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品種怎樣挑選?四項原則要遵守!

肉牛養殖不僅飼養管理技術要過關,選擇合適的品種也很重要。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相對較晚,各地的品種資源比較複雜,原生牛和引入雜交改良牛較多,分佈很不均衡。養殖戶要想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必須根據當地的地理特徵、氣候條件、環境資源、市場需求等條件,綜合分析各個品種的適應性、生產力等特點,加以比較、合理取捨後,選擇最為恰當的品種。具體應遵循適宜性、適時性、適用性、適應性等四項原則。


肉牛品種怎樣挑選?四項原則要遵守!

一、適宜性原則:按照區域特點選擇肉牛品種

我國的肉牛生產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這與區域的資源、市場、區位、產業基礎相適應。為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快優勢區域肉牛產業的發展和壯大,農業部於2003年發佈了《肉牛肉羊優勢區域發展規劃(2003—2007年)》,2009年又發佈了《全國肉牛優勢區域佈局規劃(2008—2015年)》,對各區域肉牛養殖產業的目標定位與主攻方向做了明確的規劃。養殖戶選擇肉牛,應首先參照區域佈局規劃給出的指導意見,選擇適宜區域目標定位的品種,保證產品能夠推向區域大市場。

1.南方區域。南方區域指秦嶺、淮河以南的部分省區,包括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海南、重慶、貴州、雲南及四川東南部等廣大區域。該區域農作物副產品資源和青綠飼草資源豐富,但肉牛產業基礎薄弱,地方品種個體小,生產能力相對較低。該區域內的養殖戶,建議使用婆羅門牛、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和婆羅門牛等品種的改良牛。

2.中原區域。中原區域包括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等地。該區域農副產品資源和地方良種資源豐富,最早進行肉牛品種改良並取得顯著成效。該區域內的養殖戶,建議使用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夏洛來牛、利木贊牛和皮埃蒙特牛等品種的改良牛。該區域的原生牛品種,如魯西牛、南陽牛、晉南牛、郟縣紅牛、渤海黑牛等,經長期馴化形成,具有適應性強、產肉率高的特點,也是優先選擇的肉牛品種。

3.東北區域。東北區域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地區。該區域具有豐富的飼料資源,飼料原料價格低,肉牛生產效率較高,平均胴體重高於其他地區。該區域內的養殖戶,建議使用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夏洛來牛、利木贊牛以及黑毛和牛等品種的改良牛。該區域內的地方品種,如延邊牛、蒙古牛、三河牛和草原紅牛等,具有繁殖性能好、耐寒耐粗飼料等特點,也可考慮選擇使用。

4.西部區域。西部區域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西部及四川西北部。該區域天然草原和草山草坡面積較大,引進美國褐牛、瑞士褐牛等國外優良肉牛品種後,在地方品種改良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歡迎關注:高效養牛,微信公眾號該區域內的養殖戶,建議使用安格斯牛、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夏洛來牛等品種的改良牛。適宜選擇的國內品種主要有新疆褐牛、秦川牛。四川西北地區耗牛品種和數最相對較大,已形成優勢產業,應重點推廣大通耗牛等耗牛品種。

肉牛品種怎樣挑選?四項原則要遵守!

二、適時性原則:按照市場要求選擇肉牛品種

肉牛養殖直接面向市場,養殖戶應密切關注市場行情,將市場需求作為品種結構調整的參考依據。市場的需求就是最佳的商機,市場需求什麼樣的牛肉產品,養殖戶就要考慮選擇什麼樣的肉牛品種。不合時宜的產品肯定不會有通暢的銷路。

1.瘦肉市場。市場需求脂肪含量少的牛肉時,可選擇使用皮埃蒙特牛、夏洛來牛、比利時藍白花牛等引進品種的改良牛,或者選擇荷斯坦牛的公犢。改良代數越高,其生產性狀越接近引進品種,但只有飼養管理條件與該品種特性一致時,才能充分發揮該雜種牛的最優性狀。上述品種主要在農區圈養育成,若改用放牧方式,飼養於牧草貧乏的山區、牧區則效果不好。不管在什麼地區,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必須滿足需要才行,否則,很難獲得理想的日增重。

2.肥肉市場。市場需要含脂肪較高的牛肉時,可選擇地方優良品種,如晉南牛、秦川牛、南陽牛和魯西牛等,這些品種耐粗飼,只要日糧能量水平高,即可獲得含脂肪較多的胴體。除了地方品種,也可選擇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短角牛等引進品種的改良牛。需要注意的是,除海福特牛以外,引進品種均不耐粗飼,需要有良好的飼料條件。

3.花肉市場。花肉即五花肉。高品質的五花牛肉,脂肪沉積到肌肉纖維之間,形成紅、白相間的大理石花紋,俗稱“大理石狀”牛肉或“雪花”牛肉。這種牛肉香、鮮、嫩,是中西餐均適用的高檔產品。可選擇地方優良品種以及安格斯牛、利木贊牛、西門塔爾牛、短角牛等引進品種的改良牛。在高營養條件下育肥這類牛,既能獲得高日增重,也容易形成受市場歡迎的五花肉。

4.白肉市場。白肉用犢牛育肥而成,肉色全白或稍帶淺粉色,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市場價格比普通牛肉高出數倍。白肉可分為小白牛肉和小牛肉兩種。用牛奶作日糧,養到4~5月齡、體重150千克左右屠宰的肉叫小白牛肉;用代乳料作日糧,養到7~8月齡、體重250千克左右屠宰的肉叫小牛肉。生產白肉的品種,以乳用公犢最佳,肉用公犢次之。市場需要白肉時,選擇乳牛養殖業淘汰的公牛犢,低成本也可獲得高效益。選擇經夏洛來牛、利木贊牛、西門塔爾牛、皮埃蒙特牛等優良品種改良的公犢,也可培育出優質的犢牛肉。


三、適用性原則:按照經濟效益選擇肉牛品種

肉牛品種的選擇,還需考慮該品種是否具有市場優勢,不具備市場優勢的品種,產品價格低且銷量有限,養殖效益不高。即使在品種確定的前提下,也應綜合考慮個體是否具有雜種優勢、性別優勢和外貌優勢。各種優勢都具備的品種或個體具有最大的適用性,是養殖戶最佳的選擇。

1.考慮產銷關係。生產“白肉”投入很大,必須按市場需求量有計劃地進行,不能盲目擴大生產。“雪花”牛肉在餐飲行業市場較廣,是肥牛火鍋、鐵板牛肉、西餐牛排等銷售渠道優先選用的產品,但成本較高,市場風險相對較大。所以,牛肉生產應按市場需求,做到以銷定產。最好建立自己的供銷體系,或者納入已有的供銷體系中。沒有穩妥可靠的銷售渠道,無法很好地適應牛肉市場需求,只能選擇生產普通牛肉的品種。

2.考慮雜種優勢。用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培育的改良牛,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生長髮育快,抗病力強,適應性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飼養成本。選擇具有雜種優勢的改良牛,養殖效益相對較好。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優良多元雜交體系、輪迴體系,進一步提高優勢率;也可按照市場需求,利用不同雜交系改善牛肉質量,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益。

3.考慮性別特點。在確定肉牛品種的前提下,適度考慮肉牛個體的性別特點,對養殖效益也有一定的影響。公牛生長髮育快,在日糧豐富時可獲得高日增重和高瘦肉率,生產瘦牛肉時應優先選擇。相反,如果生產高脂肪牛肉與五花牛肉,則以母牛為宜。但需要注意的是,母牛較公牛多消耗10%以上的精料。閹牛的特性處於公牛和母牛之間。如果使用去勢的架子牛,應在3~6月齡時去勢,這樣可以減少應激,顯著提高出肉率和肉的品質。

4.考慮體質外貌。在選擇架子牛時,應該注重外貌和體重。肉牛體型要求發育良好、骨架大、胸寬深、背腰長寬直等。一般情況下,1.5~2歲牛的體重應在300千克以上,體高和胸圍最好大於該月齡牛的平均值。另外還要看毛的顏色,角的狀態,蹄、背、腰的強弱,肋骨的開張程度,肩胛的形狀等。四肢與軀體較長的架子牛,有生長髮育潛力;若幼牛體型已趨勻稱,則將來發育不一定很好;十字部略高於體高和後肢飛節高的牛,發育能力強;皮膚鬆弛柔軟、被毛柔軟密緻的牛,肉質良好;發育雖好但性情暴躁的牛,管理起來比較困難。體質健康、10歲以上的老牛,採用高營養水平育肥2~3個月,也可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但不能採用低營養水平延長育肥期的方法,否則,牛肉質量差,且會增加飼草消耗和人工費用。

肉牛品種怎樣挑選?四項原則要遵守!

四、適應性原則:按照資源條件選擇肉牛品種

在適應大環境、大市場需求的同時,養殖肉牛還必須與當地局部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條件相適應;如果當地自然環境條件與引入地差距太大,肉牛無法適應,就根本談不上經濟效益。在這方面,農區、牧區、乳業區各有不同的選擇側重點。

1.農區。農區以種植業為主,作物秸稈多,可利用草田輪作飼養西門塔爾等品種的改良牛,主要目標是為產糧區提供架子牛,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而在釀酒業與澱粉業發達的地區,充分利用酒糟、粉渣等農副產品,購進架子牛進行專業育肥,能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取得最好的經濟收益。

2.牧區。牧區飼草資源豐富,養殖業發達,肉牛產業應以飼養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引進品種的改良牛為主,主要目標是為農區及城市郊區提供架子牛。山區也具有充足的飼草資源,但肉牛育肥相對困難,也可以借鑑牧區的養殖模式,專門培育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改良牛的架子牛。

3.乳業區。乳牛業發達的地區,以生產白肉最為有利,因為有大量乳公犢可以利用,並且通過利用異常奶、乳品加工副產品等搭配日糧,也能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乳業區可充分利用乳牛公犢和淘汰乳牛等肉牛資源。這類肉牛的特點是體型大、增重快,但肉質相對較差。

另外,養殖戶還要注意當地的氣候條件,如海拔、地形、土壤、氣溫、降水量、空氣溼度等。如果跟引入品種地區的環境條件一致或相似,就意味著有了養好該品種肉牛的基礎。牛是喜晾怕熱的動物,如果氣溫過高(30℃以上),往往會成為育肥的限制因子,因此,南方氣溫較高的地區,應選擇耐熱品種,如聖格魯迪牛、皮爾蒙特牛、抗旱王牛、婆羅福特牛、婆羅格斯牛、婆羅門牛等品種的改良牛。

(本文來源於:高效養牛/微信公眾號平臺,整理,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