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菩提祖師高明之處在於指點迷津

菩提祖師察覺到了石猴子的悟性與眾不同,卻只在它的腦袋上輕拍了三下,便拂衣而去——想傳授神通卻不挑明,讓石猴子多了一層思考;孫悟空在五莊觀打折了果樹,陷入萬難尷尬境地向師傅求助之時,菩提老祖也未獻身,只隔空回了一句“茫茫南海,必有醫樹仙方”,讓悟空自行尋找解決困難之法。難能可貴的是,孫悟空不僅從菩提祖師的指點中解決了眼下的問題,而且領悟到了成長的秘訣。

再說說唐僧日常對孫悟空的態度,悟空為保護師傅而殺掉強盜,唐僧把責任推了個乾淨,眼裡也容不下這個犯了錯誤的徒兒,嘴裡唸叨的全是孫悟空的錯,最後直接念起緊箍咒,不僅沒有讓徒兒意識到自己的錯處,也讓孫悟空心理積起了怨念,對問題的解決沒有起到半點幫助。三打白骨精的章節中,唐僧依舊是同樣的處理方法,嘴上念念叨叨,對徒弟的行為指指點點,而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

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緊箍咒並不難真正解決問題

指點,而非指指點點,這就是菩提祖師比唐僧高明的地方。

石猴子蛻變成鬥戰勝佛,一路上伴隨著妖魔鬼怪的襲擾、各路大神的考驗、心性品行的磨練,可謂是充滿了艱難險阻。孩子的成長之路同樣如此,伴隨著坎坷、挫折、失敗、痛苦、失望,需要父母或老師作“菩提老祖”式的指點——高質量的陪伴、最有效的建議。孩子成長路上的問題數都數不清,家長不能每次都充當滅火隊員的角色,通過對孩子的指點讓其獨立自由地成長,才是真的做到了對孩子的負責。

指指點點“唐僧式”家長要不得

升學壓力增大、心中期望過高、家庭經濟壓力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唐僧式”家長大批地湧現出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西天取經的過程如出一轍,每個孩子原本都有著孫悟空的衝勁,家長剛好就做了那個話多且密無重點的唐僧:嘮嘮叨叨、關心過度、雞蛋裡挑骨頭、我是為了你好、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對孩子不斷地指指點點。

  • 嘮嘮叨叨

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是打開爸媽話匣子的導火線,針對早晨出門忘帶紅領巾這一件小事,家長進行無邊際的話題拓展,從忘帶紅領巾說到忘帶課本,再說到學習習慣,再說到生活習慣,再說到平時成績,再說到升學的壓力,再說到父母的養育不易……針對一件小事翻來覆去地講,其實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更沒有找準孩子的關注點在哪裡。家長習慣於憑藉自己的經驗對孩子進行口頭或行為上的教育,比較少地瞭解孩子的內心,從細枝末節上進行無意義的重複拓展,本身就和孩子站在了對立面,把自己的嘴巴說幹也起不到改變孩子習慣的丁點兒作用。

抓住問題的根本原因,就事論事地給出直接而有效的建議,孩子容易接受,家長也避免了無謂的怨氣。

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嘮嘮叨叨不可取

  • 關心過度

全職媽媽帶孩子最容易出現這個問題,把自己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極容易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過度。一個四年級的女孩吃飯,全職媽媽在一旁輕聲提醒:吹一吹,小心燙哦;渴不渴啊,我給你倒杯水吧;不習慣用筷子的話就用叉子,叉起來方便……女孩一臉平靜,對媽媽的詢問和建議都是簡單的一個字“嗯”作為回覆。

吃飯、喝水、上廁所,這是幼兒園中班就要求小朋友們獨立完成的內容。媽媽居然還在一旁提醒四年級的女兒注意燙、多喝水,這位媽媽在頭腦中把女兒歸類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那一類人當中。別說吃飯、喝水、上廁所,完成洗衣服、疊被子、打掃衛生、整理書包文具等內容對四年級的同學來說也完全不在話下。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確實需要家長的監督,但絕對不需要從頭到尾的替代孩子思考和動手能力。過度關心的後果,孩子膽小怕事、依賴心理重。

適當放手,留給孩子自己的私人空間,讓孩子去思考,才是父母真正要做的。

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過度關心其實是一種越界

  • 雞蛋裡挑骨頭

這主要體現在對孩子學習成績上的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這樣過於嚴苛的要求,確實能讓孩子無限地接近父母心中的期望值,但付出的代價是孩子心中過重的心理壓力和獨立自信創新意識的缺失。沒有誰的成績是完美的,一味抓著孩子的考卷小瑕疵進行批判和說教,每次考試後孩子迎來的都是父母的不滿、苛求、批評。長此以往,孩子也就只能在心理壓抑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和生活,逐漸失去自信,更失去了本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

針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進行指導,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給出的學習建議應該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更是順應孩子性格的,這就需要父母放棄經驗主義,研究教育規律,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提出專業且有效的學習建議。

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吹毛求疵帶來過重的心理壓力

  • 我是為了你好

每位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目的,都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快速進步,都是父母的心裡話“我是為了你好”。語文考卷上語言運用的部分中,勸說類題目時常出現,勸說別人的有效方法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問題,但絕對不能把“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掛在嘴邊。

家庭教育同樣需要方法和技巧,家長喊出“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實際上是提前給孩子扣上了一個“你要孝順懂事”的大帽子,孩子的不言不語和默許態度並不意味著他被你的言語道理所征服,而是他不敢頂嘴,頂嘴的後果就是可能被周圍的人說三道四:“不懂事、不孝順”。

不要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憑藉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孩子的好惡,結果往往有很大的偏差。在生活中悄悄地觀察孩子的變化,孩子喜歡的玩具和事物是不固定的,在生日會上你送出一個他心儀已久的“大黃蜂”玩具,會使你的語言分量變重很多。

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學會換位思考

  •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橫向對比是沒有止境的,“你看看別人家孩子”是最傷孩子士氣的一句話,也是最容易引起孩子反駁的一句話:你看看別人家父母。

家長極容易拿自家孩子的成績和別家孩子的成績進行對比,考試成績是學習的結果,當結果出來的一剎那,家長應該做的是反思學習過程,而不是糾結於已經確定了的學習成績。一頓劈頭蓋臉的呵斥,換來的是家長心中的怒火難平,換來的是孩子心中的膽戰心驚,但對於如何提高學習成績則沒有任何實際的幫助。家長髮火的過程,也是教孩子怎麼發火的過程,於成績提高無益,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也沒有幫助。

找出孩子的問題所在,制定改正和提高的計劃,並嚴格監督執行,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成績,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作為師傅,菩提祖師比唐僧強在哪兒——指點,但不指指點點

為孩子指點迷津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孫悟空,具有一身的闖勁和精氣神,但並不是每位家長生來就是菩提祖師,需要不斷地學習、領悟、修煉,才能真正指點孩子,給孩子當好指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