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心里不曾住过一个既捣蛋又善良的儿童

我喜欢看动画,尽管被不少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嘲讽为天真,依然未改。

为什么不呢?小孩子的动画片里往往能找到成人电影里所没有或刻意忽略的东西,例如童真,例如友情,例如梦想,例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最重要的,仍然属于我们的——成长。

有多少人会怀念童年时赤脚奔跑在稻田间羊肠小径的那一幕?还有多少人难忘那不用顾及衣服被弄脏躺倒在青葱翠绿的草地上的那种感觉?又是否记得迎着和风站在山顶树下看山下阡陌相间的感觉?身边始终伴随着形影不离的可爱小狗……

如果这些都不记得了或未曾经历,那么,在课室里和同学仔扯衣服吵架呢?和批评你的老师顶嘴被罚留校呢?或是淘气闯祸了被父亲打屁股被母亲关在杂物房反省?……

谁的心里不曾住过一个调皮捣蛋的儿童?

多么值得怀念的一切。《花田少年史》就是这样一部让人陷入无限美好怀念的动画片。


谁的心里不曾住过一个既捣蛋又善良的儿童


花田家的男孩,九岁的一郎是他们村子里著名的捣蛋精。也许天生精力旺盛,也许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反正,这花田一郎是人见人怕,鬼见鬼愁。

和小孩打架被其父母投诉到家长那去是家常便饭;把姐姐布娃娃和衣服弄坏而和姐姐吵架是日日必演的好戏;骂妈是母老虎骂姐是丑女人骂爷为死老头,骂老人家为臭老头老太婆——一点不尊老;欺负隔壁家的小猫小狗小孩更是不在话下——也一点都不爱幼;亦有偷隔壁家东西的恶习;至于别的生物,例如青蛙,壁虎等之类的,落在他手里,大多没有生还的机会。

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唯一怕的东西就是鬼,最怕去的地方就是茅厕。为了报仇,他姐姐最喜欢吓唬他——在茅厕蹲着的时候下面会伸出一只手把你拉下去哦。每每想到这,一郎就头皮发麻。于是他大白天要人陪着上茅厕,夜晚更不敢上,宁可把尿尿拉在走廊里便便憋在裤子里也死活不肯一个人夜半外出。

可惜,越想要的越得不到;越怕的越会来。一次闯祸被亲妈“追杀”,一郎抢了别人的自行车逃跑,慌不择路,结果被一辆拖拉机撞倒。醒来后的他被剃了光头,脑袋后面整整齐齐地缝了九针。死里逃生的一郎自从有了特异功能:他能看到他最怕的鬼魂,听得到他们说话。

谁的心里不曾住过一个既捣蛋又善良的儿童

可怜的小孩,他心肠不坏,只是爱捣蛋。上天终是公平的,即使是小孩,也要他承担自己闯祸的后果。在各个鬼魂的威胁下,这个吃硬不吃软的小屁孩被迫去做一些他认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是的,他很不情愿,但他别无选择。

这是一部看了觉得分外轻松的动画片,一郎家人之间的搞笑剧情时时让人忍俊不住。但也有触及深入人心亲情的一方面:

其他家庭之间的喜怒哀乐,社会百态——送礼物给儿子过圣诞节急切归家意外死亡的父亲,为让儿子重新振作,托一郎把他临死前的礼物送给儿子,他坚信,只要儿子看到这份礼物,就一定能明白他的心意。

已死亡的儿子不忍母亲终日悲伤陷入与世隔绝的游魂状态,托一郎给其母带口信。

遭到父母反对而不得不和恋人分手的青年,在临死前附身在一郎身体上去看爱人一面,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已有后代,他意识到自己未尽的责任而继续顽强地与病魔战斗。

为了保护骨肉而不得不在临终前努力为孩子寻找庇护之所的猫妈妈。

也有精灵为修正被其弄错的命运而不得不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努力……


谁的心里不曾住过一个既捣蛋又善良的儿童

我们的主人公,花田一郎在经历了这些感人的故事后开始变好,尽管他还是会叫母为母老虎叫姐为丑女人称爷爷为死老头,但他已经开始懂得去关心老人家爱护小孩,甚至小狗小猫。

尤其是他养了那只叫“二路”的小狗后。一郎就这样慢慢地在生与死的碰撞和感悟中成长。这是一种充满希望,心里装满了阳光的健康成长。

考究主人公成长的这段年代,应该是七十年代左右。因为一郎家里只有黑白电视,而彩色电视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礼物,为了这份礼物,他不惜弄坏旧的黑白电视。可惜,对当时的他们家的家境来说,彩色电视实在太贵了,根本买不起。他爸只能用旧电视的盒子,给二路做了个安置的家——到后来,连黑白电视都没得看了,把一郎给郁闷得够呛。

动画的人物并不唯美,朴实的画风,但感觉极温馨,细节之处充满了着亲情和关爱。

即使人物里没几个看来是漂亮的,一郎也是越看越觉可爱,尤其是那大大的头光和稚气的圆脸夸张的嘴巴,但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纯朴美好的乡村风景,让我一开始就觉得似曾相识——赫然跟宫崎骏动画的风格类同嘛。

一查才知道,原来真是一家亲。制造老宫动画的策划班子的另一作品。虽然在情节的安排上,未及宫之巧妙;在内涵之表露上,未及宫之深远,但那通篇亮点——亲情与成长,仍能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

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不体现激动人心的顽强斗志。它只是说明一个简单而又直接的道理:一棵小树,即使它先前已长得有点歪曲,但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依然会向上拔长。

谁的心里不曾住过一个既捣蛋又善良的儿童

谁心里的那个调皮捣蛋的儿童,不同时亦是善良可爱的?

在少儿的成长过程中,或许先前已经学坏,但只要向善,只要有机会教导之向善,仍能改好。

而当我们长大后,在淡淡的追忆中,那永远不会老去的赤子之心,善良直接的童真,无限希望的勇气,在前进的成长之路,犹如明灯,高高挂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