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篇问题论文,暴露了什么-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毕业季临近,很多毕业生正为论文答辩做着紧张准备,与此同时,关于硕士论文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消息一出,即备受关注。

其实,较之每年硕士论文的产出规模,近两百篇问题论文占比极小,数量也并不算多。可由此暴露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深思。比如,据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的通报,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是几个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应该说,这一判断十分准确,也颇具代表性。毕竟,硕士论文的要求已同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一致,既要符合规范,还要有独特见解。一篇好的硕士论文,不见得要对某个宏大命题做出通盘思考,但起码要围绕一个现象或话题展开回顾、概括、阐述和延伸,用平时学到的理论方法,把其内涵、外延讲清说透。一言以蔽之,要把“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完完整整地走上一遭。做到了这点,才不枉几年研究生学习的辛苦付出。

所以说,论文写得好,功夫在平时。问题论文的背后,一定有出了问题的教学。比如,有的学生平常乐得清闲,只满足书本的三言两语,轻视实际的调查研究,结果到论文写作中,要么言之无物,毫无见解可言;有些导师平日里忙前忙后,带了好几名学生却从来疏于指导。凡此种种,都会在论文质量上得到明明白白的体现。正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一样,要想问题论文再少点,只有把日常教学抓紧些。           (毛梓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