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京剧:京剧到底经历了什么,成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近期,一部名为《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影视剧正在热播,这部剧受到了诸多观众的喜爱。

而其中男演员尹正扮演的男主角——一代名伶商细蕊,更是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追捧。

在众多人的追捧之下,京剧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因此,在今天,我们便谈一谈我国的国粹——京剧。

聊聊京剧:京剧到底经历了什么,成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京剧表演所面向的主体,主要是中国社会中下层人民。

但是,随着满清帝国的建立,京剧也日益受到满清贵族和人民大众的青睐,因此,京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清初,京城戏台上所表演的剧目主要是以昆曲为主,但是,随着昆曲在京城的日益流行,也逐渐融合了地方特色,唱法中逐渐混有了京腔。

不过,到了乾隆中叶,昆曲却逐渐落寞,而京腔取代了曾经显赫一时的昆曲。

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由秦腔艺人魏长生所出演的《滚楼》一戏。

但是,到了乾隆五十年,清政府却以有伤风化为名而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并将魏长生赶出京城。

因此,这一时期,京剧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聊聊京剧:京剧到底经历了什么,成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到了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大井班、春台班和和春班等诸多戏班来到京城落脚,因此,京剧的发展又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春天。

其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被人们统称为“四大徽班”,颇受世人称赞。

这“四大徽班”所演奏的戏曲内容生动,风格各异,融合了昆腔、吹腔、梆子腔等诸多唱腔,可谓是融百家之所长,集众家之精华。

“徽汉合流”——便是京剧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道光年初,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并与当时的和春班班主搭台共戏。

聊聊京剧:京剧到底经历了什么,成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表演过程中,汉剧的声腔曲调和表演记忆与徽戏的唱腔板式日益结合,逐渐融合北京地区的语言特点,从而为现在我们所见的京剧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了乾隆年间,各地戏剧不断在京城汇聚,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并结合当时北京人的语言特点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早期的京剧。

近代,到了咸丰光绪年间,随着京剧艺人不断进京表演,甚至为当时封建统治者登台献艺,这使得京剧在民间戏曲中的地位日益拔高。

京剧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自民国建立以来,大量的京剧演员不断涌现,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四大名旦”——梅兰芳、程晓云、陈艳秋、荀慧生。

聊聊京剧:京剧到底经历了什么,成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以端庄典雅的表演形式,温柔娇媚的演唱节奏,为京剧中旦角地位的拔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间接开创了以旦角为主的京剧表演舞台。

从京剧整个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支持便是京剧逐渐攀登顶峰的最为重要原因。

因此,当代的我们应当提高对京剧艺术的热爱,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