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與國家發展

(求關注)

原本我是想從個人的視角來談一談房地產的。但是由於無論怎樣的觀點都會被人罵,於是我決定放棄,採用國家的視角來談一談房地產。

房地產和國家發展之間的關係,我用一個很生動的小例子來比喻,那就好像人和食物的關係。人從生下來之後,所接觸到的食物種類在不斷變化,從一開始的母乳到奶粉然後會增加到輔食。最後才會正常的食用主食。

房地產和國家發展之間的關係就好像,嬰兒和輔食之間的關係。這對於一個國家在某一階段是重要的,因此,如果要談論房地產對一個國家發展的好壞,你不能採用籠統的說法。而必須要精確到某一時期。所以,發展房地產在某一時期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國家發展了卻還在依靠房地產,就好像孩子已經長到二十歲了,卻還在吃母乳這是極不正常的。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他的理財能力缺乏,理財偏向保守,那麼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儲蓄是最好的一種方法,將存錢存在銀行裡。風險相對較小,同樣的收益也相對較小。對於個人來說這是很保守的理財方式,但是對於國家來說卻恰恰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儲蓄率太高,對於這個國家是相當危險的,因為銀行不會將你所存入的錢都放在某一個角落。因為如果這樣的話,他連支付利息的錢都拿不出來,銀行一定會將儲戶的錢用於投資其他行業以獲取更高的利潤。但是我們都知道投資有風險。只要不是壟斷,銀行的投資必然會出現有虧損的情況。那麼銀行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幾率也就更大,這意味著國家隨時處在懸崖邊。因此任何一個正常發展的國家都不會允許儲蓄率過高。

本世紀初,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家庭普遍小有積蓄。對於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來說,手中已經擁有了大筆可支付的錢對於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也已經積攢了一筆不小的錢,而這些創造出來的財富他們都去哪了,事實上他們大多都進入了銀行,整個國家的儲蓄在飛快的增加,儲蓄率也相較於正常國家來說太高了。如何讓這些錢被運用到社會之中,讓這些錢活起來?成為了國家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每個國家的解決方式都不盡相同,要依照各自國家的國情來決定。自古以來,中國人如果有錢了就會幹兩件事,一是買田地,二是買房。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由於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購買田地。已經成為了不可能。買房成為了唯一出路,於是國家視時候推出了房地產戰略。事實上,本世紀初的十多年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房地產,這十幾年可以說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十幾年。

但是,一時的蓬勃發展並不意味著永遠的蓬勃發展。經過十幾年的房地產戰略之後,已經到了需要轉型的時候。如果國家決策者沒有清醒的頭腦,那麼日本就是前車之鑑。房地產不可能一直升值,任何商品都有它的極限價值。對於房地產來說也是同樣如此。幾十年的房地產發展看似非常紅火,但實際上,已經是到了盛極而衰的時候。

十幾年的房地產蓬勃發展,可以說基本上掏空了中國老百姓幾十年的積蓄。這時候,錢被誰賺去了?很多人一定會想到的認為是房地產商,實際上房地產商只不過是房地產戰略的副產品。他們所賺走的利潤可以說九牛一毛,並不排除這其中有一部分個人也因為炒房得到了好處,但是這些人畢竟只不過是少部分。天量的資金都被國家所吸納過去了。事實上在過去十幾年,中國逐漸實現了從民富到國富的轉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資金的支持,近幾十年來中國才得以大量建設基礎設施。每一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所需要的資金都來自於成千上萬套的房子。

但是我必須要說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國富和民富兩者是相互對立的。是一個絕對概念,但其實我認為這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於國富民肯定是窮了,但是這種貧窮是在更高水平上的貧窮。20年前中國的貧困標準是基本溫飽十年前中國的貧困標準是買不起房,買不起車。同樣是屬於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但是相較於十年之前,20年之前。他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就好像班級進行期末考試倒數第二名成績為70分,那麼倒數第一名即使從十分提高到69分,它也仍然是倒數第一。但你能說,他考十分和69分是一樣的嗎?顯然並不是。因此必須說貧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

一個正常國家的發展一定是相互循環就像太極圖一樣不斷地流動。讓資金從國家流到人民,又從人民流到國家。但是重要的是國家得到了人民的海量資金之後,他會如何抉擇?如果不思進取仍舊沉迷在往日的輝煌之中,沒有積極利用這筆資金。那麼海量的資金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成為了取禍之道。

今後的20年應該是從國富又轉為民富的20年。要讓資金重新再回到人民手中,這就意味著,資金要從房地產流向實體企業,讓實體企業蓬勃發展。吸引更多的就業讓人民的工資穩定上漲。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發展房地產不過是這個國家在發展早期用來吸納資金的一個手段而已。這絕不是長久之道,如果沉迷於其中那麼下場可以說會十分慘烈。如何將資金重新從房產業抽出,投入實體產業和高科技產業,這要考驗一個國家的決策水平。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則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