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泰勒“水是萬物之源”

#西方哲學史#

泰勒斯生活在古希臘殖民城邦米利都。他的生卒沒辦法確定,一是由於當時並沒有採取統一的紀年法,二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沒有留下什麼文獻。今天哲學史解決這個問題,是根據一則傳說。

相傳泰勒斯曾經通過數學計算,預言了日食的出現。運用現代天文學知識往回推算,古希臘地區在那個時期發生日食一共三次,一是公元前610年9月30日;二是公元前597年7月21日;三是公元前584年5月28日。較多歷史學家傾向認為泰勒斯預言的是該地區該時期第三次出現的日食。

西方哲學史:泰勒“水是萬物之源”

即便如此,也不能解決泰勒斯的生卒問題。西方哲學家又發明了“鼎盛年”這個概念,他們假定一個人學術的最高峰是40歲,於是把這次偉大的語言往前推40年,蓋勒斯大概出生在公元前624年。又有傳說蓋勒斯出生在第35屆奧林匹克競技會的那一年,即公元前640年。那麼這種方法的誤差,大概不到20年,在沒有任何史料依據的情況下,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了。

泰勒斯被稱為“古希臘七賢之一”,不僅具有相當的政治才幹,還在天文學、幾何學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見解。他之所以能預測日食,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曾向巴比倫人學習,早在公元前600年巴比倫人已經發現了“沙羅週期”,即沒過223個朔望月就會發生一次日食。泰勒斯根據這個規律以及之前的天象記錄推算出下一次日食的發生時間。

西方哲學史:泰勒“水是萬物之源”

柏拉圖講了一個關於泰格斯觀星的小故事,一天夜裡泰特斯專注星空,不小心掉進井裡。被女奴譏笑道:“你連地上的事情都還沒搞明白,又何必在意天上的事呢?”俗人批評這是一種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的行為,而柏拉圖卻讚揚,這才是希臘哲學的精神。他們為了滿足好奇心,求知慾還不斷地探索看似無用的知識,最終形成了古希臘的特有的學術精神。

亞里士多德講了泰勒斯的另一個小故事,當然這有杜撰的嫌疑。在西方哲學史的介紹中,泰特斯是貴族出身,亞里士多德卻說他的生活很貧困。於是有人質問泰勒斯:哲學有什麼用?知識有什麼用?到頭來還不是囊中羞澀?泰勒斯不以為然,賺錢太簡單了,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他通過天文知識,又預測了橄欖的大豐收,於是提前低價租用了當地的榨油作坊。到了收穫的季節,又高價租出去。這個故事是為了說明哲學家的志向在於知識,而非運用知識去賺錢。故事自然有編的不合理的地方,如果真窮的話,那麼低價租作坊的錢又是哪裡來的呢?

西方哲學史:泰勒“水是萬物之源”

關於泰勒斯的生平,能將得實在太少。西方哲學家認為,泰勒斯在幾何、算學方面也有突出貢獻。埃及的“測地術”就是泰勒斯引進希臘的,這是一種丈量土地的方法,埃及尼羅河經常氾濫,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來分配,於是催生了先民的這項能力。相傳,泰勒斯在埃及的時候,運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計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雖說是過去留學的,但在當地也頗有名望。幾何學有幾項定理,被認為是泰勒斯提出的:

1、圓周被直徑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3、兩線相交,對頂角相等。

4、兩個三角形兩角及其所夾之邊相等,則兩三角形全等。

5、內接半圓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泰勒斯的貢獻,遠不止於此。他更顯著的貢獻在於提出:“萬物源於水”這哲學命題。這是一個普遍命題,也是西方第一次追問萬物共同本源的問題。因此在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泰勒斯看到,一切生命都離不開水,種子只有在水的溼潤下才能發芽,整個大地在海洋的包圍之中充滿活力。泰勒斯認為,大地是浮在水上面的,是靜止的;地震是由大地之下水的運動造成的。

我們不必理睬這種說法是過失,深知不必在於是否正確合理,這件事的意義原本不在此處。用自然界中存在是水來解釋自然界中發生的現象,這是自然科學的精神。他沒有訴諸於當時流行的神學解釋,而是開闢了通過觀察自然現象,來總結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中的必然聯繫。同時他還提出萬物具有共同本源的思想,無論現象如何複雜,背後都是由一個“存在”所支配。於是兩千多年的西方哲學,便踏上了尋找這個“存在”的征途。泰特斯也由此博得“哲學之父”的美名。

科學簡史:為何要讀科學史?

什麼是科學?博物學?自然哲學?

傳統文化中的“格物致知”就是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