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被後代推崇備至的原因有哪些?

神奇的火燒雲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韓愈作為唐代的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那麼為什麼會被後代推崇備至呢?

我想這是問題的答案,會跟隨著我的講解會慢慢的浮出水面。

01:他的人生經歷

韓愈可以說人生經歷非常的坎坷,他的仕途非常的不順,但是它仍然能夠堅持自我的個性和品格,去追尋自己想要達到的文學高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巔峰和對整個社會貢獻的文學要求。

在韓愈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由兄長來撫養。

等到過了九年,在他12歲的時候一直撫養他成長的兄長也去世了。那麼他要怎麼才能生活下去呢?他一直很爭氣,因為打小是孤兒的原因,他努力讀書刻苦學習。在他兄長去世之後由他的嫂嫂來撫養。

他12歲的那一年,從兄長做官的地方韶州到河陽去給兄長下葬,然後又陪著嫂嫂到了宣州。

她19歲在長安參加高考但是很不幸落榜了,在19歲到22歲三年當中他一直在參加科舉考試但是都失敗了。於是在22歲那一年他決定回到宣城

但是很幸運25歲時候他進士及第。在26歲的時候一直撫養她長大的嫂嫂也去世了,而且在同一年他參加公務員考試(吏部博學宏詞科)也落榜了。雙重打擊沒有壓垮他,他一直留在西都長安,仍然參加了三次考試在他28歲的時候以失敗告終,於是他決定從長安去到洛陽。

在30歲的時候他開始推行散文革新運動,當然他還沒有到中樞決策層,所以他只是作為自己的提倡。

36歲他任監察御史本來有災荒,但是被京兆尹李實給隱瞞過去,並且他也遭到了他的讒害,所以被貶到了連州陽山。

在他38歲到52歲這一路都很平坦,無論是在中央做官還是在地方掌權,但是在他52歲這一年發生了大家都熟知的迎佛骨事件,當時皇帝想要迎佛骨進京,可是韓愈站出來嚴厲反對這一做法。於是他就被貶到了潮州。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57歲在家中病逝。

02:在文學上的貢獻

  • 韓愈的散文氣勢宏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一改魏晉時期散文文詞華麗,但內容空泛的局面,在宮體詩和沒有實質內容的散文束縛下,憑一己之力,撐起一片憂憤深廣,慷慨激昂的散文之風。
  • 韓愈的詩也呈現出了非常不一樣的特色,區別於前代,進行了努力的創新和不朽的改革,他提倡以文為詩,將古文中的語言,章法,詞句引入詩作之中,努力的豐富詩的承載量和厚重感。韓愈在詩中也表現出自己的真實品行,他發言真摯,無所畏避。他用血符的方法做獅羅列鋪陳,濃彩塗抹,窮形盡相,力盡而後止。
  • 韓愈除了在詩作和散文之間有突出貢獻,他對文學的貢獻還有序文,祭文的創新,吐詞造語之精工無人可待。如《祭十二郎文》。

03:在教育上的貢獻

韓愈在教育上的突出貢獻,他強調了為師的重要性和求學的重要性。他最著名的著作有《馬說》和《師說》

《馬說》當中闡述了馬和食馬者必須要相互瞭解,要做到知音的狀態,才能夠將把發揮到極致的作用。

《師說》當中表明了老師的責任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必須要跟隨著老師的腳步去進行學習,也表明不必弟子不如師,師也不必賢於弟子。

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如是而已。

03:在思想方面

韓語突出的貢獻還有在思想方面,當時唐代大興佛教和道教,韓愈提出復興儒學的口號本來就不為世人所接受,也不為上層統治者所認可。

但是韓愈就是韓愈,他努力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的情況之下,仍然堅持復興儒學,提出了古文運動在文學方面也與佛復興儒學的思想理論相聯繫,相結合。

結語:韓愈在政治上他反對封建割據實行大一統的思想,在教育上他提出了求師的重要性,在思想文化上他努力地倡導儒學復興儒教,在文學領域他努力地對詩歌和散文內容與形式進行革新。


文學解讀小帥


  •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 韓愈.巜與鳳翔刑尚書書》,確定了他一生努力的方向。專長,精通六經百家之學。穆宗長慶時,因奉命宣撫平息鎮州兵變有功,升任更部侍郎。
  • 韓愈平常比較關心人民疾苦,思想上尊儒排佛,強調自堯舜至孔孟一脈相傳的道統,將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提出了人性三品學說。在其所著《師說》一文中,認為“人非生而知之者”,並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著名觀點,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
  • 在文學上韓愈提出“文以載道”和“文道合一”的觀點。在作品方面,他以奇詭為長。韓愈的詩歌、散文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列其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文豪蘇軾稱他是“道濟天下之弱,文起八代之衰”,稱其為“泰山北斗”。

韓愈一生的成就深得後世人的尊敬,韓愈的文學主張無論是對當時還是後世,影響都是巨大的,這就是被後代推崇備至的原因。


冷雨似箭


韓愈身處中唐時期,這一時期,散文受到六朝浮靡之風影響,言辭綺麗卻言之無物。當時的社會,盛行駢體文。這是一種過於拘泥於形式與華美詞藻的一種問題,講究聲律對仗,卻空洞無實。韓愈則推動秦漢時期的散文形式,講究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既要文風古樸,又要有獨創性,能反應現實。

他的堅持,讓世人讓步。讓古文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推廣,最後形成集體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駢文,成為一場影響到宋代的文學運動。可以說沒有韓愈,就沒有這場唐代的“文藝復興”。

另外韓愈生平獨尊儒術,排斥佛道兩家,也是後代儒生極力推崇他的一個重要原因。韓愈最大的福分應該就是後世有個號稱五千年第一全才的蘇軾給他往天上捧。蘇軾說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

在思想文化方面,韓愈主張復興儒學,認為要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就必須以孔孟之道為思想支柱,發出尊孔孟、排異端的號召,尤其反對佛教。他認為,儒學綱領是仁義道德,這既是先王之道,也是先王之教。在道德規範方面,他把仁義與道德並提,基本內容是仁義。他把仁義道德說成是歷代聖人相互傳授的傳統,排出儒家聖人的序列,以表示儒道源遠流長,有傳承的系統,居於中國歷史上正統地位。他特別推崇孔子和孟子,認為孟子之後,聖人之道無人繼傳。他鼓起任道的勇氣,想要挽救先王之道,再興而傳。故稱韓愈為“重振儒學的衛道者”。其道統學說的建立, 加強了儒學在民族文化中居主導地位的意識。

他的人生,他的閱歷,他的文章,給世人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韓愈。他不做大家都做的事,不說大家都說的話,不寫大家都寫的文章,特立獨行卻又不甘平庸,影響了後世越來越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