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縣喜神鄉石鏵村第一書記劉樂:幫扶幫得牢村民日子好

補短板

硬化村道路16公里,戶戶通水泥路;危舊房改造134戶,易地搬遷20戶,實現安全住房、飲水全覆蓋

強產業

發展生態種植和養殖,種植青花椒1200餘畝、畜禽養殖萬餘隻,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

“道路陡峭蜿蜒,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十有九個貧困戶,留不住媳婦。要走遍整個小山村,得雞鳴起床、月落還家……”這是幾年前平昌縣喜神鄉石鏵村的真實寫照。來自平昌縣檢察院的劉樂就在這個村任第一書記,今年,是他駐村第3個年頭。

“剛駐村時,我能感覺到村民們的不信任。”劉樂說,那年他29歲,不少村民認為他是來“耍”的,年紀輕,辦事不牢靠。

工作從“邁開腿、張開嘴”開始。為了贏得村民信任,連續1個月,劉樂白天逐門逐戶核實貧困戶信息,詳細瞭解貧困戶的家庭狀況、致貧原因、主要經濟來源和脫貧措施;晚上學習各項扶貧政策,和單位的幫扶幹部一起討論,對村上75戶貧困戶因戶施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瞭解到村上因病致貧戶多,他通過民政救濟、司法救助、網上眾籌等形式,為3名患大病的貧困戶籌集醫藥費14萬餘元,這讓村民對他的看法有了改變。

“很感激劉書記,他為村上爭取這麼多好政策,我們家住得偏遠,水泥路都通到了院壩。”通路那天,已經70歲的貧困戶程煥喜在自家院壩裡鑿出一副對聯:勿忘初心勤勞樸素改革再出發,牢記使命忠孝節義祖訓永流傳。

石鏵村距離縣城115公里,是典型的丘陵山區,交通是村民最頭疼的事。在幫扶單位、劉樂的爭取下,村上累計硬化村社道路16公里,加寬道路5.7公里。路通了,石鏵村其他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完成危舊房改造134戶、易地搬遷20戶,實現全村安全住房全覆蓋;建成集中供水站1處、分散供水2處,整治山平塘4口,實現全村村民安全飲水。

基礎設施短板補上了,劉樂和村“兩委”開始謀劃村上的產業發展,“村民收入靠務工為主,在家的一般以戶為單位,種莊稼、搞養殖。”劉樂說,為了改變村上無主導產業的現狀,村上抓住全縣發展青花椒產業的契機,整理土地種植青花椒1200餘畝。

貧困戶趙明金說,河下土壤肥沃,但以山林地為主,適合青花椒種植,他已經栽下3畝多青花椒,養起近百隻土雞。

除了青花椒,石鏵村栽植以柑橘為主的水果300餘畝,發動村民生態養殖,生豬、雞鴨存欄量達萬餘隻(頭),魚塘養魚3萬尾,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

“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政策好、幫扶幹部幫得牢。今年我們還要下大力氣幹,把日子好過得更好。”貧困戶程煥喜黝黑的臉上浮現出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記者何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