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最初知道南通,缘于热播电视剧《欢乐颂》。欢乐颂那个风情万种的樊胜美的家乡,就是江苏南通。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老妈,把亲生女儿无情压榨的剧情,大家记忆犹新吧。江苏南通如皋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与苏州隔江相望。据《左传》记载,春秋时,贾大夫南屏公携族人来到这片水土丰茂的地方定居,他们为这片水边高地起名“皋”,如皋的名字由此而来。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2019年,如皋以高考本科一批上线率68%,位居江苏各县市的第一,都是学霸啊!文化的兴盛,商贸的繁荣吸引了天南地北的人来到如皋,也让这座小城兴旺起来。发展到清朝末年,如皋城内已有11街83巷。浓浓的书香伴随着缕缕炊烟,萦绕在古城上空,延绵不绝。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坐落在古城东南的集贤里,是如皋历史上走出名人最多的地方。一条只有300米的巷子,就有一位状元、十七名进士。明朝末年,一代文学大师冒辟疆就出生在这里。受家乡文化熏陶,冒辟疆14岁就写下了诗集《香俪园偶存》,从此名扬江南。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常年书香墨韵的熏陶,让冒辟疆养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当时,明王朝已江河日下,清军入关后,有人想借他的才名,拉拢江南读书人,举荐冒辟疆为官,却被他以痼疾为由坚辞不受。后来,清廷几次请他出仕为官,冒辟疆都没有答应。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这位满腹经纶的江南才子,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故乡度过。他在古城内外城河的交汇处修建起一座精美雅致的水绘园,隐居其间,以诗文会友,写下许多传世之作。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冒辟疆九世孙介绍说,他在先祖的作品《同人集》中,发现了一件历史往事。清顺治年间,如皋遭遇大旱,大片土地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入冬后,冻饿而死的百姓越来越多。目睹惨状,冒辟疆痛心疾首。归隐田园,绝非置身尘世之外。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义不仕清的冒辟疆拿出家中积蓄,与地方官府合力赈济灾民,开办粥厂。他虽然不是做官,但他对贫苦百姓有一份责任,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死去。冒辟疆说“急时不救不为人”。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一天,冒辟疆在路边看到一位气息奄奄的灾民,便急忙把他救了起来。细问之下才得知,由于缺衣少食,很多灾民在去往粥厂的路上就已经被冻死。为解民众危难,冒辟疆开设了更多的粥厂,并在每个粥厂的旁边搭建暖室供灾民休息。然而,大笔的投入,很快让这位江南才子捉襟见肘。冒辟疆不得不变卖田产,甚至拿出了给长子娶亲的钱来赈济灾民。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在他的理念里,人生在世不能只顾自己活,能够救济穷人,才能做到心安理得。几次赈灾之后,冒辟疆耗尽家产,拯救了近十万人的生命。晚年时,虽然他的生活陷入清贫,靠着写字卖画维持生计,但得享高寿83岁。

南通如皋的文学大师,救10万灾民家财散尽,晚年清贫却得高寿

为了纪念冒辟疆,如皋人一直维护着他的故居。水绘园是如皋最著名的一处江南园林,漫步园中,亭台楼阁与溪河湖塘融为一体,宛若一幅意蕴空灵的山水画,也向人们讲述着隐匿在历史长河中的温情和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