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当年的痛,阿里巴巴不会迈上技术长征路

杭州这座人文之城的科技味道越来越浓了。

曹军的孩子今年刚刚出生,但办理出生证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让他充满焦虑,因为已经不止一个朋友告诉他,办理出生证至少要跑5个不同的窗口,还要填写60项信息,提交20多份材料。

但当他真正去处理时,却发现今年流程变快了许多。窗口人员告诉他,通过“浙里办”APP填写9项资料,再填一份材料就行。

更多改变还在发生。刷一把脸,公积金就到了你的银行卡上,再也不用拿着一堆材料去办事中心排队了;停车场里没有停车杆,车子进出停车费自动扣除;去医院看病,不用反复排队开单付款,从就诊到走就付一次钱,甚至回家后再付……

若没有当年的痛,阿里巴巴不会迈上技术长征路

如果把每处数字化场景都视为一颗星星,你会发现,杭州这座城市已经被繁星点亮。

2018年9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新杭州故事”惊艳亮相,但一年之后,这些都已经成为杭州老百姓生活的日常。

20年前,杭州包容的营商环境、繁荣的市场经济、深厚的人文底蕴,成就了阿里巴巴。最近十年,阿里巴巴又开始用数字技术反哺杭州,让其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之城。

从依靠这个城市,到支撑这个城市引领未来,背后是阿里过去20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

【去IOE,迈出技术长征第一步】

阿里是什么时候成为一家技术公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好具体定义,但是追溯它的起点,始于2008年的内部技术革命——“去IOE”,应该算作是阿里踏上独立技术长征的第一步。

2008年,王坚从微软亚洲技术研究院空降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这个在阿里内部尊称为“博士”的首席架构师甫一到任就提出了让阿里一众“技术男”震惊的“去IOE”,即在阿里的IT建设过程中,去除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及EMC存储设备。

10年前,业务迅猛增长的阿里开始面临世界级难题。“我们把全中国最知名的顶尖的DBA(数据库管理员)请到公司,一个晚上一张报表都做不出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IBM、微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当时的一位工程师回忆。

由于用户激增和其所带来的数据越来越多,IOE三大件根本无法支撑公司业务正常运行。阿里已经到了必须要自己动手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时刻。

因此,阿里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和替代性方案来重构自己的数据系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替换,而是要推动分布式架构取代集中式架构,这种架构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云计算架构。

这场“去IOE”运动从2009年一直持续到2013年。随着支付宝下线最后一台IBM小型机,IOE在阿里内部就此成为了历史。

而正是“去IOE”的过程,成为了阿里拥抱云计算,产出阿里云服务的基础。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阿里也正式走上了独立研发基础IT技术的道路。

【10年坚持】

从支撑内部业务,到成为一家对外输出技术的公司,阿里云深知前路不易。因此,它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保持心态开放,不断跟外界展开互动和交流。

过去10年,云栖大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云栖大会的前身可追溯到2009年的地方网站峰会,2010年叫做“中国地方与行业网站峰会”,2011年更名为“首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一直延续到2015年,“云栖大会”正式成为关键词。

2009年正式成立那年,阿里云举办了一场“2009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邀请全国200多个地方网站的站长,一起讨论中小站点的技术问题。第二年,参加大会的站长增至3000多名,几乎全国有名气的站长都被邀请。

这些传统互联网技术受益者们在那次听到了王坚对未来的预言:“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形成蝴蝶效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革”。

若没有当年的痛,阿里巴巴不会迈上技术长征路

十年前出席过那场充满草根意味的“地方网站大会”的程序员们大概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一场技术史诗的开端。

从2009年到今年,十年过去了,舞台的主角已经换了几批。当年参加活动的站长们,已经远离了主流互联网的关注;大多数移动APP的创业者们销声匿迹了,曾以为站在O2O浪潮之巅的很多公司最终跌落神坛……

任凭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过去10年,阿里云有一个信念越发坚定:通过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等基础力量,帮助开发者、各类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让它们获得成功。

而每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则成为阿里云展示这一决心的窗口。从站长大会,到开发者大会,再到云栖大会,可以看到阿里对于技术的重视,在战略上以开放为核心,试图构建生态。

【从应用技术到基础技术】

从最初的星星点点,到如今的繁星满空,以云为核心,阿里云已经构建起越来越丰富的技术场景,而云栖大会也早已超越阿里体系,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2017年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并号称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进行基础技术的研发。

一年之后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又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并面向全球年轻人设立达摩院青橙奖和全球数学竞赛。

若没有当年的痛,阿里巴巴不会迈上技术长征路

从计算、存储、网络等云的应用技术技术,再到达摩院、平头哥、数学大赛,一个对于技术充满热情和无限追求的阿里,越来越跃然纸上。

作为旁观者,我们不禁要问,阿里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也无怪乎有这么几条。第一,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产生一个重大市场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也很难支持一家公司持续高速增长。这个时间点上,必须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第二,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创新一定由技术驱动,必须重视技术。

回顾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每一轮新技术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的不确定也越来越大。阿里要为未来至少80年的可持续发展铺下可靠的道路,技术创新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这条有关技术的长征,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就要一直走下去,并且要直面各种难关。阿里在这条路上没有退路可走。

【未来的新征程】

回顾过去10年的云栖大会,阿里巴巴数字经济相关重要进展几乎都在历届大会公布,如提出“DT时代”、“五新”概念,宣布建设“城市大脑”,成立达摩院、半导体公司“平头哥”等。

过去二十年,阿里先于社会遇到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从而构建了下一代企业所需的数字化技术和范式。

十年前,阿里云开始自主研发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之路,开启了中国云时代。站在新十年的交叉点,面对一个汹涌而来的数字经济浪潮,阿里云又将会有怎样的思考和技术实践。

从云栖大会已经公开的日程来看,人工智能和芯片将会是大会的重头戏。但是,比这些具体而微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阿里对于未来趋势的预判和思考。

因为,今时今日的阿里,正在引领和决定着一个技术生态系统的未来,也肩负这推动整个全社会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重任。

面向未来,保持分享精神,是云栖大会一直想要传达的核心。9月25日,等待阿里在云栖大会亮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