年經歷8位皇帝,可見皇位繼承多麼混亂殘酷,幾乎每位皇帝不是不得善終就是“英年早逝”。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我們儘量用最簡的篇幅清晰明瞭地梳理一下元朝近一百年的帝位沿革。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元朝帝王傳承示意圖(橫屏觀看)

1259年,蒙哥汗在宋蒙釣魚城之戰(今重慶合川)中戰死,其弟忽必烈返回漠北打敗幼弟阿里不哥(蒙古崇尚幼子守業,因此擁有繼承權),繼承汗位。1260年,忽必烈稱帝,建立各種典章制度。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1271年,忽必烈在漢臣建議下改國號為“大元”(取自《易經》“大哉乾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形成大都與上都並舉的兩都制(上都由宗室貴族坐鎮);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謝太皇太后與宋恭帝趙㬎(xiǎn,通“顯”)出降;1279年,張弘範率元軍在廣東崖山海戰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元朝自此統一中國。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元大都土城遺址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元上都遺址

1286年,忽必烈太子真金病逝;忽必烈在位時,立獨子真金為皇太子,令其接受儒學教育,真金漢化水平頗高,成為“儒臣派”代表,結果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忽必烈怒斥,死於憂懼過度,忽必烈無奈立真金之子鐵穆耳為皇太孫。

1294年,忽必烈因肥胖、痛風而駕崩,享年80歲,諡號世祖鐵穆耳(成宗)繼位,追尊父親真金為裕宗;元成宗以“守成”著稱,在位13年既無大過亦無大功。

1307年,元成宗崩,享年42歲,無子;其兄答剌麻八剌有二子:懷寧王海山(武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仁宗);右丞相哈利哈孫迎海山進京,又請愛育黎拔力八達入京,後者先進京,但因謹守儒家孝悌之義,堅持讓位於其兄,於是海山繼位,是為元武宗。武宗追尊其父答剌麻八剌為順宗,立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蒙古人稱皇太弟為皇太子)。

武宗在位僅3年,基本上沒做什麼好事,濫印寶鈔(紙幣)、胡亂賞賜、揮霍無度,崇佞密宗(藏傳佛教)、濫殺無辜,他的罪行在著名詩人張養浩的《時政書》中被一一列舉。

1311年,元武宗因沉迷酒色而駕崩,享年31歲;兄終弟及,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仁宗(終於不用叫他名字了);武宗生前感念仁宗讓位之功,堅持不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相約仁宗死後再傳位武宗之子。仁宗頗為英明,罷免奸臣斬殺巨惡,停止各種勞民傷財的工程,他最光榮的事蹟就是恢復中斷了80多年的科舉,史稱“延祐復科”。仁宗算得上是元朝人格品德最好的一個皇帝,“仁宗”頗為名副其實。他唯獨的黑點在於出於私心,未立武宗子為太子,將武宗長子和世㻋(là)封為周王並遠放雲南;加上奸臣鐵木迭兒蠱惑,仁宗立自己兒子碩德八剌為太子。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1320年,元仁宗酗酒過度駕崩,享年35歲;碩德八剌繼位,是為元英宗,英宗是元朝第一個熟練掌握漢語和儒學的皇帝,他和志同道合的丞相拜住傾心漢化,以儒治國,可惜觸動守舊貴族和姦臣鐵木迭兒利益,在上都“南坡之變”中君臣二人被血腥刺殺,元英宗的漢化像夏花一般絢爛又繼而轉瞬即逝,戛然而止,充滿惋惜。

1323年,元英宗被弒,年僅21歲;鐵木迭兒之子鐵失擁立晉王也孫鐵木兒為帝,他是裕宗真金長孫,因為他沒有廟號,只能以年號稱呼,史稱“泰定帝”,泰定帝追尊其父(裕宗真金嫡長子)甘麻剌為顯宗。泰定帝的皇位像天上掉下的餡餅砸在頭上,他在位5年,雖翻譯《資治通鑑》等漢書,但並無實質性漢化,與英宗朝相比不得不說是一大倒退。

1328年,泰定帝在無功無過後駕崩,享年36歲;權臣燕帖木兒主張立武宗海山之子懷王圖帖睦爾為帝,

而上都的皇后八不罕主張立泰定帝年僅9歲的兒子為帝(兩都制弊端的結果),結果圖帖睦爾先人一步,稱帝繼位,是為元文宗,文宗隨機剿滅八不罕勢力,殺其母子,並且廢除泰定帝父子帝號,不上廟號。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1329年,圖帖睦爾因還有兄長周王和世㻋(là),於是打算效法仁宗讓位武宗的故事,邀請和世㻋繼位,和世㻋於是在上都繼位,是為元明宗;圖帖睦爾對明宗的大哥做派深感後悔,於是與燕帖木兒合謀毒殺明宗,即文章開頭的“天曆之變”;可惜明宗只當了半年皇帝就丟了性命,年僅30歲,他先被仁宗流放,好不容易熬出頭又死於親弟之手,

應該是元朝最悲催的皇帝之一了

1329年九月,元文宗復位,文宗一生的黑點就是先擁先殺兄長明宗。但是,元文宗卻是元朝漢文化修養最高的皇帝,甚至高於英宗,他是元朝第一個承認自己是“中華”的皇帝。他精於書畫和詩詞,水平頗高,編纂《經世大典》,保存元代文化,又建奎章閣,形成了以大詩人虞集、柯九思為中心的名士集團。

1332年,元文宗因酗酒駕崩,享年29歲;其皇后迷信,不肯立兒子為太子,因為元朝的太子全都沒有好下場,於是權臣燕帖木兒立元明宗7歲幼子懿璘質班為帝,結果不到兩月駕崩,廟號寧宗;這時百官想到文宗臨終前曾表示內疚殺明宗,說過“願召明宗子妥懽(huān)帖木爾來登茲大位”,於是召回遠在廣西靜江(今桂林)的妥懽帖木爾,立為皇帝。元朝上廟號“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上諡號“元順帝”,史書習慣稱之為“元順帝”。

1333年,元順帝繼位,這時候元朝已經日薄西山,像一艘體量巨大的破船,因為太大而遲遲沒有沉沒。後由於脫脫丞相變鈔失敗,加之黃河氾濫,導致元末農民大起義,即所謂“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1368年,朱元璋在男方打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建立明朝,派徐達北伐,攻克大都,元順帝逃往上都,史稱北元,1370年在應昌病死。

尾聲

我們可以看出,元朝尤其中間那三十多年的皇位繼承和政治局勢相當混亂。元朝“英年早逝”的皇帝很多,基本上都是死於酒色,說酒色是刮骨鋼刀一點不假。沒有死於酒色的更慘,死於刺殺或毒殺。再者,就是蒙古人名字真的很難讀難記(筆者將人名按古籍方法劃上橫線)。

出於以上各種原因,我們無論初中還是高中乃至大學的歷史教科書,對於元朝都是一筆帶過,或者提及元朝疆域、行省制度,或者強調社會經濟的發展,或者強調元曲的繁榮,對於皇帝、政治諱莫如深。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異族政權中漢化最淺的朝代,因為大汗和皇帝們矯枉過正,錯誤吸取了之前異族政權如北魏、契丹、金國漢化的“教訓”,對漢化保持著異常的警惕。即便如此,元朝還是在不可避免地漢化,其中元英宗、元文宗是最典型的漢化組鐵桿成員。

朱元璋在《討元檄文》中說“胡虜無百年之運”,又在《建國號詔》中說“元以寬失天下”,不漢化必然會出現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精神層面的格格不入,漢化雖然融入華夏主流,但容易喪失自我,因此逃不過國運百年的厄運。“以寬失天下”不過是元朝滅亡其表象,內在核心還是政治的動盪,而政治動盪的核心則又回到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精神層面的不符。時至今日,只有大草原上成吉思汗的雕像,還在訴說幾百年前蒙古人的輝煌。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元朝皇位繼承有多殘酷?

花間識面,漫聊遣心,我是“花間漫聊”,如果您覺得本文有所收穫,請點贊、關注,在此多謝。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