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安排“檀溪跃马”这一神话故事,有什么深意?

我见过宇宙


  • 在《三国演义》中说旳卢马妨主,我认为是有一定依据的。即使 刘备是不信的。

其实马与人一样,都有品相。有的人面相好,如描写刘备面如冠玉、大耳垂肩,双臂过膝,属帝王之象,而在他的老家门前还有棵桑树,有术士说:此大树之下,必出贵人。后来刘备不是登基称了帝吗?马亦如此,的卢马是额上有斑点的马,故说妨主,他的第一任主人是刘表的反臣张武,在刘备协助刘表平叛时,被赵云杀死,夺过此马献给刘备。当初,刘备得的卢马时,刘表也是看上这匹马了,可是由于手下谋事说此马妨主,吓得他又把马还给了刘备,从这就可看出刘表的暗弱和胆识远不及刘备。而后由于蔡瑁有意陷害刘备,将他逼至檀溪,在穷途末路之时,不想刘备却因此马逃过一劫。这就说明刘备是异于凡人的。后再有单福,也就是徐庶,为了测探刘备非同他人之处, 对刘备说此马妨主,你可把此马赠给你不喜欢的人,可刘备却很不高兴,说:先生你若有意指教我,应教我如何行正道。而徐庶见刘备确实是个仁意君子,便甘愿辅佐刘备。直至最后刘备进军西川时,庞统执意走小路,故把的卢马借予庞统,恐他劳累,可惜这位凤雏庞统没受颠簸之苦却还是命丧于落凤坡。

综上所述,的卢马妨主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之所以不妨刘备是因他能震慑住,也就是俗话说的能驾驭得了,更能体现出刘备的非同凡人之处。


娱心悦目K


马跃檀溪”是刘备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经此事后才一帆风顺,达到了人生巅峰。作者罗贯中如此描写,是为了让小说情节起伏跌宕,并加上一些逸闻轶事,更显得精彩。也是为了说明刘备

否极泰来,迎来好运,有点《易经》转运的说法。

刘备坐骑名为“的卢”马,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说的就是它。此马速度极快,额头有白色斑点,又称“的额”。是曹操赠与刘备,徐庶在街市遇见刘备是就说过此马“妨主”,意思是说此马是“

凶马”,会给自己的主人带来灾难。

刘备一直以来都很悲催,屡败屡战,好不容易得到军师徐庶,成功打赢第一场大仗,击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谁料到军师又被曹操用奸计撬走。正郁闷时,又遭到荆州帮蔡瑁的追杀。真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刘备骑马跑至襄阳檀溪中,马不前行,陷入泥中,已是绝境。蔡瑁军队已至,准备射杀刘备之时,刘备绝望的大叫:

“的卢,的卢,今日妨吾,我命休矣。”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就有了“马跃檀溪”的传奇故事。

先不说此事是不是真的存在。“马跃檀溪”事件后,刘备真的是顺风顺水,先在水镜庄遇见司马徽,并“三顾茅庐”寻到了诸葛亮,然后就“三分天下”。“的卢妨主”是不是迷信无从考证,但“的卢”让

庞统丢失了性命倒是事实。只能说刘备乃真命天子之身,小小一匹“的卢”马还真妨不了他。


一梦润心


“檀溪越马”这一神话故事的深意我想是为了突出刘备的正统性。从此以后刘备的事业走上正轨,所谓的否极泰来。刘备先有单福为军师后有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一切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剩下的就是努力争天下了。《三国演义》里有明显的倾向是偏向刘备一方的,当然更要体现一些神性了。英雄人物都要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事,刘备也就不能免俗了。

有人要谋害刘备,但冥冥之中自有神力相助。我认为也是为了凸显出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突出刘备以仁义待人相信别人。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关键时刻总是有人相助。

这样的写法在以后称王称帝时更显得合情合理,是你曹魏篡汉我刘备为了大汉的江山才勉为其难当皇帝的。一切都堂而皇之扯起虎皮当大旗,道义上是永远正确的。

但凡帝王将相都有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刘备本来落荒而逃经过这样一神化使得逃命之后还能遇到高人得到高人指点。拨开云雾见青天豁然开朗,原本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却偏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从小说来说更有悬念增加可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