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前幾年,日本有一檔類似於王剛老師主持的《天下收藏》這樣的

鑑寶綜藝節目


在其中一期中,節目組的五人專家團聲稱找到了“全球第4件曜變天目茶碗”


經過團內商議,給出了2500萬日元,也就是140萬元人民幣的鑑定價格。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就是這樣,還有很多日本國民依舊罵聲一片:曜變天目盞可是我們的國寶,怎麼才值這點錢?!


然而,這隻底部刻著“供御”二字、據說估值至少100億日元的曜變天目盞最終被證明,竟然是出自於61歲的中國陶藝家李欣紅之手。


李欣紅老師說,這樣的作品自己做了一萬多個,上面讓專家感動到哭的釉色,是她用顏料畫上去的,“供御”這兩個字竟是她的學徒刻上去的。


至於價格,80元人民幣一個,就當土特產賣。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我猜,說不定還能包郵……


究竟這“曜變天目盞”有什麼魅力,讓日本的專家們鬧了這樣一個啼笑皆非的大笑話?


曜變天目盞的絕世之美


懂瓷器的人都知道,因為溫度、氣氛等因素的微妙差距,同樣的釉料和泥胎在進窯之後,最終會呈現截然不同的顏色,這也就是常說的窯變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這些不同釉色的形成都不是人能左右的,全靠天意。


建盞,正是人為和天成的巧妙結合,每一個被燒製出來的建盞都是獨一無二的。


宋代的建盞之風盛行,文人雅士幾乎人手一隻建盞,甚至連宋代國家藝術總監宋徽宗都在《大觀茶論》裡對建盞推崇有加。


按照不同的釉色,建盞可分為烏金、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雜色釉六種。


這種命名也很形象,例如釉色像兔子毛的就叫兔毫盞,形似鷓鴣鳥胸前羽毛的稱為鷓鴣斑,而表面在光照下能煥發出黃、藍、綠、紫等彩色光暈的就被稱為

曜變天目盞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世人稱曜變天目盞為“碗中宇宙”,因為像星空一樣神秘的“曜變”,著實難以以一個簡單的“美”字來概括它的魅力。


它的內壁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結晶斑點,斑點周圍圍繞著藍綠色的光暈。


在不同的角度,這些神秘的耀斑會產生不一樣的顏色。


據說在光照下,它們能煥發出藍色,紫色,黃色等等揉起來的彩光。


垂直看,看見的是幽幽如宇宙般的藍色,斜著看,又是璀璨的金黃色,而在黑暗裡,也能發出妖冶的光芒,宛若天的眼睛。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更神奇的是,據說有的盞中若是有水,這些耀斑就會消失,看到的只有各色的光暈,倒盡盞中水後,耀斑又會重現。


價值125公斤黃金的天價國寶


目前,世上現存的三件完整的曜變天目盞都被收藏在了日本。


在《古陶瓷識鑑講義》一書中,有記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


這說的就是收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的“稻葉曜變天目盞”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收藏這“稻葉盞”的靜嘉堂它的創辦者是著名的三菱集團的總裁,這就說明在靜嘉堂身後的是日本的巖崎家族。


而這“稻葉盞”更是巖崎家族在1924年以16.7萬日元收購的,在當時這可是相當於125公斤的黃金了。


125公斤的黃金放在現在都是天價,何況是那個年代。


直至1940年,巖崎家成立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這件茶盞就成為了鎮館之寶。


而藏於藤田美術館的另一件曜變天目盞,相比“稻葉盞”,並沒有那麼多曜斑,但藍色光斑及依稀可見的銀毫,宛若蒼穹中一場靜默的流星雨,依然有著別樣的優雅。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第三件是被龍光院尊為寺院聖物的曜變天目盞,相比於前面兩件,它可真是“一面難求”了。


因為它在歷史上幾乎從未展出過,網上連圖片都搜索不到。


在2017年日本的《國寶》特展上,日本甚至都沒有將這隻盞展示出來的打算,而是到了最後一刻才決定讓其露面,可見日本對這件茶盞有多寶貝了。


回溯關於這三件天目盞的曲折命運,不難發現,他們都涉及了諸多日本的政變和朝代更替。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在那時的日本,曜變天目盞就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儘管如此,但事實上,這三件舉世奇珍在宋代,只是出自民窯,沒有官方背書的,與專貢皇室的官窯是無法比擬的。


消失了七百多年的古老技藝


在日本陶瓷界,“made in 宋代”比“made in China”更好使。


2009年上半年,杭州市上城區出土了一隻曜變天目盞殘件,根據多方查證,幾乎能確定這件殘盞就是出自南宋官窯,專供宮廷。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這一點,我們從這件殘盞的顏色就能看出,它的色澤明顯比日本收藏的那三件更加湛深和協調。


可以說,這件殘盞與現藏於日本所謂三大國寶級曜變天目相較,毫不遜色。


或許,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吧。


那麼,既然我們曾經在歷史上有過“官窯”那種藝術高度的極品,何至於讓日本藏著三隻“民窯”在全世界面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炫耀”呢?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答案很簡單,因為曜變天目盞的燒製技藝失傳了


它的失傳並不是像其他非遺,是受到了現代文明的衝擊,而是早在南宋之後,就已失傳。


燒製困難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再加上南宋當時的審美偏素雅,“曜變”雖然好看,但有點“非主流”,況且那時候徽宗明確表示喜歡兔毫,所以人們便不願意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了。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只是誰也沒想到,這些另類的意外之美在數百年後,竟成為了稀世珍寶。


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完全找回這項已經消失了七百多年的古老技藝。


儘管有很多人都在盡全力研究和恢復這種“絕世之美”,但目前的成績卻依舊是“仿製品”的層次。


關於第四件“曜變天目”的烏龍事件,我們姑且一笑了之。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它失傳了700多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大媽手上成功復原


但站在人類文明的層面上,我們發現,自己很多不甚在意的事物,早就有諸多旁人覬覦,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數不勝數。


面對千百年前的時光,相比於驚歎於一隻碗能換一千棟別墅

,我們更應該去試著瞭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等價。


不要讓自家的“寶貝”被他人奉為神物之後,本該有的珍惜,最後都淪為惋惜和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