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大山裡隱居,這種想法正常嗎?

媽媽咪899


去哪做大山隱居呢?大山只是概念性。想過田園生活,可以回家鄉,蓋個別墅,整個院子,種種花草,比去大山隱居實在多啦。



灰一是土豆


前幾日,同二三老友開車進山裡轉了一圈。尋著進山的路,開始一段,兩邊的村莊挺大也很熱鬧,有著現代城鎮化明顯的特點。

山路一拐向著一道溝轉了下去,再走開來顯出了山裡人家本來的樣子。隔著一二十里路,才有一個自然村,大一點的村莊幾十戶人家,大部分都只有十幾戶。村莊兩旁是一道道梯田,種著麥苗豆苗,村子本來就是沿著河流而建,灌溉大底沒什麼問題,只是看到高處的梯田上有人在挑水澆苗。

車往進走了大概一百多里,臨近中午,隨處找了一處村子停了下來,打算找戶人家借火做飯。山民是淳樸戇直的,在一個老婆婆家借火,毫無戒心的熱情讓我們都覺得有些不習慣,可是人與人不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嗎。

出去找找風景,步行著往山的高深處,樹木繁密,丫杈交錯,曲徑通幽。只是有一點幽靜清冷了,便又反了回來。

村子的前面有一條小河,找塊石頭坐了下來,太陽暖暖的曬著,河水緩緩的淌著 。腦子裡面什麼都不想,拋開人間所有煩惱,盯著那水面浮光躍金。仿如童稚時候,一點點感受著時間的流淌,心裡卻是久違的真實。好像那些被塵封了的觸覺嗅覺都活絡了起來。聞到了泥土的芬芳,體會著風的味道,風的溫度。一失神便忘卻了時間,居然就那麼坐了一下午,太陽都掛在山頂了,腦子裡有些東西再慢慢變清晰,古人的哲學。

山裡的歲月是溫而緩慢的,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寧靜而有煙火氣,一如兒時的回憶。此情此景恰如王維《渭川田家》。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

這段文字是前段時間的一次山村遊有感,正好藉此說明對隱居的觀點。

現代的城市是喧囂的,緊張快節奏的生活,巨大的生存壓力,整個人都是浮躁不安的,忙碌但心中卻空空如也。我們需要有個機會讓自己停下來,給身體和心靈放個假。或者,實在厭倦也可以像陶淵明一樣,不如歸去。


一個籬笆小院,幾間瓦房,院子裡開一爿菜園種點黃瓜茄子豆角,最好再栽幾株合歡樹。養一窩雞鴨,侍弄幾畝田。鋤荷斜陽歸,一壺茶,半盞酒,看星空聽蟲鳴,這也許才是人生本來的樣子。田園將蕪,胡不歸?


依舊小樓客


終南山上見,等我紅塵事了。我也打算打在終南山上安渡餘生,不管世事。在終南山上潛心修道!春賞花,冬看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