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19岁还天天看日本动画片,我该如何教育?

一九七六独善其身


当我们反对某物、某事时,必然是站在了解的基础上。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意见不和,观念不和。

非常理解您的焦虑和矛盾,您不是一个“专制”的父母,如果是,您就不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发问:“该如何教育?”

首先,对于19岁的子女事实上已经成年,他已经有了成熟的认知,成年人的抉择,成年人的应有的承担能力,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违法犯罪等较为严重的错误),很多行为不必要过度教育。

但非常理解很多父母深知子女已经长大,不用过多干涉,但就是无法控制的想要了解子女,并参与他们的生活,您或许就是这样一位矛盾的家长。

在这种情况下,您既然想参与,想了解,不妨深入了解,不要浅尝辄止。

您或许只是看了一眼屏幕就锁定是“动画片”,听了一耳朵声音,就确定是“日本动画片”,但您需要对儿子增强信任感和自信。是什么样的“日本动画片”让我的儿子这么喜欢,说明这些所谓的动画必然有吸引人的地方,而不是立马确认是儿子的问题,儿子太幼稚了,这样的思考方式将给您和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必要的负担。

另外对于您儿子所看的动画片,您不妨深入了解一下,不期待自己也喜欢上,因为不同的年龄层、不同性格喜好不同,但可以试着多了解,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孩子与孩子喜欢的事物,而不是以自己的刻板印象去批判儿子的兴趣爱好。

在此,我给您讲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小故事,有助于您与儿子的相处。

小区里,午休时间总有一群熊孩子在大喊大叫,打扰人们休息,小区保安、物业、包括孩子的父母都无法制止这群熊孩子,一个心理学家来和这群孩子商量:“我给你们每人100元,你们要努力喊叫。”熊孩子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争相大喊,之后心理学家果然给了他们每人100元。第二天心理学家又给了卖力喊叫的熊孩子们每人100元。到了第三天,心理学家说“我今天钱不多了,只能给你们每人50元。”熊孩子们明显没有之前叫喊的卖力。第四天心理学家说:“我今天只带了一些糖果,只能给你们糖果了。”熊孩子们敷衍的喊叫了几声就回家了,之后这些熊孩子再也没有在小区大喊大叫。

这有关是心理学的小故事,涉及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兴趣(熊孩子之前大喊大叫是因为觉得好玩),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如心理学家奖励之后,孩子们大喊大叫的动机转化了)。

所以,希望您明白的是过分的关注只会让孩子的逆反行为更加强烈(如之前小区保安、物业、家长对熊孩子的制止),不要让孩子对动漫本身的兴趣变成了反抗您的行为工具。

另外您儿子对于动漫是有兴趣才去看,是真的喜欢才会看,不要站在对立面,剥夺孩子的喜好,19岁已经是能够掌控自己,并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年纪了。

另外对于动漫,推荐适合您看的几部,如果爱他,要么不要干涉,做不到的话,就试着了解他喜欢的。

《工作细胞》

人体细胞各司其职的强大保护力,不用说是孩子,非专业的成年人都不一定完全了解,值得一看!



《千与千寻》、《龙猫》、《幽灵公主》等宫崎骏系列的动漫

反映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引起对自然、对环境、对人性的反思,这比一些“流水剧”更值得深入思考。


丢失的小熊酱


动画片分很多种,不说19岁,有些动画就是91岁看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我都三十多了,这段时间还在看鬼灭之刃。很燃啊 哈哈😄



谁都不敢怼


19岁还看动画片?这不是你儿子的无知,是你的无知,你对动漫浅薄刻板的认知,才让你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要知道动漫和电视剧是一样的,甚至从剧情来讲远超过一些脑残电视剧,只不过一个是真人演出一个是画师绘制而已,而日本动漫是公认的水平一流,有很多好的作品无论是对世界观还是人生观都有很好的启发性。另外我爸快60岁了,还喜欢看不良人,对于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东西,你从未尝试过接收,只是一味地反感和阻挠,需要被教育的不是你的儿子,而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