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細節決定成敗,在形象管理中也如此。不管花費了多少時間、精力接受訪談,一定要在這5個細節上多上心。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以下案例均來自過去十年我個人的觀察與體驗。

名片

2006 年,我在湖北參加鋼鐵行業的一次會議,遇見了某鋼鐵公司董事長,他正參與當時的鐵礦石談判。我一臉恭敬地過去換名片,他用兩根手指夾過來,都沒有認真看一眼,順手放進褲兜,說:“ 我沒帶名片,回頭給你發個短信吧。”

好吧,人家畢竟把名片惠存了,萬一真想起來了呢?

過了一會兒他就起身離開了,當他走過垃圾桶的時候,順手拋出一張小紙片,還好他扔得不準,我撿起一看,上面印的是我的名字。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你覺得這是最不堪的一次?錯了。

我遇到過當著對方的面把名片搓成一團的,還有用別人的名片去剔指甲縫裡的泥的……我們用銅版覆亞膜的紙印名片是方便你剔指甲的?

用最善意的理解來看,這些手上的小動作都是下意識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童年沒有安全感的人,手上就總需要把玩東西。

2012 年,我遇到了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我遞上名片,老爺子順手放進褲兜,說:“ 我沒帶名片,回頭按你名片的地址寄一張吧。”我心裡說:“ 又是回頭。”

兩週後,我收到一個快件,輕飄飄的,撕開一看,裡面落下一張名片,上面寫著:宗慶後。

名片不是普通的印刷品,它印著一個人出生後獲得的第一份禮物——名字。你自己可以不用名片,可以在名片上不印任何聯繫方式,但不要隨意踐踏別人的名字。至少也不要當面踐踏。

IP 如果不能在意別人的在意,就不能獲得同等的尊重。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見面與離開

看一個人情商如何,可以觀察他和陌生人見面與離開的瞬間。

初次見面難免生疏與尷尬,但不能失了禮數,不管你多盼著客人離開,都不要寫在臉上。

2012 年,我去拜訪某互聯網公司負責人,我走進他辦公室時,秘書先 敲了一下門,他抬了一下頭,對著沙發說:坐坐坐。接下來的15分鐘,他一直在打電話,處理郵件,間或批了兩個文件。互聯網公司節奏快,能理解。

還有特別熱情的,好像夏天裡的一把火。進門就先拍你肩膀,列舉一堆你領導的名字,問候他們全家,無非在暗示“我與你老大很熟,咱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不對等”。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離開時,就算不送客人到門口,總也要繞過桌子吧,不繞過辦公桌,總要離開椅子吧,但地心引力對每個人還真不是一樣大。我真見過那些在椅子上微微一欠身,說句“我就不遠送了哈”的人。

馮侖常講起拜訪李嘉誠的經歷。

沒見面之前,大家心裡都會有情景假定,當時他就想:見李先生相當於見領導,可能第一,見不到大哥,先見到椅子、沙發;第二,偉大的人來了,我們發名片人家不會發名片;第三,人家跟你握手,然後你站著聽講話,就像被接見;最後,吃飯肯定有主桌,大哥在那坐一下,吃兩筷子說忙,先走了。

結果這次見面完全顛覆了他的想法。

電梯剛一開,長江頂樓,70 多歲的大哥站著跟他們握手;一見面,大哥主動發名片,發名片時還遞過來一個盤子,盤子裡有號,拿名片順便抓個號, 這個號決定你吃飯的時候坐哪桌,避免到時候這些人為誰坐1號桌,誰坐2號桌心裡有想法;後來才知道,照相也根據這個號,抽到哪個號就站哪。

結束之後李嘉誠沒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場的每個人都要握到,牆角站著一個服務員,大哥專門跑到那兒和他握手。

打造 IP 沒那麼複雜,其實就是在行走坐臥之間都做到得體。

下屬與“朋友”

企業家總有下屬,一個人在陌生人面前對待自己下屬的方式,是反映他人性的鏡子。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某次拜訪杭州一位企業家,我們在外面散步,一陣風吹來,我本來就是光頭倒無所謂,但他的頭髮被吹亂了,有那麼一小縷,垂到了眼前。

就在這一刻,他的一位總監(注意,不是助理)搶步上前,從口袋裡掏出一把小梳子,小心翼翼地開始給他梳頭髮。那位總監神態專注,像在做一件精緻的手藝活,他則泰然自若,看來雙方日常配合慣了。我不禁想,是不是他的近萬名員工,每個人兜裡都裝了一把梳子?若非如此,怎能髮型永遠不亂呢?

還有一位互聯網界“老炮兒”, 脾氣也像炮仗一樣。我們好好聊著天,他突然就罵起正旁聽的下屬來:某某,你做的方案簡直像狗屎一樣,狗屎還有味道,你的方案連點臭味都沒有,還不趕緊拿來讓何老師指導一下。在這盤“狗屎”端上來之前,我找了個理由落荒而逃。

企業家關起門來管理鐵腕,或者霸道強悍,倒不算缺點,只不過總在外人面前罵“內人”, 總讓人覺得不得體。

另一面鏡子,是“朋友”。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位女企業家,接受訪談時總喜歡談到自己的朋友們,整理她的採訪錄音,就是一部“當代名人錄”。“上週和馬雲在他杭州的家裡吃飯的時候,他說……”“那天給廣昌打了電話……” “上次在三亞,Pony(馬化騰)說……”“小扎(扎克伯格)不是來了嘛,在硅谷也沒見到他,這次總要擠時間吃個飯。”

其實,越是小商人越有這樣的毛病,彷彿微信好友裡有全世界的名 人,嘴裡面隨便跳出個名字都能進富豪榜前100 名,自己的位置總需要以別人為座標系……這樣只是充分暴露了自己的不自信。

只有一個人當著我的面與下屬發火,我反而覺得很可愛。

2015 年 4 月的一天,倒春寒,我與同事和海底撈董事長張勇一起去參觀海底撈北京市大興物流中心。在門口,張勇看到兩名站崗的保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向他敬禮。他臉沉下來,走進會議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主管叫過來質問:“ 這麼冷的天,幹嘛讓人家挨凍,敬這沒有意義的禮?讓他們進屋裡去待著,再裝兩個暖氣,花不了多少錢嘛。”

我們聽著他訓下屬,有點尷尬,但他可不是做戲,遇到類似問題,他隨時都會發作。

君子慎獨,形象不是僅表演給外面人看的。

電梯與辦公室

最能看出一個人品性的封閉空間,是電梯與辦公室。

寧波某公司擁有一棟15 層的樓,董事長辦公室在12 層。他下樓時, 若電梯是從頂層15 樓下來的,秘書就會把電梯裡從15 層下來的人清空, 讓他獨享一部電梯。從 12 層到1 層,一共也用不了60 秒,但他不願意與 員工共處這 1 分鐘。

有些公司還會給董事長設專梯。去拜訪某家電公司時,看到其他電梯門前排成長隊,董事長專梯前空空蕩蕩。

很多人在辦公室待的時間比在家長,辦公室每一個細節,都會洩露自己的品位與習慣。

怎樣裝飾辦公室是每個人的自由,就算把窗玻璃都用金箔包起來,養一泳池風水魚,擺上十幾洞的室內高爾夫,掛滿和各國政要的合影,也都屬於個人風格。真正會令來訪者感到彆扭的,是椅子的高度和桌子的寬度。

去拜訪某製造業CEO,他站著和我差不多高,坐下之後,立刻他顯得像姚明,我像霍比特人,仔細一看,他坐在大班高腳椅上,調的高度讓他幾乎腳不沾地,而辦公室裡其他椅子都調成了固定高度,比他那把低了足足 50釐米。他坐著不但能鳥瞰窗外北四環的車流,還能俯視房間裡所有的人。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除非你不想坐在桌子後面和人談話,否則最好別用寬度超過1.5 米的辦公桌。兩人之間隔著一個過寬的實物,會讓客位一方覺得彼此距離像有半個籃球場遠。

自從京東將總部由奧運村搬到亦莊之後,劉強東終於有了一個足夠寬敞的辦公室。他喜歡邊思考邊散步,辦公室小了他活動不開。我目測他的 新領地有120 平方米以上,但置身其中不會覺得尷尬。他的辦公室空曠,沒有多餘裝飾,只在一角擺了個碩大的茶海和一圈沙發。聊天的時候,他就自己動手給客人泡茶,若有下屬陪同,他就連下屬的杯子也一起加滿。

扎克伯格竟然連一間獨立的辦公室都沒有,他和員工們一樣,有自己的工位。他的辦公桌上除了電腦還是電腦,一張海報就是他的裝飾物,除此再無其他。

埃隆·馬斯克雖然偶爾很出位,但也沒有把辦公室裝飾得像太空艙一 樣。他的辦公室面積很小,辦公桌臨窗而設,U 型檯面則空出一大片辦公區域。

股神巴菲特的辦公室很小,只有16 平方米,辦公室裡沒有一臺電腦,堆滿了各種報紙、雜誌。巴菲特曾說:“ 我的工作是閱讀。” 他在這個小辦公室工作了大半輩子,稱它“簡直是最完美的辦公室。我很高興將在這裡度過我的餘生。你知道,這個辦公室就像我的家一樣。”

真正的形象管理大師,不會總是想辦法用金錢來換空間優越感,並將之作為炫耀的手段。

聽與說的節奏

我的合夥人楊鑠今先生的姥姥患老年痴呆多年,姥姥每天早晨都要給他講同樣的故事:1946 年四平保衛戰,她和姥爺如何逃離國民黨統治區。

是每天都講一遍,而且只講給他。

因為只有他不會像其他人一樣總提醒這個故事講過了。每一次,他都像第一次聽一樣專注:“ 是啊,原來是這樣啊。” 間或配合動作,猛拍大腿:“ 哎呀,那你們可怎麼辦呢?”

姥姥特別開心。

形象管理大師不僅自己要會表達,更要學會傾聽。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說與聽節奏混亂,恰恰是企業家最容易犯的錯誤。很簡單,他在自己公司裡說話佔上風已經習慣了,在接受媒體訪談時也習慣如此。

某地產公司創始人,大腦可以與Google AlphaGo 相媲美,你說上半句,他就知道你下半句要說什麼。更要命的是,他會先你一步說出來。“你不就是想問某某某嘛?我直接告訴你吧。”“你要說的不就是這件事……”

他有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邏輯裡,滔滔不絕,離題萬里。

我見過有人接受記者採訪,他們是這麼說的:

記者:“某總,為什麼你們剛發的年報出現了 3.2 億元的虧損?是因為轉型遇到困難了嗎?”

某總:“我們堅持產業報國的方向是不會變的,現在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太好,民營企業沒有動力,會牽扯多少納稅、就業問題呢……”

半個小時過去了。

記者:“謝謝您,您說得特別好,其實我想問的是一個企業微觀運行的問題,比如說去年的虧損。”

某總:“提到虧損,其實可以說的蠻多。有的企業虧損了就要裁員,我們裁 員了嗎?沒有。我們只是高管降薪了,我自己年薪只拿1 塊錢,你們可以多寫寫這個……”

半個小時又過去了,你可能再也不想和這個人見面了。

馬雲和俞敏洪都是企業家中極具表達天賦的,他們單獨演講4 個小時都不會有任何磕絆。不過在面對面交流時,他們都特別會控制說話的節奏,絕不會漫無邊際。他們聽對方說話時很專注,能一下抓住關鍵,而且時刻觀察聽眾的反應,不時會加一些互動的詞和動作:“ 你說呢”“ 你說得很對”, 諸如此類。

形象管理大師不是一個人滔滔不絕——只有身份焦慮的人才總怕自己說得不夠多。

特·別·推·薦

警惕與媒體接觸時最毀形象的五個細節!人設打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形象市值:如何高效獲得持續影響力》,此書總結了價值千億的經驗與教訓,幫助企業家用最快的速度樹立最得體的形象。

↓↓↓點解“瞭解更多”查看《形象市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