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喜歡社交,可能是家長忽視了這幾點

昨天kaikai爸如臨大敵般對我說:怎麼辦?我感覺小kaikai性格像我,內向、不愛社交。我聽完就想樂:你的兒子像你不是很正常嗎?但看他一臉嚴肅的表情,還是認真問他,為什麼會這麼說?他說,奶奶帶孩子下樓玩,以前看見鄰居都會對人家笑,還要人家抱,現在都不讓了,而且有別的大點的小朋友來跟他玩,叫他名字,他也不理人家,躲開。我忍不住在心裡翻個白眼,就這,不是很正常嗎?


首先,因為疫情的關係,孩子已經將近3個月沒有下樓了,最近下樓去玩,需要一個適應的階段;

其次,所謂認生,不過是看到鄰居沒有以前那麼熱情,並沒有嚴重到害怕或者恐懼的程度。


而且,在我陪他下樓玩的時候,他會追在比他大一點的哥哥後面,看人家玩滑板車,有一次他甩開我的手要自己走,有一個老爺爺過來主動跟他說話,他馬上就跑回來找我,我反而覺得這是孩子長大的表現,他現在更能分清關係的親疏遠近。


孩子內向不喜歡社交,可能是家長忽視了這幾點


為什麼父母擔心孩子的社交問題?


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確實是現在父母的超前意識,因為社交良好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機會,更敢於表現自己,也更自信。

我能理解kai爸的擔心,那是源自對孩子的愛,他本身是個內向的理工男,不善言辭,父母往往就是,自己缺什麼就想在孩子身上補什麼,“刻舟求劍”能讓自己好受一點。


我對kai爸說,有幾個問題,我想跟你溝通一下:


孩子內向不喜歡社交,可能是家長忽視了這幾點


1、性格不分好壞

內向的,不擅長社交的孩子,並不代表就不好,不如外向的孩子。因為往往不愛說話、不擅長交際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專注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他沒有和同伴遊戲的時候,一定會找點事情自己做,這樣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不錯。

有很多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很內向,很膽小,也不愛說話,所以總是自己看書,但當他們感受到社交的樂趣或者重要性時,也會慢慢去調整。而且,內向不善交際,也不代表就交不到好朋友,只是朋友沒有那麼多,這樣的朋友,反而更親密。


2、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我們很多時候看到孩子的問題,其實是自己的問題。或者過於焦慮,或者過於苛刻。

1歲兩個月的孩子,社交要達到什麼程度呢?他真正還是一張白紙,有時候不是他是什麼樣子,而是你通過自己貼的標籤把他變成什麼樣子。


孩子內向不喜歡社交,可能是家長忽視了這幾點

我小的時候,我媽總說跟別人說,她的兩個孩子從來不用輔導作業,都是自己做好,不用家長操心,我無數次聽到她跟不同的人說,於是,我真的沒有找她輔導過作業,自己想辦法完成,不會的就找老師去解答,久而久之,作業真的就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媽還會經常在別人面前誇我們聽話有原則 、懂事等等,這些好的品質,真的就留在了我們身上。

所以,不是不能給孩子貼標籤,而是不要小題大做,給孩子打上差評,因為你的描述,很可能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3、給孩子創造社交機會

既然你意識到社交很重要,那麼就應該有意識的去培養。我承認,確實有些孩子對社交有天賦,在早教中心上課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是跟自己的父母玩,但有一個小女孩,還不會走,特別喜歡爬到不同的小朋友身邊去拉拉手或者笑,我不知道這是否是階段性的,但她確實對互動更有興趣。

對於沒有突出這方面意識的孩子,其實也可以去培養。

孩子內向不喜歡社交,可能是家長忽視了這幾點


給孩子創造社交環境

帶孩子去早教中心、遊樂場、公園等,都是幫助孩子創造同齡孩子社交的環境,特別是有老師去引導孩子們關注身邊的孩子,做有趣的遊戲,而且孩子們還會通過同伴習得更多的能力。

給孩子做好示範

曾經碰到過一個媽媽對我抱怨,她一年級的兒子幾乎沒有朋友,週末他們總是在家裡,父母本身也不喜歡和朋友聚會或者外出,這樣的影響下,孩子不喜歡交朋友,也很正常。

因此,如果希望孩子有更多的社交行為,我們首先要多在孩子面前示範,比如,平時在小區主動和鄰居打招呼、幫助別人;週末安排和有孩子的家庭一起聚會,大人們玩在一起,孩子們自然也玩在一起。孩子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源自模仿,家長做好示範,孩子的社交一定會追上來的。


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中,我們常常發現自己是“沒用的”,孩子往往不會按我們的要求去成長,這時候,我們就做好一個陪伴者,接納孩子,只要他是快樂的,不用活成父母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