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雷: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杨雷

原IEA署长高级顾问、原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

主旨发言|杨雷: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最近匪夷所思的负油价凸显出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的局限。长期来看,中国必须提升能源软实力,填补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的不足。

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有着历史传承,最主要目标是维护全球能源贸易投资的公平市场化原则。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仍然是今天主要的能源治理机制,同时也还有很多对话组织、专业机构和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共同组成今天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除了维护公平市场化原则以外,全球能源治理也致力于促进信息透明化、政策协同水平、应急管理,特别是先进能源技术的推广。中国是很多工作组的牵头方,已经在成为的引领者。

短期内油价降低对中国似乎利大于弊,但长期会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不可控风险。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能源消费大国、进口大国,短期内油价降低对中国消费者有利,降低了能源成本,也可以趁机扩大储备;但长期来看超低的油价也破坏了投资的稳定性,会带来产能大幅度下降的风险,进而破坏经济稳定发展。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现有的油气和能源规则制定中参与不多,影响力不足。而本次油价剧烈波动,尤其是出现超低的负油价,反映出现有的原油定价机制的不足,这种不足也给了中国通过提升能源软实力,弥补全球油气治理机制不足的机会。

能源市场体系与国际接轨至关重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一个前提是充分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被国际上接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回归能源的商品属性,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包括逐步放开原油进口、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上海期货交易所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和重庆油气交易中心的成立,以及价格改革、市场体系改革深化等措施的完善,都让外界对中国的接受度更高,中国的供需关系能够通过自己的价格指数直接反馈给国际市场,有助于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升。

中国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技术带来了定价和交易规则的变迁,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开始应用于能源治理,这种变化需要及早谋划应对。同时,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让更多中国人参与国际组织工作也将显著提升中国能源软实力。只有在已经具备较强的能源硬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能源软实力,中国才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者,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能源和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本文根据嘉宾在人大国发院主办的第三期“国家高端智库线上论坛”发言整理,已由嘉宾审核)

主旨发言|杨雷: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主旨发言|杨雷: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