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路上有哪些弯路呢?学习爱好者必看

五年的博士生涯刚刚结束,回首往事不得不感慨读博真的是一场修行,当年如坐针毡的日子历历在目,想起来仍旧会有紧张感瞬间袭来。不过虽然饱受煎熬但也还算有一点收获,虽然科研没有什么很大的进步,但人生的感悟总算悟出了一点点,O(∩_∩)O哈哈~。

最初的兴奋始于成为了一名博士生,刚刚开启读博生涯的我无疑是兴奋的,每天往返于教室、图书馆、寝室之间,觉得整个世界都将臣服在自己的脚下。我的导师很nice,并不会限制我的研究方向,让我自由选择研究题目,为此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看文献、找资料,终于把自己的科研方向确定下来,将研究内容锁定在当前最热门的资源环境类,主要关注环境污染和保护,为此心中还油然而生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哈哈~~。然而科研的道路是艰辛的,打击终究会到来,我一直想把在学术科研旅程上的沉痛教训做一点小小的总结,与后来人分享,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满怀激情的科研人听一听我的故事,少走一些弯路,这样我就很开心了。现在且听我在读博期间犯下的四个严重错误:

1、研究立场不坚定。初期作为一名学术门外汉,我犯的第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就是研究立场不坚定,就是不坚持自己确定下来的论文选题。说来惭愧,我之所以花了一年的时间来确定研究方向,除了我严谨细致、追求完美外(额,还要点脸不),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中间换过好几次方向,比如我首先确定的选题是农业组织的相关研究,然而看了一段时间的文献后,发现“哎呀,这类文章怎么都没有复杂的方法、没有复杂的理论……”,然后我就放弃掉这个题目,转而寻求下一个目标,后面陆续几个选题也沦为同样的下场,实际上这在科研上是很不可取的。所以,真心劝诫各位在选题初期多看、多想、多问,一旦确定选题就要坚定的做下去,不要有轻视情绪、更不要有畏难情绪,深入地研究下去就会发现新天地。


读博路上有哪些弯路呢?学习爱好者必看

2、重方法轻思想。数据分析一直是我的弱势,准确来说在读博之前我基本不会用任何的数据分析软件,在别人眼里看来属于最“低端工作”的数据分析工作却是我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存在,内心充满了畏惧感和崇拜感。尽管师兄一直在教育我说一篇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是思路、是研究思想,但我依然偏执的认为一篇具有复杂数据分析过程的学术论文才是我应该追求和膜拜的,这导致我在前期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数据分析方法,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整体进度。所以,真心劝诫各位不要将重心放在数据分析上,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将要用到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各种方法,这样只会做大量无用功,一定不要忘记论文的思想远重于数据分析方法。


读博路上有哪些弯路呢?学习爱好者必看

3、文章修改周期太长。读博后期我压力大到每天基本凌晨2点以后才能入睡,整个人基本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而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是我的小论文没有及时发出来,尽管我当时已经手握四篇初稿(包括两篇英文)。实际上,我们师门投稿必须经过导师同意,而导师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直接导致我这几篇文章离毕业仅有一年的时候仍没有投稿。要知道此时我们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至少已经达到毕业要求了,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当我后面终于向导师争取到投稿机会的时候,距离正常毕业时间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了,这直接导致了我在后期的失眠、焦虑和暴瘦。所以,真心劝诫各位一定不要拖延,修改一段时间就尽早投稿,就算文章被拒也可以收获一些修改意见,否则拖到临毕业投稿真的心理上会比较崩溃。


读博路上有哪些弯路呢?学习爱好者必看

4、毕业论文框架缺乏系统性。除小论文迟迟未发表外,读博期间让我极度崩溃的另一件事就是毕业论文换选题。由于我之前开始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太匆忙,没有严谨地进行论文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整体研究意义的考量,这使得论文在逻辑框架、前后逻辑以及思路上还存在一些很明显的问题,这使我重新思考论文外审的通过概率。要知道我们学校博士论文送外审的通过率并不高,我下定决心换论文题目单纯只是为了毕业更加保险一些,但我不得不承认,重新撰写一篇博士毕业论文是一篇工程浩大的工作,尤其像我们社科类论文基本要求就是10万字起步,这真的差点击垮我。换题目时我实际上已经完成了10万多字的论文初稿,所以换选题意味着我要把前面经历的煎熬再重新感受一遍,时间紧迫,我不得不抓紧每分每秒去看文献收集思路,有时候甚至凌晨三四点还在用手机刷文献,教训不可谓不沉痛。所以,真心劝诫各位不要急于求成,在起笔写毕业论文之前一定要仔细推敲,细细斟酌,保证论文大方向上不要有致命的错误,否则后面得不偿失。


读博路上有哪些弯路呢?学习爱好者必看

通过分享在科研道路上犯的这几个严重错误,主要想以此为鉴,希望各位科研道友吸取我的教训,少走弯路,与科研成为好朋友,做出成果、做出水平,在这条路上走的更长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