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因名所累的大唐詩人

一、

他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據說幼時語遲,母親鄭氏每逢佳節即祈福,終於等來他開口說話;年紀稍長,他在山上遇見了嵇康的後人嵇伯,聽其演奏了已絕世的《廣陵散》;

他受八大文學家之一的韓愈所賞識並從之為師,韓愈在他的求仕之路上屢次幫忙;

他死後,詩集交給好友沈子明整理,十五年後,比他小十三歲的杜牧給他的詩集作序;小二十二歲的李商隱為他做小傳。

他的詩歌瑰麗奇崛,塑造出大量的鬼神意向,形成他獨特的詩歌形式。

他便是被後人尊稱為詩鬼的李賀。

李賀,字長吉,791年生於東都洛陽,遷居昌谷;817年卒於昌谷。他的詩歌體被當時詩人稱之為“長吉體”,這個極富創造性的詩人為唐詩開闢了新的天地。後世將他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大唐“三李”,可見李賀在其短短的二十七年生涯所創造的文學成就之高。


李賀,因名所累的大唐詩人


二、

李賀短暫的一生都在求仕的路上,因此可將他的生涯分為求仕前和求仕中。求仕作為當時讀書人,尤其時聲名在外的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導致了李賀一生的悲劇,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李賀幼時成名,七歲做詩《高軒過》,震驚韓愈和皇甫湜,名言京都。後師從韓愈門下,與皇甫湜成文好友。十五歲與李益齊名(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按理說,才華橫溢的李賀有大文學家韓愈的提攜,中取進士,走上仕途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然而世事難料,807年李賀父親李晉肅(這個名字特別標記一下)去世了,年近十五歲的李賀守孝三年,到810年韓愈勸其進士,李賀才參加河南府試。

不出意外,李賀以《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十三首詩),並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

可意外來了,李賀的人生從此因此改變,他指日可待的大好前程也因此扭轉。

有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李賀被人舉報,因此鄭餘慶取消了李賀的資格。這時韓愈成了李賀的救星,他與鄭餘慶辯解避諱的事情,還舉了一個可愛的例子,說漢朝呂雉為了避諱是不是該改名叫野雞了?

這一次李賀拿到了解狀,有了進京赴試的資格。

進京赴試這段時間可謂試李賀人生中最豐富最多情最有色彩的短暫時光。他結識了氏族十二兄李佩,在去投卷給權德輿的路上遇到了沈子明;然後結識了楊敬之等一些官宦子弟,這些都是詩名所帶給李賀的好運。

可見在任何時代,一個人的運氣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考試對李賀而言,從來都不會是問題,他的聲名和才華足以讓他進士及第。為此韓愈還特意從東都洛陽趕到長安為他的門生慶祝。

要獲得進士還需要過最後一關,即春關。而春關大抵相當於高考中榜後的體檢,所以進士及第放榜後,基本上進士就是板上釘釘了。

而這板上釘釘的事情就發生在李賀身上。原因還是在父諱,即李賀父親李晉肅的名字上,晉與進同音犯諱,因此李賀不能舉進士。

李晉肅要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影響了兒子的一生,估計要從棺材裡跳出來,把家譜中與進相關的名字都改了。

長安不是洛陽,不是河南府,不是昌谷,這回作為國子博士的韓愈也說不上話了。京城“語”貴,進士的資格誰不是虎視眈眈!


三、

被拒春關後,絕望的李賀返回昌谷,可見兩次因名避諱的事情對李賀的打擊有多大。回到昌谷修整一段時間後,李賀選擇到東都洛陽尋找出路。元和四年春李賀離開東都開始了他三年的北上幕府生涯。

第一站投靠河陽節度使孟元陽,到元和五年孟元陽調任潞州節度使,李賀因真珠(女子)而婉拒了孟元陽的誠邀。但隨後李賀還是北上抵達潞州。(雁門太守行),待戰爭停止,孟元陽修整期間,幕府上下一時無事。李賀這時想到了李益,元和五年秋天,李賀抵達幽州,但是並沒有遇到李益,繼續循著李益到過的地方,漫遊到了平城,最後再次回到潞州。

元和六年孟元陽調回京城,升任右羽林統軍,封趙國公,接替孟元陽的為郗士美。此後李賀遇到了張徹,張徹進士及第後也來到潞州,作為郗士美的幕府掌書記,為李賀的上司。

張徹與李賀同為韓愈門下,因得到韓愈的賞識,取其侄女為妻。

大病一場的李賀在張徹的幫助下慢慢恢復了,也是在這之後,李賀再一次離開了潞州回到了昌谷。

年輕的李賀才華橫溢,詩名在外,這也是李賀能夠在各幕府中求得一官半職的通行證,但李賀身後並無背景,雖得到賞識,但並無官職的提升,可以說三年的幕府生涯對李賀並無太多益處,可李賀並無其他選擇。

本來可以前途光明的,現在卻只能寄居人下,李賀內心的苦悶和絕望不肖言說。那個時代讀書人的悲劇不在於自己有沒有才華,不在於自己是否努力,而在於自己天資聰慧且勤奮,努力過後命運依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悲命運之餘落葉,春而生,夏而肥,秋冬任爾東西南北吹。


李賀,因名所累的大唐詩人


四、三年奉禮郎

元和六年冬,回到昌谷的李賀再次出發東都洛陽,此時同樣潦倒的皇甫湜拜訪了他,並鼓勵李賀再次進京謀求發展。

對,謀求發展,發展當然包括先養活自己。生活的貧困讓皇甫湜放下了尊嚴,也讓李賀放下了他的高傲。他的老師韓愈曾經不也如此,四處投卷以求伯樂賞識,謀得一官半職。

於是當年十月,李賀從洛陽出發再次回到長安,這次“謀事在人”,李賀想略有交情的權德輿,可最終還是放棄了。

元和七年的春天,李賀又見到了韓愈。這次韓愈少了鼓勵的話,他全李賀參加拔萃科的舉試,面對現狀,韓愈低頭了。

面對現實,李賀也低頭了。

韓愈利用他五品官員的身份,舉薦李賀,李賀因此獲得制舉資格。

這種級別的選舉考試對李賀來說並沒有多大難度,兩個多時辰,考試結束。李賀毫無意外舉子及第。李賀如願拿到僅有的兩名留京資格之一,這自然與他的身份和舉薦人的身份有關係,但不管如何,李賀在京城有了住所,有了薪水,有了可以留下來的生活支柱了。

狂傲,憤懣,清高都不能讓李賀留下來,而奉禮郎這個職位可以。

這一年李賀二十二歲,另一外盛名的詩人李商隱出生了。

奉禮郎從九品,官職小到不能再小,所謂奉禮郎就是祭祀時禮儀的主持,祭器的擺放,座位的安排,貢品的選擇等等事項安排的人。

位卑而事雜。用現在的觀點看,應該就是後勤的新進員工吧。

但是不管任何時候,任何位置,李賀作為詩人的光芒依然無法被掩蓋,在次期間李賀做的《李憑箜篌引》、《聽穎師彈琴歌》、《漢唐姬飲酒歌》等。

李賀做了三年的奉禮郎,三年裡他的職位並沒有變化,在元和十年的春天,李賀回到了昌谷,結束了他的奉禮郎職業生涯。

李賀此生似乎與高官厚祿無緣,或許就算李賀進士,也不一定能在官場裡八面玲瓏過得很好,他是一個通透的人,上通鬼神,下通黎民,他內心的一腔報國熱情都變成了詩。

他對現實不滿,可他仍然愛這個國家。


李賀,因名所累的大唐詩人


五、

在昌谷心靈得到慰藉的李賀,迫於生計,元和十年六月,李賀又一次離開了昌谷,南下和州投靠十四兄李佩,開始了兩年的漫遊,此時李賀已經二十五歲。

兩年的漫遊時間裡,他去過了和州、金陵、湖州、錢塘、會稽,然後博羅山到端州、長沙、洞庭湖、襄陽;在襄陽遇到皇甫湜,此時局勢不穩定,皇甫湜贈劍給李賀防身,李賀取道巫山、藍田再次回到了長安。

兩年的遊歷,帶給李賀的並不是人生的轉機,而是一身風霜,滿臉滄桑。此時的李賀依舊兩手空空。

當他站在沈子明面前,他潸然淚下,這個曾經在他家裡備考進士的才華橫溢的青年骨節嶙峋,面容消瘦,他如何願意見到好友以這樣的面目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功名利祿,對李賀來說,從來都是由不得自己的!

此後,李賀住在沈子明家一邊修養,一邊整理自己的詩稿。

岐陽公主素來喜歡李賀的詩,沈子明接機邀李賀為她與杜悰的孩子唐兒寫詩,以期獲得岐陽公主的讚賞,求得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李賀人生中最後的一次機會得到了岐陽公主的應允,但是並沒有兌現。在岐陽公主家,李賀第一次見到了杜牧。那時杜牧十三四歲的樣子,他對李賀說:我讀過你寫的《過華清宮》。多年以後,杜牧自己也寫了一首《過華清宮》。

一騎妃子紅塵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天意難測,人生難料!

那一年八月,韓愈隨裴度討伐吳之濟,李賀帶著病體為韓愈送行,他內心裡依然夢想著為國立功,隨軍出征。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十五州。

這樣的機會,李賀再也沒有等到了。

這年11月,李賀在昌谷病逝,終年二十七歲。


六、

唐朝是詩歌的巔峰時期,任何一個時代都能湧現出一大批詩人,與李賀同時期的詩人:韓愈,柳宗元,賈島,杜牧,李商隱等,這些詩人為大唐點亮了一顆顆璀璨的星星,以至千年後,大唐依然無邊閃耀。

李商隱給李賀寫小傳,選用了很多無法證實的神仙說法,說李賀隨紅衣人上天為天帝的白玉樓作記去了。

也許這樣寫,更符合李賀詩歌中經常出現的鬼神意向吧;

也許這樣寫,才能撫慰李賀艱難不得志的一生;

也許這樣寫,才是大唐詩人對李賀這樣的才子最期望的歸宿吧。

李商隱寫無題詩《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們不能斷定這首詩寫給誰,人生如歌,亦悲亦歡;人生如夢,亦真亦假;人生多麼地美好而淒涼。這樣的人生何其惆悵,何其迷茫。

李賀的一生如此,李商隱也如此。大概成就一位偉大的詩人,命運總是讓人生乖張而可愛。


李賀,因名所累的大唐詩人


七、

李賀與詩仙李白、李商隱並稱大唐三李;

詩聖杜甫為李賀的父親李晉肅做《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餘下沔鄂》;

李賀師從韓愈門下;

杜牧為李賀詩集作序;

李商隱為李賀做傳記;而杜牧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

李賀的詩歌因為有很多鬼神意像,若無法想象或者理解這種意像就難以懂得其詩歌表達的意思和境界,反而到了李賀最後回到昌谷的最後日子裡寫的田園詩歌更平實,但是並不妨礙李賀的詩歌得到世人的認可。

李賀像一片綠草,串起了這個大唐的詩歌花園。成我這詩,敗我者詩;榮我者名,辱我者名。


八、

縱觀李賀短暫的一生,年少成名,才華橫溢,又有人提攜賞識,但他的一生過得並不如意,那個時代給了他一座詩歌燦爛的花園,但只給了花園唯一的出口,順著這出口的道路,橫亙著一座大山,李賀這一生都在為這座避諱的大山買單。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李賀那樣的才華,甚至沒有他那樣的機遇,但時代的不同,給了我們年輕人更多的選擇和出路。如果仕途不是李賀唯一的選擇,那麼李賀是否在詩歌創造出更絢麗的篇章,畢竟挫折帶給他的只是苦難而不是人生的歷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