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家北京藥企集中“落戶”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

“為了確保環保達標,我們在廢水排放池養了魚。”在位於滄州渤海新區臨港開發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華素製藥滄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姜永強告訴記者。這家原位於北京房山的藥企於2017年底決定將原料藥生產搬遷至渤海新區,滄州分公司按照安全、環保的高標準建設,今年已具備生產條件。

憑藉“共建共管共享”模式,98家北京藥企集中籤約落戶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今年北京藥企密集投產,累計已有14個北京項目投產運營。臨港開發區還規劃建設了孵化平臺、中試基地、分析檢測中心等,科技創新鏈條更加完善,未來這裡將崛起百億產值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生產規模擴大近10倍

2015年底,王力從集團的浙江公司趕到滄州,一下車,突如其來的寒流讓只穿一件短袖的他始料未及。也就是從那時起,福元製藥滄州公司開始籌建,王力擔任滄州公司副總經理。

作為首批落戶的北京藥企,北京福元醫藥主要生產治療高血糖、高血壓、精神疾病、骨質疏鬆等疾病的藥物,所需的原料藥包括酮酸、奧美沙坦酯等。王力對記者說:“北京的廠區位於通州張家灣,只有50畝,還是1954年的老廠房。原料藥產能只有30噸,供應能力有限,生產有些製劑所需的原料藥能買則買,買不到才自己生產。”

2017年,福元製藥滄州公司一期投產,原料藥產能提高到70噸。2018年,滄州項目的二期也開始建設,產能還能再提高200噸。在滄州生活了5年,王力也逐漸適應了北方的冬天,企業在滄州的發展也步入正軌。目前公司生產的幾種藥物進入了國家藥品採購目錄,後續對原料藥會有更大規模的需求。他說:“搬遷到河北後,手腳都能放開了。”

產業集聚正在形成

截至目前,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已簽約項目154個,總投資467億元,其中北京項目98個,包括華潤雙鶴、協和藥廠、斯利安在內的14家北京藥企已經投產,還有9家已經竣工,正在等待審批。

北京企業“扎堆兒”落戶,源自一項制度突破。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正式批覆,對北京醫藥企業組團進入醫藥園區的項目,由北京食藥監局審批和監管,新廠區生產的藥品還可以繼續使用“京字號”藥品批准文號。此政策大大縮短了企業投產週期。

臨港開發區生物醫藥招商局局長劉帥告訴記者,現階段渤海新區更加關注簽約項目的落地建設情況,幫助他們儘快投產達效。有些發展情況較好的企業已開始籌建二期。園區通過推行網上審批,建設審批OA系統,實現項目手續網上審批,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承諾制,大幅節約了企業手續辦理的時間和財力成本。他說:“醫藥園區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和產業地標,匯聚了京津冀地區眾多知名藥企,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完善科技創新鏈條

生物醫藥產業初具規模後,渤海新區正在打造多個創新平臺,打通產業的上下游。臨港開發區循環經濟促進中心主任張蕾告訴記者,針對小微企業和技術持有人,開發區正在建設化藥孵化平臺,他們可以直接到這裡進行轉化。目前正在引進設備,年底將投入使用。

臨港開發區正建設生物醫藥中試基地。企業研發後需要將技術進行中試,成功後才能繼續放大、產業化。今年年底,6個標準化廠房將建設完成,具備完備的處理系統,還可重複利用。目前,園區企業已經把中試基地約滿了。

與此同時,臨港開發區還與南開大學合作建設了綠色化工研究院,首批共12個科研團隊已入駐。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還可直接諮詢高校的科研專家。張蕾說:“臨港開發區正致力於構建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未來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將打造國內一流的綠色生物醫藥示範園,成為中國北方的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基地。”

(原標題:累計簽約北京項目98個,14家北京藥企投產達效 滄州渤海新區崛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