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篇問題論文,暴露了什麼-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畢業季臨近,很多畢業生正為論文答辯做著緊張準備,與此同時,關於碩士論文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3月以來,江蘇、廣東先後發佈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發佈抽檢結果的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消息一出,即備受關注。

其實,較之每年碩士論文的產出規模,近兩百篇問題論文佔比極小,數量也並不算多。可由此暴露的一些問題,仍然值得深思。比如,據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的通報,創新不足、深度不夠、結構鬆散、格式不規範是幾個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應該說,這一判斷十分準確,也頗具代表性。畢竟,碩士論文的要求已同發表的學術論文基本一致,既要符合規範,還要有獨特見解。一篇好的碩士論文,不見得要對某個宏大命題做出通盤思考,但起碼要圍繞一個現象或話題展開回顧、概括、闡述和延伸,用平時學到的理論方法,把其內涵、外延講清說透。一言以蔽之,要把“理論解決問題”的過程完完整整地走上一遭。做到了這點,才不枉幾年研究生學習的辛苦付出。

所以說,論文寫得好,功夫在平時。問題論文的背後,一定有出了問題的教學。比如,有的學生平常樂得清閒,只滿足書本的三言兩語,輕視實際的調查研究,結果到論文寫作中,要麼言之無物,毫無見解可言;有些導師平日裡忙前忙後,帶了好幾名學生卻從來疏於指導。凡此種種,都會在論文質量上得到明明白白的體現。正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一樣,要想問題論文再少點,只有把日常教學抓緊些。           (毛梓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