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企业,都应该有一部“圣经”

每家企业,都应该有一部“圣经”。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不是“神圣不可侵犯”,而是“打造”的过程,且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这部“圣经”,应该长什么样子?

这部“圣经”,是组织里核心观念的集合。这些观念,一定经历过时间的检验,同时,还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观念以及我们是怎么捍卫这些观念的。

比如,一家企业的“使命”,可以说是最核心的观念,但是,一个孤零零的使命放在那儿,真的会让人热血沸腾吗?显然不会。

每个使命都有其形成的大背景,我们说一个人有世界观,一家企业,也有它的世界观,也就是这个世界在它眼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企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望,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它的使命。不是老板一拍脑袋说,我想干嘛,这个就叫使命。这样太敷衍了。你想干嘛,这个世界需要你吗?你眼中的世界和员工眼中的世界是一样的吗?先就眼中的世界达成共识,然后再说,我们在这个位置,以及这件事为什么非我们干不可。大家才会觉得,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要不然,什么破使命,还不如赚钱来得实在。是别人太庸俗吗?不,是你太肤浅了,你没想清楚,更没说清楚。至于捍卫观念,这个则需要树立典型,且越是小人物的故事越有力量。

总之,我们这部“圣经”,关注的就三个问题:我们有哪些核心观念?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以及我们是怎样捍卫这些观念的?

同时,这部“圣经”还要极力避免枯燥和冗长。你们企业有那么多核心观念吗?并没有,如果太多,则说明不够核心,同时也说明你根本没想明白。至于这些观念的阐释方式,则不必追求绝对的精确,而是要“打动人心”,模糊一点没关系,给每个人的理解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要大方向不出错就没问题。你首先得让人喜欢这个东西,然后,他才能做到。

2、如何打造一部这样的“圣经”?

第一步,访谈。如果做不到全员访谈,也要对企业里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典型角色进行访谈,从而建立起比较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视角。

第二步,开会讨论。哪怕你心里已经对这个东西有谱了,也要开会,在你的引导下,让大家亲口把这个东西说出来,然后,收录到“圣经”里。这个过程,就是教育。教育不是你掌握着真理,要求别人必须学习,而是要循循善诱。人都有逆反心理,凭什么你说的都是真理?他们只相信他们亲口说出来的东西,即使是在你的“引导”下说出的。如果他们不肯说,则说明你功力不够。千万不要着急,教育就是慢,越慢有时候越有效果。你以为把成品拿出来是最关键的动作吗?不,创作过程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创作的过程就已经完成了教育。

第三步,“圣经”完成。接下来,我们要举办一个仪式来庆祝这件事,庆祝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告诉大家,以后每个人都要成为这部“圣经”的传教士,因为,这是你们真正相信的东西,也是你们曾经呕心沥血为其贡献了诸多才智的东西。比起别人的东西, 每个人都喜欢捍卫自己的东西。

第四步,“圣经”修订。之所以要修订,一是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大家的认知会有所改变;二是因为,会有新的员工加入企业,他们也希望参与到“圣经”的制定中来。每一次修订,也要有仪式感,可以不像首次制定那样大张旗鼓,但该有的流程一项都不能少。一项东西越严肃,它的效力越强。随随便便拿出来的东西,哪怕是至理名言,大家对待它的态度,也是极其随便的。

3、这样的“圣经”有什么用?

组织的本质,是想象的共同体,制定这么一部“圣经”,就是帮助大家在观念层达成共识。

为什么一定要达成共识呢?我们不是希望企业有创新能力吗?你以为企业创新是老板到处听课学习然后苦思冥想搞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先不说这么搞出来的大部分主意都是胡思乱想,就算主意靠谱,你怎么让大家相信它是靠谱的,大家又怎么能把一个不相信的东西真正搞出来呢?不要抱怨员工的执行力差,执行力是个伪命题,所有的执行力不行,都是管理者的领导力太差。

那应该怎么办呢?把创新的任务下放给员工。如果大家能够在观念层达成共识,那么,观念层的统一会带来行动层更大的自由。大家都清楚做事的原则,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发起行动,与他人协作也方便,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就行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就是最好的创新模式吗?如果有人跑通了,那就大力投入,全员推广,不需要事先规划一切,你只需事后追认就行了,是不是既轻松风险又低?

那绝大多数公司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是因为他们“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为什么“一放就乱”?就是因为从来没有真正建立过共识,人心不齐、协作不力、各行其是、相互冲突,事情能干成就怪了。

4、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打造出这样的“圣经”?

每家企业,都应该有一部“圣经”,但“应该”,不等于“能够”。

人的格局和境界相差太大了,有些人做企业不过为了赚钱,或者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如果抱着这样的动机,这件事就干不成。我们说这个是“圣经”,如果没有敬畏之心,是打造不出来的,就算表面上打造出来了,也没有灵魂,也就没有意义。

事实上,这部“圣经”的意义,只是为了让企业活得更好吗?那样想就太肤浅了。我们打造“圣经”,是在思考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永恒。

企业终究会死,思想可以永生。如果这家企业死了,但是,这部“圣经”却流传了下来,别的企业看到了,认真学习并融入自己的血液,请问,这是不是一种思想的重生呢?

我们再想,为什么要等到别的企业看到之后加以学习呢?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如果企业死了,这群人还在,他们还可以再做一家企业,继续使用这部“圣经”。甚至,当年第一波儿打造这部“圣经”的人全死了,这部“圣经”会没人传承吗?当然不会。因为这批人早就把传承者培养好了,这些继承者会接过旗帜,继续前行。

这样一代代传下去,不管中间发生怎样的变化,甚至企业这种组织形态都消失啦,这种思想也不会消失,甚至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坚韧。没错,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东西。只有怀着这样的宏愿,这件事才能干成。

每家企业,都应该有一部“圣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