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如今,月入过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职场上打拼可以月入过万,在家写作也能月入过万……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月入过万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化为赚钱的能力。

我经常会去各大网站看那些写作高手的文章,也会去看文章底下的评论,看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我也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知识,为什么我就是赚不到钱呢?”

这种就是典型的不会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人,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不懂方法,不知道如何从书中获取所需信息;二是懂了方法,但没有行动,或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行动。

如果你正好有以上的困惑,那我推荐你看看《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曾经也是个讨厌读书的人。当他正准备创业的时候,恰好看到这样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他在一年的时间里阅读了300多本书。但是问题来了,他发现读了那么多书后却不会活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参加了许多读书研讨会,并研究快速阅读术。终于,他利用所学知识创业成功,并开发了谁都能掌握的“缓速读书法”。

本书是大岩俊之多年来亲身实践的成果,他分别从如何阅读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做笔记如何活用四个方面,来教你如何正确读完一本书。书中还列有大量作者的实际案例,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让你在读完这本书后,就能立刻设立目标,行动起来。

我从书中选取了三个重要的点,希望你在看完后也能有所收获。

01 只摘取所需信息

会读书的人,拿到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书大概浏览一遍。所以,我们先从以下三个点入手,确定好我们读完一本书后所能获取的信息。

1、明确目的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也提到过,消遣类的小说随便读读就好,我们所讲的阅读目的主要针对实用类的书籍。

开始读一本书时,我们就要确定自己想从这本书中获取哪些知识。我们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技巧。

2、浏览序言、目录、后记

大多数人都会对序言一扫而过,其实这部分包含了重要的书籍简介、作者介绍以及这本书的重要思想。仔细阅读这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本书。

目录的重要性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也提到过,它可以让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框架,决定了我们应该看哪些内容。

虽然不是每本书都有后记,但如果有的话最好先看后记再看序言。后记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序言。

3、确定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确定需要深入挖掘的问题。

当我拿到《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时,我的目的是想知道如何高效阅读以及如何做笔记。但是看完目录后,我就想深入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每一个目标,分解成可实行的计划的,这个就叫做深入挖掘问题。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红色圈圈是作者需要挖掘的问题

02 争取多读

这里的多度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同时阅读几本书。日本作家成毛真先生曾在《同时阅读10本书》中说道:“’超并列’读书法,不是每次就读一本书,而是在不同的场所读不同的书,一天的时间里同时阅读几本书。”

因为不同书籍的转换,会致使我们努力回想上次阅读的内容,更加深刻记忆所读内容。

另一层含义是一本书多读几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一种现象:

我们在看完一本书的20分钟后,会遗忘42%

1小时后遗忘56%

1天后遗忘74%

1周后遗忘77%

1个月后遗忘79%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总记不住书中的内容。为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本书多看几遍。如果你不想总是翻书,那你不妨做笔记或思维导图,有空的时候多翻看看。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笔记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思维导图

03 行动才能将知识化为能力

我有一朋友,半年前听说写作很赚钱,所以就报名了一个写作培训班。后来我问她文章写得怎么样了,她苦笑说一个字没写。我问了原因,她说总觉得自己知识储备量不够,不敢下笔写,后面又陆陆续续报了两三个写作班。结果也可想而知,还是一个字都没敲出来。

其实,当她上完一个写作班后,那些知识就已经足够支撑她独立创作了。她的问题就在于光有知识,没有行动。要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在刚起步的阶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但是,行动计划也不是随便乱定的,它也是有方法可寻的。

1、确定行动目标

行动目标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优先原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重要、紧急事情的优先完成顺序。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二是SMART原则。S是(Specific)具体的,M是(Measurable)可预见的,A是(Achievable)可达到的,R是(Realistic)实际的,T是(Time-bound)有限的。

也就是说,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可行、具体、合理化、有时间期限的。比如你想成为讲书稿签约作者,那么你就可以定这样一个目标:三个月内研究该平台5篇讲书稿,投稿2篇成为某某平台的签约作者。

“某平台签约作者”代表的是目标,“三个月”代表的是时间期限,“研究5篇,投稿2篇”是能力范围内的。这样的目标,无论谁看了,都会一目了然。

2、想象实现目标后的心情

著名畅销书作家王潇创立了一个品牌叫做“趁早”,里面有一款本子叫做“遗愿清单”。在每一页最上面写下目标,实现后贴上照片,写下完成日期、地点、伙伴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心情。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遗愿清单

它和作者提出的这一点类似,看着本子上写下的目标,想象着“心情”那一栏的场景,不知不觉更加有动力了。

3、明确现在的位置

分析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用百分制给自己打分,明确知道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

《实用性阅读指南》:做到这三点,让你把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4、弥补差距的行动

我们可以用人力资源上常用的5W1H对自己提问:

Whom(对象):目标

Why(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意义

Who(谁):一般代表我们自己

When(时间):给自己的期限

Where(哪里):在哪里做

How(怎样):如何做这件事(这里头条打方框)

我们接着上面举的例子:成为某平台签约作者,继续来探讨一下。

“三个月研究5篇讲书稿,投稿2篇成为某平台签约作者”,这是我们的目标;意义是:赚钱、建立个人品牌;谁做:我们自己做和跟着老师做;期限:三个月;在哪里做:在家;怎样做:3个月计划、2个月计划、1个月计划。

除了这个方案,我们可以再给出3-5个方案,然后从中挑选出最想做的那个方案。将这个方案精确到一周的计划,再从一周计划的几个方案中选出最想做的,精确到每一天的计划。

当你把目标划分到最小单位时,你就会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不要每天自己空想,光有大目标,却没有小计划,不仅没成果,而且脑子还累得慌。

但当我们实行这些目标后,也不要天真的认为坚持几个月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那些能对知识运用自如的人,哪个不是几年、十几年的积累?

有句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想,这也是《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作者所希望的那样,不管学哪一样技能,心都不能太着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者不也经历那么多年,才用好知识创业成功的吗?

你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汲取书中所讲到的方法,遇到恰当的时机,刻意的运用它。时间长了,你自然会发现你的能力在不断地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