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安排“檀溪躍馬”這一神話故事,有什麼深意?

我見過宇宙


  • 在《三國演義》中說旳盧馬妨主,我認為是有一定依據的。即使 劉備是不信的。

其實馬與人一樣,都有品相。有的人面相好,如描寫劉備面如冠玉、大耳垂肩,雙臂過膝,屬帝王之象,而在他的老家門前還有棵桑樹,有術士說:此大樹之下,必出貴人。後來劉備不是登基稱了帝嗎?馬亦如此,的盧馬是額上有斑點的馬,故說妨主,他的第一任主人是劉表的反臣張武,在劉備協助劉表平叛時,被趙雲殺死,奪過此馬獻給劉備。當初,劉備得的盧馬時,劉表也是看上這匹馬了,可是由於手下謀事說此馬妨主,嚇得他又把馬還給了劉備,從這就可看出劉表的闇弱和膽識遠不及劉備。而後由於蔡瑁有意陷害劉備,將他逼至檀溪,在窮途末路之時,不想劉備卻因此馬逃過一劫。這就說明劉備是異於凡人的。後再有單福,也就是徐庶,為了測探劉備非同他人之處, 對劉備說此馬妨主,你可把此馬贈給你不喜歡的人,可劉備卻很不高興,說:先生你若有意指教我,應教我如何行正道。而徐庶見劉備確實是個仁意君子,便甘願輔佐劉備。直至最後劉備進軍西川時,龐統執意走小路,故把的盧馬借予龐統,恐他勞累,可惜這位鳳雛龐統沒受顛簸之苦卻還是命喪於落鳳坡。

綜上所述,的盧馬妨主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之所以不妨劉備是因他能震懾住,也就是俗話說的能駕馭得了,更能體現出劉備的非同凡人之處。


娛心悅目K


馬躍檀溪”是劉備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經此事後才一帆風順,達到了人生巔峰。作者羅貫中如此描寫,是為了讓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並加上一些逸聞軼事,更顯得精彩。也是為了說明劉備

否極泰來,迎來好運,有點《易經》轉運的說法。

劉備坐騎名為“的盧”馬,辛棄疾《破陣子》詞中“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說的就是它。此馬速度極快,額頭有白色斑點,又稱“的額”。是曹操贈與劉備,徐庶在街市遇見劉備是就說過此馬“妨主”,意思是說此馬是“

兇馬”,會給自己的主人帶來災難。

劉備一直以來都很悲催,屢敗屢戰,好不容易得到軍師徐庶,成功打贏第一場大仗,擊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誰料到軍師又被曹操用奸計撬走。正鬱悶時,又遭到荊州幫蔡瑁的追殺。真是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劉備騎馬跑至襄陽檀溪中,馬不前行,陷入泥中,已是絕境。蔡瑁軍隊已至,準備射殺劉備之時,劉備絕望的大叫:

“的盧,的盧,今日妨吾,我命休矣。”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就有了“馬躍檀溪”的傳奇故事。

先不說此事是不是真的存在。“馬躍檀溪”事件後,劉備真的是順風順水,先在水鏡莊遇見司馬徽,並“三顧茅廬”尋到了諸葛亮,然後就“三分天下”。“的盧妨主”是不是迷信無從考證,但“的盧”讓

龐統丟失了性命倒是事實。只能說劉備乃真命天子之身,小小一匹“的盧”馬還真妨不了他。


一夢潤心


“檀溪越馬”這一神話故事的深意我想是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統性。從此以後劉備的事業走上正軌,所謂的否極泰來。劉備先有單福為軍師後有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一切前期準備工作都已就緒,剩下的就是努力爭天下了。《三國演義》裡有明顯的傾向是偏向劉備一方的,當然更要體現一些神性了。英雄人物都要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事,劉備也就不能免俗了。

有人要謀害劉備,但冥冥之中自有神力相助。我認為也是為了凸顯出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突出劉備以仁義待人相信別人。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關鍵時刻總是有人相助。

這樣的寫法在以後稱王稱帝時更顯得合情合理,是你曹魏篡漢我劉備為了大漢的江山才勉為其難當皇帝的。一切都堂而皇之扯起虎皮當大旗,道義上是永遠正確的。

但凡帝王將相都有些不同尋常的故事,劉備本來落荒而逃經過這樣一神化使得逃命之後還能遇到高人得到高人指點。撥開雲霧見青天豁然開朗,原本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卻偏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從小說來說更有懸念增加可讀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