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齐、党同伐异,国军打不赢仗的原因,都有哪些?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对日作战败多胜少,很多时候的胜利也是在牺牲大量人员、物力之后得到的险胜。更有甚者,国军甚至在37天里接连丢掉了38座城池。虽然蒋介石曾经提出过“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策略,意图拖垮物资短缺的日本岛国。但37天丢38座城市的操作也太过夸张了吧!所以究竟是“以空间换时间”,还是国军的作战系统根本不足以应对日军的攻势,才导致接二连三的溃败,以至于把半个中国都赔了进去了呢?话虽如此,可国军究竟为什么就打不了胜仗,只能靠着人海战术在战场上牵制日军呢?

人心不齐、党同伐异,国军打不赢仗的原因,都有哪些?


就事实而言,国军和日军在军备上的差异确实是存在的,无论是海陆空三军中的哪一个单拎出来,在武器配置上都比过日本人。武器装备确实能影响战局,可这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像是朝鲜战争时期,共产党能够拿着小米加步枪,两次把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打到谈判桌上。这么悬殊的差距能做到的事情,国军如果只是单单以武器为借口,那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人心不齐、党同伐异,国军打不赢仗的原因,都有哪些?


说完了武器再说国力,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强盛,一举迈入近代化的大关,可在怎么强盛,它也只是个物资匮乏的岛国。即便是轴心国之一,也由于地理位置相距甚远,没得到过其他轴心国的多少帮助。反观国军,多次接受过美军的帮助。所以,抛开这些站不住脚的因素,国军在抗日战胜时期的多次惨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心态。

人心不齐、党同伐异,国军打不赢仗的原因,都有哪些?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嗤之以鼻,觉得民族抗日统一战线都已经建立了,而抵抗外来入侵也是统治者天经地义该做的事,那国民党怎么会有心态问题呢?这话还得从蒋介石身上说起……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前,蒋介石贯彻的一直是“攘外必先安内”这个理念,所以他不断的围剿共产党。即便是后来形势所逼,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蒋介石存的心思是借着日军来消耗共产党,已达到消除异己的目的。

人心不齐、党同伐异,国军打不赢仗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传达过这样一个命令:“非经国民政府任命,任何团体、个人不得以抗日为由组织武装力量。”这句话针对的是谁呢?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除了国军、新四军、八路军这些正规编制之外,因为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走的十分卓越,所以共产党和群众们打成一片,有很多编外的游击队。正是为了防着共产党的力量一步步做大,所以蒋介石才颁布了那条命令。带着如此私心,有这样自私利己的领导者,国民党又怎么能够全力以赴的和日军侵略者作战呢?在国内局势动荡、国民饱受侵略者蹂躏之时,还想着党同伐异,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军队又怎么会是正义之师呢?

人心不齐、党同伐异,国军打不赢仗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仅仅是党派之间,就连国民党内部都是派系横立、相互倾扎,什么嫡系、旁系;中央军、地方军这些名头,在一些国民党将领来看比打胜仗都重要。在衡阳保卫战中,将领方先觉率领自己麾下一万七千多名将士和十万日军苦苦缠斗47天,深感吃力的方先觉数次向重庆方面发出求援,他甚至说了 “个人事小,抗日事大”这样的话,可即便如此,直到衡阳城破,方先觉也没等来任何的援助。

人心不齐、党同伐异,国军打不赢仗的原因,都有哪些?


要知道那时国民党的62军在外围作战,距离衡阳城不足5公里,可他们就是不给方先觉的第10军一兵一卒。该军的军长甚至声称:“我是来流血流汗、保家卫国的,不是来给他第10军立战功的”,他还说出:“衡阳解围,方先觉岂不是先成了抗日英雄了”这种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