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事物本質總是藏在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

為什麼認識要有一個過程?

這是因為事物的本質總是藏在現象的後面,不是直接呈露的,人們只有通過現象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

——毛主席《讀(蘇聯政治經濟學)談話》


毛主席:事物本質總是藏在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

寒牛出欄解讀:

關於認識的過程。

毛主席在《實踐論》當中,詳細剖析了人們的認識過程,把認識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

認識初級階段,叫感性認識,通過感官來認識事物,多半隻看到事物的表象、現象、局部及外在的東西。認識的高級階段,叫理性認識,在前者的基礎上,通過抽象的思維邏輯方式,對豐富的感性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分析,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全局以及隱藏在內部的東西。

為什麼認識有一個過程呢?為什麼認識是兩個階段,不是三個或四個階段呢?

毛主席認為,因為事物的本質,總是藏在現象的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偉人應用陰陽辯證的思維,把事物都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表面部分,另一個是本質部分。所以要想清楚認識事物的裡外,就需要一個認識過程,人們認識也就順應分為兩個階段。


毛主席:事物本質總是藏在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


我們以吃柑橘為例。

柑橘,主要由皮和肉組成。我們認識柑橘的時候,第一眼只能看到橘皮,看不到柑橘內部的肉和絡。剝開橘皮之後,我們看到飽滿的橘瓤,聞到濃郁的果味,吃過之後舌尖感觸到甜蜜的餘味。眼睛看到、鼻子聞到、舌尖感觸到,就是感性認識。

我們在這個基礎上,經過大腦抽象思維分析,或查閱更多相關資料,知道柑橘不僅美味好吃,而且還富含維C及微量元素,對柑橘有更深刻全面的認識,即做到了理性認識。

在大自然界,動物、植物及萬事萬物,從哲學維度來分析,都存在外部和內部、表層和本質、局部和全局,即存在陰陽辯證的關係。


毛主席:事物本質總是藏在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

所以,人們的認識過程,也就存在先後兩個階段,也需要辯證法。

毛主席把認識過程,歸納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即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性,更充滿辯證的思維。

那麼,如何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呢?

毛主席建議我們:

“在研究問題時,要從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出發,通過觀察再找出原理、原則。”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想看到事物本質,首先要從事物的現象入手,通過觀察和思考、分析,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在《實踐論》中,偉人建議我們運用認識論16字訣(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分析,就能看清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本質和真相。

毛主席:事物本質總是藏在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


比如:我們穿衣問題。

毛主席時代,為了攢錢發展工業化,很多農產品都拿去換外匯,購買工業設備和材料零件。為了保障糧食供應,棉花種植面積不能擴增太多,故此棉花總產量得不到大幅提升,最高產量是4000萬擔左右。加上新中國人口增長較快,所以老百姓穿衣問題比較突出。

上世紀80 年代中期,市場布匹供應充足而豐富,布票也隨之取消,老百姓穿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很多人,看問題比較表象,認為這是改開的結果。如果沒有改開,老百姓還要憑票購買,大部分人還得穿舊衣服。


毛主席:事物本質總是藏在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

遼陽化纖廠

事實上,真正解決老百姓穿衣問題,主要是因為引進了4套化纖成套設備,並在1982年前後都建成量產。每年生產合成化纖約24萬噸,可織布40億尺,其中“的確良”年產量為19億尺。

化纖技術解決了棉花供應不足的短板,改變了布匹市場供應鏈,從而為市場提供了充足布匹。而化纖成套設備引進,是毛主席的經濟決策,也是他老人家晚年打下的基礎。

只不過,時間節點往後推,在改開後才開始凸顯效應。

毛主席:事物本質總是藏在後面,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

我們看歷史,不要被歷史表象所迷惑,要善於分析史料,勘誤求證,用事實數據去做支撐,往往就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正如毛主席所言:“在研究問題時,要從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出發,通過觀察再找出原理、原則。”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寒牛出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