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孝敬父母,不知道感恩怎麼辦?

以下內容均選自《當代家庭教育問題解決方案:品德篇》—劉瑞普著

據一家晚報報道,2012年國慶節剛過,一位面容憔悴的母親找到該報記者,講述了她兒子虐待父母的惡行。8月的一天,當爸爸的因勸兒子學好英語,被上高中的兒子一腳踹在腰部,一旁的母親情急之下俯身去擋,又被一腳踹在臉上,左臉的烏青紅腫一個多月才消,為顧全臉面,這位母親只好對左鄰右舍說,是不慎碰傷的。有一天,兒子不知為何又大喝一聲,跪下,讓50多歲的雙親跪在地上給他磕頭,可不想不準起來,這位母親流著淚在地上給16歲的兒子哭完三個響頭後心都碎了,他說今後兒子極有可能殺了他。

孩子不孝敬父母,不知道感恩怎麼辦?

像這類孩子虐待父母的事情不僅僅發生在個別不幸的家庭,在某一縣城,一個15歲的女孩因母親不讓她參加學校的生日舞會,竟用剪刀刺傷了母親,在某一鄉鎮,有一個14歲的男孩,因數學考試成績退步,受到母親的勸說,竟打折了母親的腿骨,在我曾經居住的一個農村街鎮上,還發生過一件上高中的男孩騎在多病的父親身上毆打的事情,孩子邊打邊罵,“看你這個老傢伙還犟不犟,看你這個老傢伙還犟不犟?”

孩子虐待父母的問題已經成了一個不得不引起社會廣泛重視的問題,有些孩子失意煩惱的時候,不是從客觀和主觀方面尋找原因,反倒會憑空生出一種怪念頭,如果當初不是父母生下我,我會有如今的煩惱嗎?人活著,即使是個未成年的孩子,也不可能時時事事一帆風順,成功是快樂的,它帶給了人們信心和力量;失敗固然掃興,但在不幸中,不是更可以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嗎?勝與敗,得與失,榮與辱,聚與散。這種種的感受,必須以生命做基礎,沒有了生命談何一切,沒有父母又談何生命,許多孩子卻並不理解這些。

是什麼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不孝敬父母的,經過廣泛調查與分析,我認為原因主要有6種:

1.嚴而無愛帶來的危害?

當然,在一個家庭,做父母的應當有一定的權威,對孩子的教育中應嚴格管教的事情,絕不能採取迴避的態度。問題是,有些家長對孩子嚴肅有餘而缺乏笑容,或威嚴失度而缺乏愛意,致使孩子們敬而遠之。有的家長甚至動不動就對孩子拳打腳踢,而他們自己則吃喝玩樂,寬鬆無度。這樣孩子們常常心裡不服,也難有孝敬的好心情。一個父母都迷戀打麻將的男孩曾憤怒的對我說,“我討厭他們打麻將,一打起來連飯都忘了,做工作也忘了幹”。更有一個例子還形象的說明了這些家長的作為,一個孩子放學了,正伏在小飯桌上做功課,,誰知坐著的那三條腿椅子有一條腿,“嘎巴”斷了,孩子身子一歪便倒在地上,恰巧這時在外邊喝醉酒的爸爸正好回來,不但沒有扶兒子起來,反而朝孩子身上嗵嗵嗵,一連踢了三腳,幸虧媽媽及時趕到,一記耳光才沒打到孩子臉上。

2.做父母的不善待自己的父母產生的效應

不少家長有一種“厚幼薄老”的毛病,對自己的子女百般呵護,而對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因長期多病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冷若冰霜視若路人,一次,我到一家醫院找熟人,曾親眼看到七八位六七十歲的老人看病無晚輩相陪,他們一個個拄著柺杖步履艱難地走向指定的診療室,情景相當淒涼,這種孝敬老人不足而愛護子女有足的現象,勢必會給孩子們帶來不良影響,出現子女不孝敬父母的惡性循環謝謝。

3.嬌生慣養種下的惡果

許多家長對孩子視若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往往親得不知怎樣才算到位,開始我所舉例的那位大媽父母的高中生就是一直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父母帶他百依百順。他14歲時還天天由父母端飯菜,端洗腳水,端尿盆。父母說在孩子面前我們都是他的僕人,結果呢,當父母的自食了嬌慣孩子的惡果。

4.父母說話易變卦,形成親子對立

有些家長往往有向孩子說大話或隨便表態的毛病,過後不是因為忙忘了就是說了不算數,答應的條件又變卦或取消,因此父母與子女之間已形成對立。

5.互不理解造成的冤案

本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應當是相通的,但有時因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孝心或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好意,結果造成雙方不應有的隔閡——冤案。如有一個當爸爸的,半夜醉醺醺的,回到家往床上一躺就嘔了一地,兒子清掃著地上的垢汙說:爸你不會少喝點酒嘛,你看你醉成這個樣子。爸爸惱羞成怒,“你小孩子家懂什麼,用不著你來教訓我”。兒子又拿來幾本雜誌說,爸雜誌上說了,酗酒對身體有害。爸爸更是粗暴的厚道,“別說了我什麼不知道,還用你來給我上課”,這樣父子之間便莫名其妙的產生了怨恨;還有一個女孩已經13歲了,還總喜歡在媽媽懷裡撒嬌,他爸爸好意訓她說:“整天撒嬌有什麼出息,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出去闖世界了”,結果從此女兒總是遠遠躲避著父親,一直後來考上大學,逢學校放假,她寧願對著空蕩蕩的宿舍發呆,也不願回家見到父親,她父親對人談起此事總是傷心的落淚,

6.無視孩子的心理成長,

有些家長關心孩子僅僅停留在讓他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以及晚上為他蓋被子,這些本能的義務上。如要關心學習,便是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考分,進一步就是夜晚陪讀陪背,再進一步就是高壓政策,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而對讀懂他們的心理需求,培養他們學會怎樣做人,怎樣適應生活,適應社會,學會照料自己的能力以及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往往置之不理,如有一個因一次考低分而遭父親打的孩子曾憤憤不平的說,“每個人不可能永遠保持優秀的成績,有時也會因一時疏忽而失誤,家長應該幫忙我們分析原因,對症下藥才是,對我們一味打罵算什麼英雄”。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向孩子們進行孝順老人的教育已經成為思想素質教育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也是做父母應盡的責任,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都有老人,或是爸爸媽媽,或是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晚輩和長輩的關係是否融洽,不僅關係著家庭氛圍的好壞,還關係著老人的生活質量的好壞,而且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也有直接的影響,所以當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有不孝敬的長輩的思想和行為時,我們就應當趕快行動起來,給他們補上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這一課,不過,在向孩子補這一課時,千萬不要再犯過去的毛病,要注意講究方法和藝術具體說:

1.制定契約,規範孩子,約束自己

採用制定契約的方法,既能規範孩子也能約束父母,而且能夠建立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一種關係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培養孩子的公平公正意識,以及遵從正確教導的行為習慣,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孩子的很多壞毛病,像任性、固執、懶惰,自己管不住自己,等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2.以自身的榜樣力量感化孩子

為人父母的我們,應該是尊老愛幼,應該使“尊老愛幼”這架天平維持平衡,從而讓老一輩安享晚年,讓下一輩健康成長,同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自己的模範實踐,可使孩子們從中得到感化,受到教育,

3.與朋友相待,和孩子搞好感情交流

不可否認,孩子年齡小,性格往往是衝動的,多變的,幼稚的,這種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確實增加了家長和他們溝通的難度,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是不能溝通,家長一方面要像朋友一樣相待,另一方面又像哥哥姐姐一樣關心他們,保護他們,與他們交往就要有成人式的理智,又要有孩子式的童心,既要有泰山一樣的威嚴,又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家長要充分給予孩子們理解和尊重,要虛心接受他們的批評,其實不正確的也可以聽聽看法,要誠心給予他們適當的表揚或批評,如果他們對錶揚或批評有意見,雙方也可以互相交換意見,以便達成共識。

4.以有關節目為契機教育孩子

今天的孩子便是明天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將要承擔社會的重任又將負載家庭的重任,不少因是獨生子女而產生四二一家庭結構模式更會使他們贍養老人的任務加重,所以及早在家庭營造孝心氛圍,對孩子進行“孝心工程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以有關節目向他們這些孝心工程教育則是最好的契機,如利用老人節、母親節、春節,以及父母等長輩的生日,結婚紀念日,孩子生日等重要日子,讓孩子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的做一些,如洗頭洗腳,剪指甲之類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或是為長輩們製作一張賀卡,購買一件禮物,或是給遠方的長輩寫信打電話。。。。這會是長輩的,特別是我們當父母的心裡容易得到滿足,增加天倫之樂和生活的自信心。

5.以多種教育手段啟迪孩子

做父母的還要注意運用影視和網絡等,指導孩子們從中學一些以孝敬老人為主題的感人故事或相關內容,使他們從中得到契機受到教育,讓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予以昇華。

6.體驗家庭生活來引導孩子

這一條的具體做法是,把為家庭生活服務作為崗位,把當一天爸爸媽媽作為扮演角色,根據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讓孩子體驗打掃房間,買菜做飯洗衣服,照顧老人,鄰里溝通,根據父母的工作情況跟父母上一天班,體驗父母工作的辛苦,獲得家庭生活的真切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學會為父母分憂,生活自理能力的本領,在這方面我本人就有深刻的體會,效果確實不錯。

孩子不孝敬父母,不知道感恩怎麼辦?

最後還是要對孩子表達出的孝心及時作出反應,孩子小的時候,基本是10歲以前吧,大多是受長輩們呵護多,而表達出的孝心少,但這時偶爾也會有一些表現,如吃零食讓讓大人,吃菜給大人夾菜,去幼兒園或學校時,總要說聲我走了,或我到某某地方去等等,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他們對長輩的孝心會表現的更多一些,例如給大人端飯,端洗臉水,批評大人時有禮貌,心平氣和,講道理的,對於這些孩子表達出來的,哪怕是一次兩次的孝心行為,當家長的千萬不要忽視,要注意及時鼓勵,及時肯定這對形成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良好品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一個在外地上高中的男孩在街上買到兩個有點像算盤一樣可以用來按摩腳底的東西,寄回家給父母用,沒過多久便收到了父母鄭重其事的回信,他們在信中向孩子表達道謝,收到這封信,孩子看了許多遍,每次看過後都是熱淚盈眶,可見父母的及時反映對子女的影響該是多麼的深刻。

有人說一個從小就知道孝敬長輩的人,長大後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我真誠的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夠成為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