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听到你说话的那一刻我哭了

两年前的一个上午,我记得那天是周六,我们幼儿园免费让家长带孩子来试课。我和那个特别的孩子第一次见面——只见他趴在地上不肯起来,但我被他那双清澈的双眼给迷住了。

这次我们第一次相见的场景。有些缘分,第一次相见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藕断丝连”。

那个男孩,两岁多了还不会讲话,喜欢趴在地上不起来,而且很胖。他妈妈怕他太胖了,经常控制他的食量。

这是我接到他之前知道关于他大概的信息。刚开始,他到幼儿园里是由一位男老师带的,他耍赖趴在地上不起来(他会走路),男老师就去抱他起来,但他很重,男老师有时还抱不起他来。可是,男老师一个月后就离职了,那个孩子分到了我的班,我和那个男孩的缘分正式开始。

每天,他妈妈送过来,他特别不舍得妈妈走。我要很大力才抱住他,可是,那时他还不会哭(就是看得出来不舍得,但哭不出来。)。接下来,他会在地上打滚。我会让他滚一下再哄他起来。上课时间,他是坐不住的,要么在教室里把教具到处丢,要么就教室外面跑,就是不肯回教室里。到了吃饭时间,吃完一大碗还自己跑过来打饭,再吃半碗后还会要(他妈妈不让他吃太多,所以我们最多给他吃两个小碗饭)。看他想吃饭的样子,特别惹人心疼!吃完午饭后,到睡觉的时间却怎么也不肯睡觉,一开始真的很头疼。

“弟弟”,听到你说话的那一刻我哭了

  • 01

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们班老师开始想办法,看看如何来带这个孩子呢?

经过大家探讨后,决定让我在空余时间带他出去“玩”。因为我在班级里负责的事物比较少,而且我的力气大一点,重点是这个孩子身上有一股特别的味道(不是奶味,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味道。)。

所谓“教育源于生活”,我们要想他像平常孩子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带他从生活中开始。

在我们老板的特别指导下,我们给他上“生动类信息采集课”。就是带他到小区的“大自然”中,给他输入身边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然后,再让他自由去探索,老师通过安静地观察他,适当地引导他。在安全范围内,老师不去过多干扰他。

除此之外,在教室里,我们更多地去观察他的喜好,发掘他感兴趣的点。可是,他依旧不会说话,每次玩过的教具就像“作案现场”。

看到孩子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之后,依旧没有明显的改变,家长特别着急。可是,他家长依然相信我们。我们只能安抚家长情绪,继续投入精力、师资去引导这个孩子。

第二生命形态学顾宏翔寄语曾说过:孩子的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看着孩子成长,就像等着花儿静静的绽放,需要有一颗相对持久呵护的耐心。

的确,家长们面对孩子要有一颗相对持久呵护的耐心。何况孩子还有点与众不同呢?作为孩子的老师,更加需要耐心去发掘孩子的潜能,观察孩子的变化,记录孩子美好的一刹那。

“弟弟”,听到你说话的那一刻我哭了

  • 02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我们在引导这个孩子的过程也是一点一滴地走。我们在打一次持久而不知道结果的战。

这一走,那个孩子跟我们一起走过了4个月。我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感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他在幼儿园里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而且他的点滴变化我发现的比较快。

4个月了,从7月底进园到11月底。这个孩子有变化了,可是,还是很微小。

比如:他脸上有一点微小的情绪了,不开心时会“啊啊啊”地叫;

吃饭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像其他孩子一样笨拙地用勺子把桌面上的饭粒歪歪扭扭地刮到自己的碗里;

小朋友们午休时,他也会在老师的陪伴下安静的躺在床上,听着音乐睡着了。第一次睡着,是我抱着他,一边哄,一边轻拍他的肩膀,最后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

看到他这些变化,我很开心!我们也告诉他妈妈关于他的点滴变化,家人心里终于有点欣慰了。

各学科老师首先是你这门学科的推销员,

如果你连推销你的学科都没做到,

怎么才能让你的“客户”(学生)买你的账呢?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前、后都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也是一名“推销员”。

换言之,要想学生买自己的“账”,就必须用心去培育他。终有一天,你的好,孩子会感受到的。

“弟弟”,听到你说话的那一刻我哭了

  • 03

这个孩子跟我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其他老师长,所以,其他班的老师一看到他来学校就会对我说:看,你弟弟来了。其实,在我内心深处,我早已把他当做自己的弟弟一样了。

那是12月的一个下午,放学后,他还没有回家,我们还是想平常一样教他发音。平时他像一岁左右的孩子一样只会“伊伊伊”地叫,所以,我们在教他时没有太注意他的表情。突然,他竟然跟着我们把那个叠词的音发出来了。

那一刻,在场的老师们都很惊讶,反应过来都笑起来了。可是,我当时第一反应以为听错了,有老师教他再说一遍,我听到他第二遍再次说出来后,眼泪爬满了我的眼眶,几许鼻水偷偷跑出来了。

我真的特别开心,因为这一刻我和他家人一样等了很久了。所以,喜极而立。

对孩子要帮扶其成长,

而不是牵着和赶着成长。

应该更多的帮孩子找一些阳光的、

正向的和积极的“事”做。

我很认可这句话,我们大部分时间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改变,不是赶着孩子成长,而是正向积极引导孩子。

有些话,谁都会说,到真正做到却很难很难。我也一样,在教育这条路上,我真的需要继续沉淀,给自己输入新的知识,慢慢“向前走”。

这个孩子后来越来越好了,慢慢地说话越来越溜了。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上课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了。就是吃得依旧没变过(哈哈,小吃货)。

一年之后,由于他爸爸妈妈工作的原因,转学了。后来,过了大半年后,他妈妈带着他参加我们周末的户外营。

再次见到他,他长高了很多,懂得了更多的知识,他的眼睛也很清澈。听他妈妈说,在新的园里,很快就融入大集体了。听到这里,我感到特别欣慰!这或许是所有当老师的最喜欢看到的一幕。

其实,在生活中总会遇到那么几个令人头疼的孩子,感觉他们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

诚然,你引导孩子懂事,却是孩子渡你成长!

“弟弟”,愿你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