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胡捷:看Libra,谈跨境监管 | 小雨智媒

前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胡捷:看Libra,谈跨境监管 | 小雨智媒

【分享嘉宾】

胡捷,现任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曾任长江商学院兼职教授,所授课程包括《金融市场与机构》和《科技金融》等,并主持若干研究项目。他拥有美国西北大学凯洛哥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和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硕士;曾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任高级研究员多年,负责金融经济研究和金融政策的分析与推荐;之后分别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美资银行从事投行业务。胡捷先生回国后转型成为一名创业者和企业家,所涉公司分别从事软件、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曾任迅雷集团金融板块CEO;目前领衔设计一个供应链金融项目。

【分享开始】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借小雨的群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比较热门的Libra这个话题。关于Libra最近有很多报道,也有很多评论文章等等,我想大家已经相对比较熟悉了。我今天跟大家的分享,主要是从Libra的核心逻辑、核心原理来切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对Libra这样一个虚拟币的理解。

Libra大家都知道,它的白皮书声称,它的使命就是要创造一种全球通用的货币。当然跟这货币相配套的就是货币的应用,特别是基于货币的一系列的金融基础设施。当然,大家可以想象,基础设施一旦做成,上面的很多的服务就可以开展,包括简单的支付服务,以及衍生的金融服务等,都可以在上面开展。

那么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是,Libra这样的一个创造,其实从货币逻辑的角度看,它并没有什么创新。也就是说,它的整个基本原理并没有脱离我们之前对于货币的理解和理论框架,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如果要问它有没有特点,它确实有特点。

在我们看来,第一点就是支撑货币的账本是比较新的,新在哪里?它是算法型账本。待会我再解释什么是算法型账本,这是相对于我们传统的账本来说的。

第二,它有27亿的潜在用户。大家都知道,Facebook自己的应用拥有这么大的用户群,因此我们就在想,它现在这些用户群

能不能够比较方便地转化成Libra货币的用户。

Part.1 Libra没有脱离传统货币发行逻辑

首先介绍一下货币的一般发行原理。

一个经济体中,任何能够充当交换媒介的对象都可称为货币。一种货币的发行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称作基础发行,一种称作派生发行。前者发出的货币称作基础货币,后者称作派生货币。

基础货币的发行有两种方式:1)无中生有;或者2)锚定发行。

无中生有,是指基础货币的发行者在自己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栏和负债栏上,依据自由意志凭空填写同一个数字,资产一侧称作基础货币,负债一侧称作永续无息债券。然后将基础货币注入经济体,注入的方式有两种:1)购买资产,2)借给他人。注入后,发行者资产栏由基础货币变成了购买得来的资产和放贷形成的债权。这种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基础之一是立法。如:美国的联邦储备法案(1913)和中国的人民银行法(1995)。这样的发行者通常称为中央银行。如何填写这个数字,受其维护物价稳定的使命约束,是专门的学问。而币值相对于商品的稳定,则支撑了经济体中机构和个体接纳这种货币的信心。法律与信心,两者共营此类货币的成功。

锚定发行看上去无需如此武断。这种方案的要点,是发行者将自己拥有的某种资产托管给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然后基于托管凭证、按照约定比例为自己生成基础货币。即将自己资产负债表的某种资产依此机制转换成基础货币。以港币为例,三家拥有发币特权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将自己持有的美元托管给财政司下属的金管局之外汇基金,然后基于托管凭证以1美元兑7.80港元的固定比例发行港币。规则约定,任何商业银行可以随时从外汇基金用港币按照同一汇率换回美元。

一种货币是否支持派生发行有两种约定的情形:1)支持;或者2)不支持。

在支持派生货币的情形,经济体中有一类特许机构,通常称作商业银行,可以按照不完全储备的方式放贷。即,当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数量X的基础货币时,它可以向他人放贷的上限是αX,其中α是一个大于1的数字。以中国为例,α通常在4附近。借款人将所得贷款存回商业银行形成存款,而存款就是一种交易媒介,其支付功能形同基础货币,故称为派生货币。规则约定,存款持有人可以将存款提现或者转走。因此当一个商业银行的所有存款人同时提现或转走时,银行需要提供数量最多可达αX的基础货币。然而它所持有的基础货币数量只有X,这时就会形成不敷支应的状态,称为挤兑。这是不完全储备的方式放贷的结构性风险。

在不支持派生货币的情形,派生货币不存在。当然也就不存在挤兑的风险。(当不支持派生货币时,就不必区分基础货币与派生货币,笼统称货币即可。)

如前所述,货币的总量=基础货币+派生货币。二者可以简单相加,是因为不论基础货币或派生货币,它们在经济体中行使交换媒介的支付功能时,毫无二致。

世界上货币形形色色,有政府主导发行的,如美元、人民币、港币;有民间自主发行的,如饭票、购物卡、充值卡、比特币。任举其一,所用的发行方式有不外乎是:基础货币两种发行方式与派生货币两种发行约定的交叉组合。

一般经济体发行的核心货币都支持派生货币,例如:

美元与人民币:1)基础货币依央行主观意志无中生有;2)支持派生货币。

港币:1)基础货币由发钞行锚定美元发行;2)支持派生货币。

而经济体中的一些补充型货币,通常1)锚定特定资产发行,且2)不支持派生货币。举一个例子:支付宝余额。

支付宝余额:这个对象大家应该很熟悉,但作为货币看待,是从货币原理上确认的,非金融专业人一般不曾深究。这个货币全名不妨叫“支付宝余额”(名字有点长哈),发行者是任何个人或机构。发行的过程如下:发行者将数量为Y的人民币充值到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中,本质上是托管在那里,然后发行者会按1:1的固定比例获得数量为Y的新货币,称作支付宝余额。它不支持派生货币,因为任何支付宝余额的借贷,都必须基于完全储备,即任何个人或实体在技术上无法借出超过自己实际拥有的支付宝余额。大家可以想到,微信钱包里的零钱,或者其它第三方支付服务系统里的充值余额,都是同一类型的货币。

至此,我们列举了三类不同发行方式的货币例子。那么有无第四种类型呢?即:1)基础货币无中生有;且2)不支持派生货币。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本世纪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行这种货币的优劣势、可能性被反复地、认真地探讨(例:《金融炼金术的终结》2015,默文·金,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央行前行长),但现实中未曾落地推行。

2008年出现了一个僵硬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币系统,在某些特征上“接近”上述第四类型。这就是著名的比特币。

比特币:1)基础货币无中生有;2)不支持派生货币。需要说明一点,比特币系统的无中生有机制与传统中央银行的无中生有机制,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在比特币体系中,无中生有不是依据发行者的自由意志,而是依据某种独立于发行者意志的随机规则。发行者(也是拥有记账节点软件的人或机构,俗称矿工)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栏和负债栏,依据一定算法,会随机出现同一个数字,资产一侧称为比特币,负债一侧称为权益。这就是比特币无中生有的过程。比特币系统不支持派生货币,因为任何比特币的借贷,都必须基于完全储备,即任何个人或实体在技术上无法借出超过自己实际拥有的比特币。多说一句:如果大家对于比特币的期望是一个成功的货币,那么一定会失望,原因在于其发行量逐步递减,很难匹配经济体不断增加的交易需求。相对于商品,其币值会呈通缩趋势。事实上,比特币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货币,而在于:1)成为了一个限量版的数字文物;2)示范了一种新型账本,称作算法型账本,其应用特征在下一节讨论。

以上是我们对于传统货币发行理论的阐述。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我们看看天秤币Libra的发行方式。

天秤币Libra:其发行特点与支付宝余额类似:1)基础货币锚定一篮子法币(含存款和货币市场工具,都是法币统计指标M2的成分);2)不支持派生货币。具体发行过程:被授权的天秤币Libra转售商,将自有的、约定的一篮子法币通过天秤基金托管给授权的托管商,然后基于托管凭证在天秤币Libra账本系统中获得相应数量的Libra。转售商可以在交易所出售和购买天秤币Libra,出售和购买时的对手货币可以是世界主流货币之一,具体是哪种对手货币可能取决于具体是哪个交易所。

那么,天秤币Libra与支付宝余额就没有值得探讨的差别了吗?有的。最引人入胜的差别在于支撑天秤币Libra发行和流转的账本是全新的算法型账本,而不是传统的商誉型账本。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天秤比天秤,B其实他跟他的发行原理跟支付宝的余额是非常类似的。那么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他是锚定特定的资产发行。第二个它不支持派生货币。奥迪特定资产发行,因为每发行一定量的李博,他一定要有一篮子货币固定的放到某个地方去存起来,作为抵押品。那么第二个就是不支持派生货币,它跟余额宝是一样的。

Part.2 Libra的算法型账本

好了,现在我们就回到账本上多说几句了。Libra的两个最大特点之一是它的算法型账本,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潜在的用户很多。那么算法型账本到底是什么?

货币的发行与流转,操作层面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就是账本。发行不过是账本中某个账户上多出了一个数字,流转不过是数字在账户间增减。

绝大部分传统货币,如美元、人民币、港币、支付宝余额等,其账本称为商誉型账本。其核心特征为:1)记账在本质上可受人工干预,即受账本控制人的干预;2)账本内容的真实性依赖于账本控制者的可信度,即一般意义上的商誉。

支撑天秤币Libra的账本,与支撑比特币的账本为同一类型,称为算法型账本。其核心特征为:1)记账由多个平等节点上同样的计算机程序独立地、自动地完成,人工无法干预;2)少量(譬如少于3分之1)记账节点的损坏不影响记账的真实性。

两类账本体系的比较如下:

1)账本的真实:传统的商誉型账本的真实性,依赖于账本控制人的可信度,包括对于账本控制人的法律约束等;而新潮的算法型账本,其真实性依赖于确认每一笔交易的算法逻辑,这种逻辑已经内置于记账节点软件,其基础在于区块链数据结构、加密理论、概率论、博弈论等巧妙的组合应用。这就让账本的真实性摆脱了对于人的依赖。

2)账本的集合:传统的商誉型账本实际上是由许多机构的独立子账本组合而成的体系,内含央行、商业银行、支付服务机构、其它金融机构、以及清结算机构等各自的子账本。它们相互之间需要满足准确的勾稽关系,通常逻辑上呈金字塔结构。其维护有赖于复杂的管理、精密的协作、和严谨的督查。而新潮的算法型账本,通常只包含一个单一的子账本,即所有的利益攸关方共享一个账本。这就省去了子账本之间勾稽关系带来的麻烦。

3)账本的维护:

传统的商誉型账本中每一个子账本,都需要有一个机构(或个人)来控制和维护,这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记账机构群。由于子账本之间的勾稽关系,各机构之间的责任、权力不尽相同。以人民币为例,央行以无中生有的方式发行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基于基础货币以不完全储备方式发行派生货币,因而央行的子账本处于勾稽关系金字塔的顶端,这使得央行在逻辑上拥有对体系内所有子账本的正确性、合规性予以督查、认可或否定的终极权力。然而新潮的算法型账本,所有的记账节点的逻辑地位完全平等,它们各自独立地对每一笔交易进行验证和记录,各自拥有同一套完整的账本。纯粹从技术上看,每一个记账节点可以随时地、自由地加入或离开记账节点群体,而不会对账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损害。这导致了新潮的算法型账本在管理方面的去中心化。

4)账本的开户:在传统的商誉型账本体系中,用户开户只能选择面向一个具体的子账本,因而受制于是否有一个子账本的维护者愿意为他提供这样的服务。在新潮的算法型账本体系中,用户开户一步到位,直接面向全局唯一的大账本。且从操作层面上看,面向算法型账本的开户仅仅是一个下载、安装钱包软件、设置连接参数的过程,无需取得任何一个账本控制人的认可。这就大大降低了开户的门槛。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商誉型账本,新潮的算法型账本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账本归一化、真实性算法化、记账节点去中心化、开户自主化。

可见,尽管支付宝余额和天秤币Libra在货币发行逻辑上如同孪生兄弟,但各自的账本体系天差地别。因此天秤币Libra的应用特点值得探讨。

特别地,由于天秤币的发起者和主导者Facebook拥有27亿海量用户,且其用户横跨国界、遍布全球,天秤币Libra的应用特点可能会被戏剧性地放大和突显。

Part.3 Libra的全球化使命与优势

天秤币Libra与支付宝余额虽然在货币发行模式上同属一类,但二者诞生的时代、定位的使命、应用的场景,都不尽相同,这导致了它们在细节上的差异。将二者对照起来点评,便于读者理解天秤币Libra的新特点,并无贬低支付宝的意思。

简单地说,它们二者的主要差异,是由于应用导向决定的:天秤币Libra面向全球用户,支付宝余额面向中国用户。

海量客户全球化:

支付宝余额的用户数有10亿,而天秤币Libra大可借力Facebook已有的27亿用户(将来在用户转换方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天秤币Libra的应用场景是否吸引人。考虑到Facebook本身付费应用的丰富性,业界多持正面的期许)。天秤币Libra的用户有一个特点,就是全球化。Facebook在美国的用户不到2亿,仅占其全球用户的7%。而支付宝余额的用户,应该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或者在中国境内银行开户的人。

天秤币Libra自由兑换:按照白皮书的构思,天秤币Libra将进入世界各地的交易所,实现与其它货币的自由兑换。这有助于其渗透到全球各地的用户群。由于支付宝余额不能自由兑换其它货币(其锚定的人民币也不能),一个欧元区的居民不能向支付宝充入欧元,获取支付宝余额。这对于支付宝余额的国际化是非常本质的障碍。

货币治理去中心化:天秤币Libra的账本由100个平等的记账节点共同维护。(理论上,节点数可以随时增减,其白皮书甚至提到了5年后将节点完全开放的可能性。)对于记账节点的资质要求是公开的,全世界任何机构可以申请。其治理委员会由这100个节点一人一票构成,Facebook也只是其中之一。这就让天秤币呈现了面向全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支付宝余额是一个私人公司控制发行的货币,而天秤币Libra更像是一个全球化的共同体发行的货币。这个特点也反映在天秤币Libra这个名字当中:公平。

锚定的资产国际化:天秤币Libra推出前,大家对于其锚定的资产到底是美元还是一篮子法币,有过很多猜测。它最终选择一篮子法币,我们认为有助于实现“提供一个全球通用货币”的目标。反之,如果天秤币Libra锚定的是美元(或者任何单一货币),都会使其成为所锚定货币的影子货币,对于其落地全球可能会有不利影响。相比之下,支付宝余额锚定的是单一的人民币,它的角色将被锁定为人民币的马甲。

Part.4 Libra的监管问题

人类发展到现代的经济体,其实有一些问题政府是不得不管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四条原因是全世界通用的。KYC (Know Your Customer)、AML (Anti Money Laundering)和CFT (Combating the Financing of Terrorisom),这三条但凡是一个正经的货币体系都要管,这个就不展开,大家用点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来。

但是要特别强调第四条,点出来大家都会明白,但是可能会忽略掉。这一条就是税收。有一句话说人只有两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是死亡,一个是税收,你要让政府放弃税收,先把死亡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这样一来天秤币作为一个阳光下的新货币,这些事情一样也不能少,一样少不了。

另外,有很多人欢呼货币的匿名性,这个是我可以理解,但实际上。我认为它不可能成为一个经济体的主流货币。如果经济体主流货币都是匿名的话,前面讲的这些问题都会出现,所以说很多人把匿名性提到一个特别不恰当的高度,我认为这是对金融或者经济是缺乏基础知识了解造成的。

有的人把例如比特币亚或者虚拟币的核心特点,描述为匿名性的。但凡是认真严肃地去面对我们的经济体系的话,这荒唐的匿名是不可以接受的。

除了前面说的原因以外,还有两个原因。有的国家会在跨境的时候关注到,比如说你不管用哪种货币来进行跨境支付,涉及到出口/进口,有没有相关的一些关税等等。另外,关于货币的转换,很多国家有相关的规定,这跟经济发展的特点,具体的情况有关系。像中国的话,比如说人民币能不能转换成外汇,什么时候可以,转换多少,这都是有相关的规定,那么任何一种货币的推行都不可能避免这部分的监管。

前面讲了货币面临监管的一些基本原理,那么现在总结一下,如果Libra要成大气候,要在全世界主要国家去落地的话,都必须面对这些国家的监管当局的要求,具体可能略有差异,但是总体就是那些。如果不去面对它,反而绕过它,那么绝对是不可以的,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Libra也没有打算绕开监管,现在首先当然它要解决在美国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当局正开始对它进行询问、了解。

我自己觉得,它只是一个过程,它最后一定会得到,或者说,它必须得到美国当局的认可。个人认为,美国当局最终会以某种形式让它在美国落地。因为详细不展开,反正总之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最终会让他在美国推行。

关于监管的问题我再多说一句,如果一个国家不允许它,可不可以拦住?当然可以拦住。两个手段,第一个是技术上的,如果我不让Libra在中国流通,甚至我不让中国的居民来使用,这都是可以的,技术上就把它封了就可以。第二,如果不允许使用的话,可以把宣布为非法。 有的国家可能允许把它作为一种资产存起来,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交换媒介用,这也是有可能的。

Part.5 Libra对各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接下来要讨论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Libra作为一种货币推出的话,它对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什么是货币政策,或者说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就是一个经济体当中要发多少货币合适,然后由这个政策来决定,这就是货币政策,比如人民币的经济体,那么根据我们的经济活动量所需要的货币,我们会决定发多少来匹配需求,这就是货币政策的角色。

1) 由于天秤币Libra是锚定发行,我们先看看被锚定的法币受到什么影响。

为了便于讨论,假定100个天秤币Libra锚定40美元+30欧元+10英镑+10日元+10人民币元。每发行100个天秤币Libra,就有40美元进入天秤币Libra的储备基金,不再进入流通领域。那么,对于美联储而言,考察美元发行量对于其经济体中交易的影响时,就需要假定被锚定的美元“消失”了。

上面说的是硬币的正面,硬币的反面是:

美元经济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交易,将会以天秤币Libra作为交换媒介,也就是说,经济体中交易活动对于美元的需求也会降低。

综上两点,发行多少美元才能匹配经济体的需求,就需要重新考量了。

上面说的是实际影响。对于货币统计而言,进入储备基金的40美元(存款或者货币市场工具),仍然被M2涵盖,故统计上美元的M2不会因为天秤币Libra的发行而减少。

2) 再看看允许天秤币Libra落地的经济体受到什么影响?

这里并不需要假设这个经济体自己的法币进入了天秤币Libra锚定的一篮子法币。

允许天秤币Libra落地一个经济体,就相当于与允许两种货币竞争,一个是原本已有的法币,另一个是天秤币Libra。二者此消彼长,对原来的法币需求量肯定要减少。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想象该经济体完全由天秤币Libra主导,即“天秤币化”。

3) 由上面两点论述,可知考虑天秤币Libra如何影响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是,需要看两点:一、其法币是否进入了天秤币Libra的一篮子货币;二、该经济体是否允许天秤币Libra落地,其所占交易量有多大。

这样一来,极端情况下,你可以看到它完全被Libra取代,因为大家可能会发现自己国家的货币不好用,币值不稳定,实际用起来不方便,带起来也麻烦等。那么这个国家有可能变成全部都用Libra。

实际上,允许两种货币存在的同时,就存在竞争问题,实际上现在很多国家的经济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美元化了。在不少的非洲国家,美元化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当然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好,根据各个国家情况来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包括东欧中欧,一定比例的交换活动都是由美元支持的。

Part.6 关于Libra的一些常见问题

Q:天秤币Libra可以提升跨境清结算效率吗?

1) 由于天秤币Libra使用新潮的算法型账本,只含单一账本,免去了子账本之间勾稽关系的管理,清结算效率应该能够大幅提高。这一点在跨境汇款方面尤为明显。

2) 当然,多个记账节点共同维护单一账本时,对每一笔交易达成记账共识也需要耗费额外的资源和时间。当全世界所有的交易全部无差别涌向单一账本时,该账本能够吞吐的交易量可能成为效率的瓶颈。由于天秤币Libra只有100个记账节点,通过节点上的硬件增强和算法改善,让处理效率跟上实际交易需求,未来应该不是太大的障碍。

Q:天秤币Libra的发行体系中,有人获得铸币税吗?

如果货币发行者通过发行货币,获得了超过其所付成本的价值,则超出部分称作铸币税。纵览前述货币发行逻辑,仅当可以无中生有发行基础货币时,基础货币的发行者才有可能获得超出其铸币成本的资产,也就是铸币税。

天秤币Libra是锚定发行,发行者必须放弃一篮子货币,才可获得预定数量的天秤币Libra。在这种情形,没有人获得铸币税。

同理,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发行港币也没有铸币税。

(有人更加宽泛地定义铸币税,即不仅包含铸币换来的资产,而且包含这项资产后续产生的收益。如此,则基础货币换来的资产产生的利息、派生货币产生的存贷利差等都属铸币税。在此定义下,天秤币Libra的储备基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可算为铸币税。但我不倾向于使用这个定义,因为资产的获得与其后续经营所得分开比较清晰。)

Q:天秤币Libra相对于美元会有汇率波动吗?

锚定某种单一法币发行的货币,如果没有派生货币,相对于所锚定的法币,其汇率不会波动。

天秤币Libra锚定的资产是一篮子法币,而不是某种单一货币,故其相对于某种单一货币的汇率仍可能浮动。

再看港币,它锚定了美元这个单一货币,但由于其允许派生货币,故其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也是浮动的。只是由于香港金管局的精心管理,汇率波动不大;由此称为联系汇率。

Q:天秤币Libra担心被挤兑吗?

不担心。天秤币Libra锚定的是一篮子法币,含法币的存款和货币市场工具(都是法币M2的组成部分)。这一篮子法币将会由高信誉度的托管商管理,不再转换成其它资产。因此,当有人要求用天秤币Libra换回约定的一篮子法币时,没有任何风险。

Q:天秤协会能否成功治理?

待观察。金融业的多边国际组织有先例,如SWIFT,VISA,MASTER等,其运作、治理模式可以借鉴。

Q: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会被取代吗?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为存、贷、付。

可以想见,如果法币被天秤币Libra体系吸走、托管,其存、贷、付业务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天秤币Libra的支付业务将与传统商业银行直接竞争。

至于吸走多少,取决于未来天秤币Libra的发展。

Q:天秤币Libra会碾压支付宝、微信钱包?

如果中国允许天秤币Libra落地中国,其业务当然会与支付宝余额、微信钱包直接竞争。

但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如果”短期内变成现实。

目前,天秤币Libra对于主权货币的冲击尚未得到准确评估,很多国家对于让天秤币Libra落地都会持谨慎态度。

Q:天秤币Libra会不会衍生更多金融服务?

可以想象,譬如直接贷款,特别是跨境贷款。

Q:天秤币Libra会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一个人有账户,是享受金融服务的第一步。撇开监管的因素不谈,天秤币Libra的开户在操作上更容易。

另外,天秤币Libra转账付款费用更低,特别是跨境支付时。据麦肯锡2016报告,当前一个美国银行通过代理行跨境支付美元的成本为25-35美元一笔。可以想见天秤币Libra的跨境支付可以降成本降低1到2个数量级以上。

Q:天秤币Libra如果用于国际汇款,那么需要在目标国(比如印度)的银行放多少印度卢比?

天秤协会不必操心此事,因为这可由生态中的交易所解决。

天秤币Libra的白皮书所构思的生态如下:

1) 100个记账节点;其控制人一节点一票组成百人管理委员会。

2) 一个储备基金,由百人管理委员会管理。

3) 均衡分布于全球的资产托管商,接受储备基金托管的资产。

4) 支持天秤币Libra交易的交易所。

5) 众多的授权转售商:他们交给储备基金一篮子法币资产,换取天秤币Libra,然后在交易所中出售。他们也有权利随时将天秤币Libra出售给储备基金。

6) 天秤币Libra的普通用户。

Q:如果Facebook建立自己的商业生态,那么假设天秤币Libra是100亿美元锚定,在Facebook商业闭环中,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如何预估? 会比线下经济的货币流速增加很多吗?

货币是交换媒介。一种货币的流通速度,主要取决于它所涉及的商业活动(以钱换物)、金融活动(以钱换钱)的频次。货币转账的操作效率对货币流通的速度有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

对于天秤币Libra流通速度的估算,逻辑上与传统货币一样,即需要依据底层的商业交易、金融交易特征而定。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天秤币Libra转账效率产生的修正。如果脱离其(未来的)应用场景去预估其周转速度,逻辑上跳跃了。

我今天讲演的内容包含在我的一篇文章中《天秤币Libra的阿喀琉斯之踵:跨境监管》,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收录到一本书里面去,叫
《Libra 数字经济新航母》,很快就会面世,欢迎感兴趣的群友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