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低溫障礙有什麼特徵?如何綜合防治?

霧都農人山客


大家好,感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您:

黃瓜低溫障礙的發病特點是該病屬於生理病害而不是病毒侵染。常發生於早春或晚秋,遇寒流或突然降溫、降雨都會引起低溫障礙。冰點以上的低溫稱為寒害,冰點以下稱冰害。黃瓜喜溫耐寒力弱,10攝氏度以下就會受害,特別是低於3到5攝氏度,生理機能出現障礙,地溫在10到12攝氏度黃瓜根毛原生質就停止活動,溼冷比干冷為害更大。低溫時細胞滲透壓降低,水份供求失衡,植株受寒害,當達到冰凍時,細胞間的水分結冰,細胞中水分析出,導致細胞脫水或造成漲裂壞死。

症狀

黃瓜低溫障礙黃瓜遇冰點以上低溫即寒害,常表現出多種症狀,輕微者葉片出現黃化,雖不壞死,但不能進行正常生理活動。低溫持續時間長,造成不髮根。苗期漚根,地上莖粗短不往上長,植株不伸展。還會造成花芽不分化,較重的引致外葉枯死或部分真葉枯死,嚴重植株呈水浸狀,後乾枯死亡。達冰點組織受凍,水分結冰,解凍後組織壞死、潰爛。

受害部位

葉片受害

葉片受害分為低溫冷害和凍害。葉片受到輕微凍害時,子葉期表現為葉緣失綠,有鑲白邊的現象,溫度恢復後不會影響以後真葉的生長。定植後受到凍害時,植株部分葉片的葉緣呈暗綠色,逐漸乾枯。這種情況在冬季或早春溫室棚膜上的破洞不能及時修補,冷風由此入侵時,也容易看到。溫室中成長的植株,如果棚膜突然被大風吹毀,寒風突然侵入,會發現葉片上立即出現鍍鋁樣的銀白色,葉片也隨之凋萎,而且無挽救的希望。

低溫障礙的黃瓜苗

長期處於最低界限溫度以下的植株,葉片往往會表現出一些異常症狀:

(1)尖葉下垂,出現楓樹葉。夜穩15℃以上時,葉片呈水平狀展開。在15℃以下時,葉尖下垂,周緣起皺紋。低溫下發育的葉子缺刻深,葉身長,像楓樹葉狀。

(2)虎斑葉:低溫下葉面呈現虎斑狀,即主脈間葉肉褪綠變黃。瓜條膨大受到抑制。這是由於光合作用製造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時及時的向外部運轉而在葉內沉積下來所造成的,嚴重時,整個葉片會隨之黃化。如果溫度回升且能維持一段時間,碳水化合物能夠順利充分的轉換時,瓜條便可順利膨大,葉片也能慢慢恢復轉黑。但此種機會常不易遇到。

(3)“水浸症”:低溫為害嚴重且持續時間長,溫室溼度大而較少通風時,葉背面會出現“水浸症”。“水浸症”是由於夜間氣溫低,尤其在地溫尚高時,細胞裡的水分流到了細胞間隙中而引起的。植株長勢好時,水浸狀可在太陽出來後消失。但若植株衰弱或完全衰弱時,白天溫度升高後水浸狀也不消失,這樣幾經反覆,細胞死亡,葉子枯死。

(4)龍頭呈“開花型”。生長髮育和溫度正常時,從側面看龍頭呈棉花蕾狀,兩片嫩葉圍著頂芽。但若夜溫低、低溫低(肥料不足或受病蟲為害)時,龍頭呈開花狀,即兩片應圍著頂芽的嫩葉展開,頂芽伸出。龍頭呈開花型時,開花節位距頂端僅20~30釐米,有時開花好像在頂端。

(5)出現缺硼或缺鎂症:夜溫降到生物學零度以下時,由於植株體素質變弱,或因為連年種植,過多施用化肥或有機肥少,地力下降等,使根對硼的吸收力下降,引起缺硼症。其主要症狀是生長點生長停止。多銨、多鉀、多鈣、多磷可阻礙植株對鎂的吸收,而溫度低則可助長缺鎂症狀的發生。缺鎂時,葉脈間葉肉完全褪綠,黃化或白化,與葉脈保存的綠色呈鮮明對比。

(6)上部葉片焦邊:連陰霧天時間長,低溫下降劇烈,如若土壤水分過大時,植株發生漚根現象。漚根後發生的新葉會出現焦邊,高溼下葉邊也要腐爛。出現這種情況時,若驟晴後處理不當又會造成“閃死”苗的現象。

根部受害

土壤溫度較長時間處於界限溫度(12℃)以下時,根系受到損傷,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土壤乾爽,溼度不大,一般表現為寒根,新根不發,老根呈鐵鏽色,逐漸死亡;另一種情況是土壤溼度大,出現漚根腐爛現象。受到低溫冷害的根系再發新根一般都比較困難。如果等到溫度恢復以後,任其自然恢復就要對生產產生更大的影響,應該採取措施促進根系儘快的恢復。植株地上部分的許多低溫冷害症狀是由於根系受到傷害所引起的。

生長點受害

生長點受害有兩種情況,一是定植後不久遇寒流,致使生長點直接被凍傷,天氣轉暖後仍不能恢復正常;二是在保溫性能比較好,但在遭遇反覆出現的低溫連陰霧天氣時,當溫室持續出現較低的溫度下,有時會在整個溫室出現黃瓜生長點下的節位被凍傷水爛的情況,致使普遍成為無頭株。

花果受害

正常情況下花和果直接受到低溫冷害的現象並不明顯,通常是因為營養器官受到損傷後對生殖器官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致。

防治辦法

種苗方面

種子冷凍處理:對開始萌動的種子進行低溫處理,從而提高植株的耐低溫能力。

耐低溫、抗寒冷、耐弱光黃瓜:蒙純北極星

低溫煉苗:秧苗定植前採取低溫煉苗,以增加植株內糖分含量,提高植株的耐低溫能力。苗期低溫鍛鍊,定植前溫度從高到低,鍛鍊時間由短到長,掌握恰當火候。選擇晴天定植,霜凍來前澆小水。

選用耐低溫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擇耐低溫品種,如北京附近選用農大12號、14號,北京小刺、蒙純北極星等等。如蒙純北極星耐低溫、弱光、微光,適合北方越冬種植(但不適合夏季盛光栽培)。

選擇定植期

要根據溫室或大棚實際能達到的溫度條件,選擇合適的定植時間,並且要根據天氣預報選在冷尾暖頭,起碼需保證在晴天進行定植並在定植後能夠遇有4~5個晴天。

如是露地栽培,既要參考當地的傳統做法,又要注意當時所遇到的天氣情況,提前收聽中長期天氣預報,不可冒然行事。

保溫措施

採用地面覆蓋或霜冰之前植株上蓋報紙,如報紙地膜同時覆蓋效果更好。棚室覆蓋物要嚴密,靠地面加蓋一層草簾。也可採取臨時增溫法,如適量燻煙和加臨時增溫設施。

塑料硼栽培時,除了充分利用外覆蓋保溫設備外,還可以增加二次覆蓋或地膜覆蓋來提高苗際周圍的氣溫和地溫。露地栽培時可以採取簡易地面覆蓋對秧苗進行保護,防止低溫冷害發生。

臨時補溫

有條件的可以進行人工補溫,但補溫應較早動手,以保證棚室內的低溫不過量損失,地、氣溫下降到界限溫度以下為度。

噴用藥物

某些藥物可以較好的提高植株抗寒性,如植物抗寒劑、青黴素等。青黴素可以殺死植株體內的冰點細菌,從而提高黃瓜耐低溫能力。

噴灑27%高脂膜乳劑80至100倍液,或噴灑百萬分之500(即2000倍)鏈黴素加天露600倍液可防霜凍。

凍後應特別注意緩慢升溫,日出後應設法遮光,使黃瓜生理機能慢慢恢復,而不要快速升溫,會導致黃瓜植株死亡。




農牧散人


黃瓜低溫障礙症狀的出現是由於黃瓜生長所需的氣溫和地溫過低,不能滿足黃瓜正常生長和發育的需求而出現的一系列生長異常的現象,在農業生產中應採取積極主動的綜合預防措施。

先來介紹一下黃瓜低溫障礙都有哪些特徵?

黃瓜低溫障礙可出現在黃瓜的苗期及定植之後。現小編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分別介紹一下。

  1. 黃瓜苗期低溫障礙的症狀。如黃瓜播種時地溫過低,可影響黃瓜種子的正常發芽和出苗,表現為發芽慢、出苗晚。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會出現漚籽、漚苗,或者是出現黃弱苗或出現猝倒、根腐等現象。還有些幼苗葉片出現白邊,根系不能正常生長。如果低溫長時間處於5℃以下,還可出現根尖變黃,進而出現漚根爛根現象,地上部位隨之出現黃葉枯萎死亡。

  2. 在定植之後出現低溫障礙的症狀。定植後連續的低溫陰雨天常常可以導致黃瓜出現寒害或凍害。症狀輕的表現出葉緣翻卷,呈黃白色。嚴重的可造成植株的根系生長緩慢,不髮根或髮根較遲,地上部位的葉片邊緣呈現淺綠色,之後逐漸乾枯,呈現出水浸狀,最後乾枯死亡。

再來了解一下黃瓜低溫障礙發生的原因。

黃瓜生長可接受的溫度範圍為8-38℃,其中20-25℃是黃瓜生長髮育的最適溫度。地溫如長時間低於12℃,黃瓜的根系活性便會受到阻礙,如長時間低於5℃就會出現漚根或爛根現象。所以低溫寒害或凍害是造成黃瓜出現低溫障礙的主要原因。

那麼如何避免黃瓜出現低溫障礙症狀或出現後該採取什麼措施呢?

針對黃瓜低溫障礙,應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採取的綜合措施小編總結如下。

  1. 可選用較耐低溫的黃瓜品種。如津優3號、津春5號等品種。

  2. 把快發芽的黃瓜種子放於0℃的溫度中24小時,可充分加強種子的耐低溫能力,還可以促進快速發芽。

  3. 還可以在幼苗定植之前一週的時間裡對黃瓜幼苗進行煉苗。具體方法是:溫室保暖的草苫要做到適當早揭和晚蓋,適當加大通風量,減少澆水量。使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控制在10-12℃。低溫煉苗的同時再進行乾旱煉苗和蹲苗,三者相配合還可進一步提高植株的耐寒、抗寒得能力,可有效避免低溫障礙症狀的出現。

  4. 也可以通過採用地膜、大小棚膜多重覆蓋的保暖措施預防低溫障礙症狀。不過要做到適當適時通風,使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地溫白天保持在18-20℃,夜間高於15℃。

  5. 另外,底肥施用優質的腐熟有機肥,在其分解過程中還可釋放大量的熱量,可有效提高地溫和棚溫。

  6. 在寒流到來之前噴施植物抗寒劑也可有效避免植株的低溫障礙症狀。具體方法可參考以下方案:畝施400倍液的10%寶力豐抗冷凍素150ml或用50g的紅糖兌一桶水,再加入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

  7. 在寒潮來到之前在棚內採取臨時的增溫措施,如放幾盆炭火等也可有效避免產生低溫障礙症狀,切記不要明火進行升溫措施,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8. 面對已經出現凍害,要及時採取緩慢的升溫措施來進行補救,如久陰後遇到晴天,此時不宜升溫過快,可用草簾適當進行遮光處理,促使黃瓜植株的慢慢恢復。

總結,以上就是小編關於問題“黃瓜低溫障礙有什麼特徵?如何綜合防治?”的觀點和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感謝閱讀,我是三農參謀。

三農參謀


黃瓜對環境條件反應敏感,根據黃瓜的長相可以判定栽培措施是否得當。因此,在栽培過程中要隨時仔細地觀察黃瓜的長相,根據黃瓜長相來及時調整管理措施。

育苗期間,如果溫度下降劇烈,子葉邊緣上卷並變為白色,是閃苗所致;如果子葉先端下垂,說明低溫時間過長。地溫過低影響根部生長和正常吸收功能時,葉片發黃、萎蔫但此時根的外表沒有明顯的異常變化。如果地溫長期在10度以下,土壤又過溼,根系變黃、枯萎甚至腐爛,葉片深綠而不舒展,部分葉片邊緣或全葉枯黃,是漚根表現。受過凍害的幼苗,只要頂心尚好,根系就不會死亡,在缺苗 的情況下,這種苗還可以保留。

防治措施:自播種到出苗這階段的溫度管理要點是防寒保溫。播種後要立即嚴密蓋膜,並將膜的四周壓嚴、壓緊;播種當晚要早蓋葦毛苫。電熱溫床育苗的要及時通電加溫。播種後到出苗前白天不通風,葦毛苫要晚揭早蓋,白天溫度能達到25一30度,約經5一6天出苗。自幼苗開始拱土到幼苗直立,子葉展開不過一天左右,夜間12一15度。白天可適當早揭苫,若天氣睛朗,苗床溫度可能很快升高,應及時通風。不能等到溫度上升到較高時再通風,否則應易閃苗,即突然灌進的冷風使幼嫩葉片受凍。通風時先從東西兩側開小口,隨溫度升高可將風口加大,中午時僅用東西兩側風口通風還控制不住溫度上升,可在畦中部北側開通風口。這就是由兩頭到中央,先小後大的通風原則。下午2時以後,逐漸關閉通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