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民生服務在網上“通”聯

  數據“多跑腿”,人們就會“少接觸”。這“一多一少”,正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客觀需要。目前,各地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網上政務平臺、健康碼平臺,全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不見面辦,“非接觸”辦理服務深受好評。各地要互相借鑑成功經驗,最大限度地將民生事項整合入網,讓為民服務在網上“通”聯,用“數字化服務+非接觸辦理”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賦能。

  疫情大考下,大數據成為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選擇,其本質是借力數字化信息技術,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著力通過建設數字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實現審批服務便民化。各地陸續建設了掌上便民政務服務大平臺,如浙江省“浙裡辦”、福建省“閩政通”、廣東省“粵省事”、江西省“贛服通”、陝西省“陝政通”、福州市“e福州”等等。當疫情來臨,這些信息化平臺迅速與疫情防控“精準對接”,“不見面”辦事比例超過線下辦事,且體驗良好,效率提升,不僅成為疫情防控的“千里眼”和“瞄準鏡”,而且讓民生服務“實時在線”,實現了“安全+便利”兩相宜。

  建立完善及時發現、精準識別、快速處置的常態化防控機制,需要信息化和大數據“硬核支撐”。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充分運用大數據理念、技術與思維方法,實現疫情防控精準化、政府服務高效化、民眾辦事便利化。河南在政務服務“豫事辦”開闢“疫情專區”,上線“疫情動態”“同程查詢”“求助通道”“健康申報”“線上購藥”等多項功能,提供全面的線上貼心醫療服務;上海“一網通辦”上線13個“零跑動”“零材料”提交事項,為市民居家抗疫和辦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安徽推廣“安康碼+政務服務”,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碼通辦”,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各地要借鑑這些經驗做法,全面推行網上審批、網上服務,確保疫情防控和為民服務兩不誤。

  利用信息化平臺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就是深入挖掘大數據的人文價值,找準數據服務群眾需求的突破點,不斷總結數字化疫情防控體系建設經驗,將其融入城市大腦政務服務、智慧醫療、城市管理等領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除了加快落實“健康碼”跨區域互通互認,還要思考如何從“跨區”到“跨界”的問題。比如,推進“健康碼”逐步覆蓋醫療教育、政務服務、交通出行、社會保障、金融服務等領域,實現從“一碼通行”到“一碼共享”,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同時,縱深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加速度,助力復工復產復學,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辦事不再“面對面”,服務卻更“心貼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各地要利用信息化平臺,積極推行“非接觸”服務,用數據“替人跑腿”,讓群眾網上辦事像“網購”一樣省心、安心、暖心。(作者系四川在線特約網評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