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民国时期上海有所知名的中学名为“澄衷中学”,胡适等均曾就读,而其创办人即清末时期宁波知名商人

叶澄衷

叶澄衷以贸易起家,继而办实业、做金融,他身上有两种性格,一是“敢为天下先”,二是“谨慎从事”的经商之道;而两者的完美结合,最终让这位早年出身贫穷的少年一跃成为早期“宁波帮”的首富。

据后来研究者的评价,“叶澄衷首先在五金行业,他是第一个领袖人物,他的规模也很大,所以他定下的规矩就是五金行业的规矩。他是同业领袖,所以他确定了许多规矩,今后的五金行业基本上都遵照行规在行使。譬如当时的同业拆借,叶澄衷的“顺记”从来都是自家低价拆借给别家,而从不向别家拆借,这一做法让同行们心服口服。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叶衷澄对外做生意时不卑不亢,不失国格、人格。如《叶公澄衷荣衰录》中说的,“海上通商以来,中国商人能抗衡外国者,首推宁波,而其间又以胡君雪崖、叶君澄衷为之领袖。二君皆毫无凭藉只身崛起。”

以下聊举一例。1884年中法战争时,江南制造局与福州船政局为备战而同时向叶澄衷订购了煤炭。接到订单后,叶澄衷先安排本商号的煤炭立刻运往福州船政局;此外,他又不惜赔本买下另一船煤供应江南制造局。如此举动,当时让外人很是费解。

有人说,叶澄衷每次做的都是赚钱生意,为何这次明知亏本,还要一意孤行呢?对此,叶澄衷回答说:“该赔本的时候,就应该赔本。赔,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更加赚钱。”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和其他富商所不同的是,叶衷澄发家致富后仍热心于社会公益,其在家乡设立了树德堂、忠孝堂、牛痘局、救火会等,其间抚恤孤寡,急人所急,深得人望。当时,即有乡谚称:“依澄衷,不忧穷”。此外,叶衷澄还在上海设立了怀德堂、崇义会、广益堂等机构,为各种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888年,因带头捐出巨款赈济浙江灾荒,清廷传谕嘉奖叶衷澄并赐给“乐善好施”、“勇于为善”两块匾额。叶衷澄虽然读书不多,但对教育却十分热心,其曾表示,“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为此,他早年曾筹办顺记商务学堂,为本行业培养人才。1875年,叶衷澄又在上海创办叶记商务学馆,地址设在上海外滩金陵东路一条弄堂内。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1899年六十大寿时,叶澄衷作出一个决定:在上海虹口张家湾捐地30亩并捐资10万两创办一所新学堂。为此,叶衷澄表示:“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秉烛;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

这所新学堂,就是后来知名的澄衷学堂,也是上海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新式学校。

1900年五月,新学校开始破土动工。但遗憾的是,还没等到学校开办,叶衷澄即于当年十月因病去世。去世前,叶衷澄遗命对学校事须有久远规划。之后,叶衷澄的长子叶贻鉴两次续捐共计10万两白银,学校规划与建设日趋完善。

1901年正月,新校落成,其中正舍三十幢,旁舍十五幢,风雨操场一块,校门砌以大理石雕刻的门额,定名为“澄衷蒙学堂”。澄衷学堂成立后,同乡翰林蔡元培曾应邀担任过校长。在之后数十年中,澄衷学堂共培养学子四万余人,其中即不乏胡适、竺可桢、倪征燠等近代名人。此外,叶澄衷还在家乡创办义学,这就是后来的中兴学堂(初名叶氏义庄)。其中,如邵逸夫、包玉书、包玉刚、赵安中、包玉星、楼志章等近代知名实业家都是在这里接受的启蒙教育。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1921年4月,澄衷学堂校友为叶澄衷集资铸像。据说,设计铜像时没有特别注意细节而做成穿织锦绸缎长袍了,叶家子孙见后立即指出,叶澄衷一生简朴,从来都是穿普通的布长衫而没有穿过织锦绸缎。如其孙女叶吉谋所说:“我爷爷终身穿老布衫到头。……爷爷常说:‘穿老布衫袄是不忘祖宗’”。据其后人所说,叶澄衷外出办事或访友,一向是步行而从不乘车马。后来,他已经是上海滩上的大老板了,当时有合作的洋商提出送他车马以便出行,但被他婉言谢绝;某次,洋商送他五套西装,他也都是转送身边幕友,其传统简朴可知。

澄衷学堂的教科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説》相当于一部切要而实用的儿童字典。所收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足以让使用者明瞭祖辈的生命图景。其编排由浅入深,张弛有度,单元的划分,插图的调节,无不匠心独运。选材广泛,由天文、地理、典章制度、草木禽兽、日用器物、到人事万象(包括生老病死),给出了一个博大、有序、美妙的世界,童稚将因之而展开自己的人生遐想。谈知识,博学中见美感;论事理,透彻而有德性。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説》还是一个敞开的新世界。它对西方文明的介绍,以兼容并蓄的立场為之,涉猎之广,格局之大,令人敬慕。这尽可见出晚清中国风云激荡的思想氛围,以及置身其中的先进知识阶层的价值取向。在讲解字例时,引入诸多现代科技发明、人文思想及政治制度的知识,并与中国现状相比较,给予读者深刻的啟示。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説》对汉字的解説,尊重延续两千余年的字学传统,每每先讲解汉字起源时的本义,再讲解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引用传统经典中的释义和用例,联系变化著的社会生活形态,增进儿童对汉字的认识。这种让汉字回归生活,重视“小学”(文字、音韵、训詁)识字教学传统的做法,颇值得为人师者借鉴。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他富可敌国,一生却从未穿过绸缎,从未坐过马车

此书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小学字典,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诸多知名人士如胡适、竺可桢、茅盾等都是以此书作为童年的启蒙教材。胡适到上海造访澄衷学堂旧识时曾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即本书),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亦有论者称这套课本“是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册内列“检字、类字、字课图说”等内容。字课图说分成简说与详说,简说为十岁以下的学生而说,详说为十一岁以上的学生而说;注音、释义各有侧重;以常用字为主,生僻者不载;字义分详简二类,识字之序分浅深二级,先浅后深。

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部用于童子发蒙的看图识字课本,读来已有文辞艰涩之感。除了文化断层所导致的阅读古汉语能力下降外,该书的释义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全书仅有句读,而无新式标点,读者阅读时,仅断句一项,就得颇费斟酌;诸多引文混杂其中,造成阅读障碍,缺乏古典文化知识的读者恐怕很难明白其真义。基于此,我们特推出这部繁体横排点校本,格式、图画一仍其旧。为方便阅览,分上下册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