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糧食生產功能區將保我國95%的口糧需求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12月1日,農業農村部就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答記者問。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我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談及我國耕地資源時提到,面對農產品生產需求多樣化,必須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對此,《意見》提出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首先,永久基本農田要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其次,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第三,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


談及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監管和建設,有關負責人首先介紹了功能區的定義,他談到,在永久基本農田中,劃定的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塊,是確保糧食產能的核心區域,也是穩定口糧種植面積的重要基礎。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要求,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並基本完成上圖入庫,精準落實到地塊。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按照《意見》要求,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將從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強監管,防止糧食生產功能區弱化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已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引導作物一年兩熟以上的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作物的要在種植一季後能夠恢復糧食生產。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


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研究制定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意見,建立精準支持政策體系,推動相關農業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把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加快建成“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糧田,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