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達人諸葛亮:三十萬曹軍面不改色,三萬藤甲軍卻說大損陰德

無論在正史,或在《三國演義》中各種開掛的操作,諸葛亮都被奉為神一樣的存在。在《三國演義》中,他用過5次火攻,前面3把火燒出了東漢末年三分天下的局面,分別是火燒博望坡、新野、赤壁,燒死曹軍數十萬;第4次便是南征孟獲火燒三萬藤甲兵;第5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是上方谷以雨水失敗而告終。

火燒達人諸葛亮:三十萬曹軍面不改色,三萬藤甲軍卻說大損陰德

火燒藤甲兵是在七擒孟獲中的最後一戰。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以後,曹丕動用五路人馬來對付虛弱的蜀漢,諸葛亮也用平安居路回應了曹丕的陰謀。唯獨南王孟獲諸葛亮要親征,原因就是南王孟獲本來就是蜀漢的屬地,在受到蠱惑之後才發生了叛亂,西南少數民族的文明程度有限,親征的目的是要一勞永逸的解決西南問題。

孟獲在多次失敗並且丟失了根據地的孟獲求得烏戈國王幫忙,烏戈國王起全國三萬藤甲兵來幫助孟獲,因為藤甲兵的藤甲是油浸特製的,不但刀槍不入而且可以當做木筏使用,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那是黑科技,魏延帶領的蜀軍被殺的大敗。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把藤甲兵引誘到盤蛇谷後使用了火攻,再熊熊大火之下,三萬藤甲兵瞬間在大火之下成為一片焦炭,其狀甚慘。

"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 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而嘆 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無不感嘆。...... 孔明歸到寨中,升帳而坐,謂眾將曰:"吾今此計,不得已而用之,大損陰德。......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

火燒達人諸葛亮:三十萬曹軍面不改色,三萬藤甲軍卻說大損陰德

諸葛亮親眼目睹火燒藤甲兵

之前燒博望坡,燒新野,燒赤壁,諸葛亮都是佈置好計策後,自己遠離火場,最多遠遠看看。對於曹兵到底怎麼被燒,燒成什麼樣,其實沒有直接概念。而這次卻是自己親臨山谷,眼睜睜看著三萬藤甲兵被活活燒死,對他心靈的衝擊應該也是很大的。

火燒達人諸葛亮:三十萬曹軍面不改色,三萬藤甲軍卻說大損陰德

火燒背後的政治目的不同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曹操是劉備集團的政治死敵,政治鬥爭是最殘酷的鬥爭之一,政治鬥爭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有效的消滅政治敵人的一切有生力量,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太過仁慈也是帶領不好軍隊。

而孟獲一黨是雲南原住民。他們沒有威脅到皇權正統,只是作為屬國,造反威脅到蜀漢的國家穩定,只能算是蜀國的內部矛盾。加之本身"蠻兵"不受禮法約束。孟獲和各部落,並不是諸葛亮必須消滅的仇敵,而是諸葛亮想要收復安撫的子民。尤其藤甲兵,一開始並沒有參與造反,只是被孟獲搬來做救兵,可以說沒什麼大罪。雖然陣前交鋒本來就有死有傷,但畢竟燒之不忍。

火燒達人諸葛亮:三十萬曹軍面不改色,三萬藤甲軍卻說大損陰德

可憐的烏戈國被燒滅族

無論是博望坡燒屯,新野燒城,還是赤壁燒船,都是在開闊地帶使用火攻。曹軍受火之後,雖有士兵焙燒,但最主要是隊伍大亂、自相踐踏,隨即被漢吳聯軍追擊。簡單來說,還是留了活路的,能不能逃出生天看自身造化。

對盤蛇谷的烏戈國而言,這是一次消滅種族的戰鬥!被諸葛亮埋伏地雷火炮燒,可以說把藤甲兵關進了籠子裡燒,完全沒有退路。要說形勢,和日後上方谷燒司馬懿倒是差不多,但司馬懿沒有穿藤甲,而藤甲兵等於自帶汽油桶,燒起來真是十死無生。烏戈國全國的青壯年,當時的邊疆少數民族都是全民皆兵。當時如果一個部落國家的青壯年大量死亡,很容易就被其他部族所吞併甚至是就會消失。

按諸葛亮這個說法,盤蛇谷一把火,"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直接烏戈國就絕種了。滅人種族,這確實是比普通的戰場殺人更大的罪孽。

火燒達人諸葛亮:三十萬曹軍面不改色,三萬藤甲軍卻說大損陰德

諸葛亮火燒曹軍三十萬都坦然面對,火燒藤甲軍卻認為"大損陰德",都是因為政治性質的差異,其戰略目的也不同,所以才造成諸葛亮火燒得勝卻有不一樣體會的原因。

我是小城,喜歡更多歷史冷知識、有趣歷史故事,可以關注【小城敘史】,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