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時候平凡,希望死後能給人帶去希望”浙江已有8.5萬人報名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見習記者 陳馨懿

“生命的擺渡者”,多麼神聖而孤寂的職業。

看遍了人世間最痛苦的離別,也看到了一個生命的嶄新開啟。像是輪迴的按鈕,結束,啟動。縱然世間有萬般孤冷,也正是因為有默默選擇這類職業的他們,讓人間顯得格外溫暖。

這是網友“青瓜小姨娘”在錢江晚報官方微信下面的留言。

一邊是死亡,一邊是新生!她是浙江器官捐獻協調員,是奔走在生死間的“擺渡人”。杭州器官捐獻協調員何炯的故事經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和官方微信獨家推送後,讓很多人認識到一群特殊的人,他們為這件事默默堅守了10年。

1】24歲生日,我簽下器官捐獻志願書作為送自己的禮物

錢江晚報官微後臺,網友們的留言很多。

“活著的時候平凡,希望死後能給人帶去希望”浙江已有8.5萬人報名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活著的時候平凡,希望死後能給人帶去希望”浙江已有8.5萬人報名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活著的時候平凡,希望死後能給人帶去希望”浙江已有8.5萬人報名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他們寫下了自己對生命對他人對生活的感受,也分享了各自對器官捐獻這件事的理解。

“如果我有那麼一天,我一定會把自己身體裡健康的器官全部捐獻出去,因為救人性命那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前一陣24歲生日,簽下了器官捐獻的志願書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很開心,至少在未來可以更負責任地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為他人留一份希望。”

“很早以前成為了器官捐獻志願者,活著的時候太平凡,希望死後能給別人帶來希望。”

“做剖宮產手術前的3分鐘裡,我對老公說,如果我出了意外,一定要主動跟醫生說想籤器官捐獻書。”

“十八歲生日的時候,揹著父母獻了第一次血。(後面知道了也很支持我的決定) 十九歲生日的時候,和父母說了我的想法,他們同意了,就簽了器官捐獻志願書。 想想自己父母真的很開明。 在6年前就有這種意識真的很棒。”

“幾年前就已經填過捐獻器官,骨髓,遺體。這些年都在獻血做公益,希望更多的人理解這份工作,也理解這樣的捐獻舉動,以一己之力,幫助一個家庭,是令人動容的大愛,可以看成是,自己的親人正在另一個地方以另一種方式活著,並未離開過,多好。”

“看哭了,生命真脆弱,要珍惜,為自己也為家人。”

“看哭了!是一份很偉大的事業,也讓我們普通人更多的瞭解器官捐贈這件事。”

……

網友“咩咩咩”去年年底報名了人體器官(遺體、組織)捐獻志願登記。

“我一直以來都有這個想法。大部分人都很平凡普通,對社會的貢獻也是很微小的,臨終了,真正做些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我覺得是應該的。”杭州人“咩咩咩”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思想新潮開放。後來受到各種新聞報道的影響,覺得應該要把想法化為行動,就報了名。

“我不是一時衝動,是思考了很久的決定,家裡人也沒有反對的聲音。”“咩咩咩”說,意願是表達了,她現在就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健康,最後真正實現捐獻,幫助有需要的人。

2】浙江目前有99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最年輕的23歲

浙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曹燕芳,是2010年浙江省第一批的協調員,和何炯一樣,她也是從護士轉崗的。

10年過去了 ,她仍然記得報名當協調員時的感受:“過去就接觸過等待器官移植的人。看著他們帶著對新生的渴望離世,就忍不住想,如果有器官捐獻,就能挽救一個病人、一個家庭了。”

和她有著相同想法的人,在不斷增加。從2010年第一批的只有5人,到如今已經擴大到了99人,最年輕的23歲。

他們中,一部分是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部分是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協調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才能上崗,除了專業性、工作技巧,協調員更需要有愛心、奉獻、同理心,以及對這份工作的執著和熱情。

一年365天,他們都奔波在各家醫院,有時也去殯儀館。面對不同的家屬,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即使是年三十、年初一,只要有潛在捐獻者的信息,他們都會馬不停蹄地趕到

3】浙江已有8.5萬人報名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心懷熱忱的他們,最願意看到的是上漲的捐獻者數量。

小時新聞記者從浙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瞭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浙江已有8.5萬人報名了人體器官(遺體、組織)捐獻志願登記。

“2010年8月26日,捐獻志願登記啟動。上班第一天我就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是一位太太,她有些激動,說自己捐獻器官的想法有好些年了,但是找不到渠道。”這件事曹燕芳記得非常清楚,她統計著每年的數據,第一年不到300人,第二年,500多人,……2018年,將近8000人,2019年,34000人……

登記報名的人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了6成,其中不乏剛剛成年的。

“微信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就可以登記。登記代表著意願,實現的時候又要接受評估,需要符合很多條件。舉個例子,有捐獻意願的人,後來患上了嚴重的疾病,那就不適合捐獻了。”現在人們的接受程度在增加,有些人會選擇這種方式給自己一份‘成人禮’。”

得到父母支持,自然是最好的,曹燕芳也碰到過孩子想要登記,父母反對的:“各種情況我們都能理解,這也意味著,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