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教育”一直都是各個國家討論的熱點,因為它關乎於兒童的未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定八十。”一個人能長成什麼樣子,大部分都決定於他的童年受到什麼樣的教育。

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常年報道國際新聞的周軼君,為了解決教育中的焦慮,走訪了六個不同的國家,去探尋教育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

由此,這六個國家不同的教育,也就組成了這部豆瓣高達9.2分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這部紀錄片已播放到第三期印度教育了,但我只看了前兩期。所以,這篇文章就先和大家聊聊日本和芬蘭的教育。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01 日本教育

如果你去搜這部紀錄片,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日本是個特別注重集體教育的國家。無論做什麼,都講究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當然了,這也引起家長們的擔憂。因為孩子們長期處於團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的教育中,會失去自己的個性。

集體教育是作為日本教育紀錄片的中心軸,導演周軼君圍繞著這根軸還進行了其他教育特點探討。

1、重視身體素質

這讓我想起了大學老師所講的一個親身經歷。她說她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經常在早晨看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穿著大短褲鍛鍊身體。即使是很冷的冬天,他們照樣光著腿跑步。

一開始,我半信半疑,直到看到這部紀錄片,才驗證了老師說的那個是事實。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影片裡的蓮花幼兒園正是這樣的學校,只不過他們是四季赤裸上身運動,後來迫於輿論,才不得不改進。

這一項活動也順應了兒童的天性,因為他們天生活潑好動。早晨的運動,更有利於他們喚醒身體。

2、媽媽在育兒中佔重要角色

之前看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時瞭解到,日本的女性在結婚後,都是做全職主婦的。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在日本社會中,媽媽理所應當承擔起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影片中,太和田真知子是一位三歲男孩的媽媽。她說日本對於媽媽的家務能力要求還是非常高的,不僅要為孩子準備好各種學習用品,還要會製作各種學校要求的東西。他們認為,這些是媽媽本來就應該會的東西。

3、自由、思考、體驗生活

影片中選取了藤幼兒園作為示例。這所幼兒園是著名建築師手冢貴晴設計的,它以獨特的圓形設計聞名於世。

這所幼兒園的初衷就是讓孩子們擁有選擇的自由。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與他人的距離,可以隨意爬到樹上的網繩上,還可以隨意玩水。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藤幼兒園之所以聞名,不僅限於空間和選擇上的自由,它還在很多地方讓孩子們學會思考。

幼兒園裡的草坪是高低不平的,當孩子們摔跤時,就會思考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摔跤。

每個教室的門也不是自動的,而是需要小朋友自己動手關好。冬天的時候,如果沒關好,站在門那裡的小朋友就會覺得冷,這樣就給別人帶來了麻煩。

這也就是要教育孩子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徹底把它做好。

幼兒園裡除了讓小朋友們種些蔬菜,還會擺放很多其他蔬菜。並且,這些蔬菜上面會有土和蟲子,目的就是讓小朋友們自己去摸,去感受,去思考。當他們將這些蔬菜洗乾淨後,你會發現他們自己發現一樣東西時,眼裡的明亮與驚喜。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園長還特地養了幾匹馬,每個孩子過生日的時候都可以上去騎一圈。如果孩子一天到晚只在書本上看到馬這個字,卻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那他的意識也只能停留在書本上。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從導演選取的幾所幼兒園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更多的是讓孩子擁有選擇的自由,讓他們在自由中學會思考,學會如何解決問題,並用一定的規則來約束和保護他們,遵從兒童成長的天性。

02 芬蘭教育

如果說,你覺得日本教育已經超乎你的想象了。那接下來的芬蘭教育,更會帶你體驗什麼叫做自由、平等式的教育。

1、自由

芬蘭教育的自由不同於日本,它就是完全讓孩子遵從自己的本性,不受任何規則的限制。

當導演走進一所學校時,迎面而來的場景時:一群學生在音樂中自由地起舞。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學校裡,可以放任何形式的音樂,而不是讓人一聽就心驚膽戰的上課鈴聲。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上吃東西,老師們可以隨意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每個人展示自己的魅力,告訴別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2、平等

在芬蘭,各個地方的教育資源平等,所以沒有貴族學校和普通學校之分。

老師從不會問學生,他們父母的職業是什麼,收入是多少。在他們眼裡,學校收的是孩子,而不是他們的家庭背景。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職稱在這個地方是最沒有用的東西,每位老師拿著一樣的工資,每隔五年就會一同加一次薪。

導演周軼君採訪了兩個九歲的孩子,問他們:“在芬蘭,什麼是成功?”

他們說:“在這裡沒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位妻子,有點錢,那你已經算是成功了。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好,沒有人是最好的。”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所以,你走在芬蘭的街上就會發現,在那裡沒有什麼奢侈品牌,大家也不會互相攀比,彼此炫耀。

不定義,不標籤,不貶低,這種教育理念從小就深入人心,大家看中的更多的是品味與素養。

3、沒有競爭

沒有競爭應該是芬蘭教育的最大特點。孩子們沒有考試,因為學習的目的不是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如何學,如何與別人合作學。

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成長的孩子,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所長。老師從不會說這個學生這樣不行,那個學生那樣不行,而是努力去尋找適合這個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

沒有競爭不僅僅限於孩子之間,還體現在老師之間。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老師們沒有晉升的壓力,就像上面所說的,每個人平等加薪。學校不會派督導員整天檢查老師的教學情況,也不會要求他們寫報告。因為芬蘭的老師都是極度受信任的,這就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研發教育方法,學校也支持他們將新模式用在學生身上。

4、常識教育,學會思考

這一點和日本教育很相似,就是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去學習,而不是侷限於書本中。

老師將學生們帶到森林中,發給他們顏色卡,尋找森林中顏色相似的植物或其他東西。學生只需要將自己的所聞所感說出來就好,不需要準確地說出每個植物的名稱。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目的就在於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去感受自己眼裡看到的東西。

影片中採訪了一對跨國夫妻,談談他們的教育觀。

這位媽媽說她的兒子當時想要一雙喬丹的籃球鞋,於是他們就讓兒子自己去賺錢買。

後來,兒子回來向爸爸抱怨說,老闆不會管理,員工也不行。這位爸爸就反問兒子,如果他是老闆,會怎麼做。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你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答案

這樣,就讓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養成了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將會對孩子的一生成長都有好處。

也許,這也是芬蘭教育領跑全球的原因,他們用平等、自由,為孩子構建起天然的教育氛圍。

當然了,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所制定的。我們不用去羨慕別人的教育,也不用哀嘆自己孩子的未來。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去學習優秀的教育方法。

首先,永遠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孫瑞雪就在《起點》這本書中提到過她兒子玩水的故事。下雨天,她的兒子跑出去踩水坑,孫瑞雪不是去阻止,而是在旁邊默默地觀察兒子的一舉一動。

孩子天生活潑好動,他們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如果你怕孩子弄髒衣服,摔跤等等,那你就是在阻止孩子自我發現。

其次,用規則保護孩子的自由。

還記得《小歡喜》裡面的喬英子嗎?在媽媽的操控、強迫下,得了抑鬱症。

規則不是強迫,更不是操控,而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比如,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那他就有權利把玩具要回來,並要求對方道歉。

當孩子知道什麼可以觸碰,什麼不可以觸碰時,他才會擁有更多的自由。

最後,多說正面語言。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周軼君在看到一位五六十歲,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老奶奶畫畫時,不禁留下了眼淚。

她說:“我們總是被告知你這樣做不行,你能力不夠,做不好。”言外之意就是,我們總是被負面語言攻擊。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語言的攻擊又是強大的。如果從小就生活在被否定的環境中,長大後就不會認可自己。

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要學會用鼓勵的語言讓孩子發展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潛在的能力,關鍵就在於運用何種方法激發這種能力。

教育是一個永遠討論不完的話題,時代在變,教育理念也在變。但不管怎樣,都是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到好的教育,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