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心經》之咒

探求《心經》之咒

《心經》全稱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心經》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由玄奘法師翻譯的,還有一個版本是由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兩個版本基本相同(讀者可以在網上搜尋到)。現今大都使用玄奘法師翻譯的版本。即: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我們知道:中國古文是不加標點符號的。此《心經》中的標點符號為後人所添加。

既然要探求《心經》的“咒”,筆者根據自己所悟,將關於“咒”的表述重新添加標點符號: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

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筆者為什麼認為《心經》的“咒”是“般若波羅蜜多”,而不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呢?

首先,經文中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

“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並且“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再,從語法的角度分析:

“曰”字,在古文中是對要說的一段話語或議論的提示。

“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是在提示和鼓勵修行者:努力吧努力吧,開悟智慧吧,智慧的修行者努力吧,一定會到達彼岸得到菩提的。

佛祖早就告訴我們,佛法是不可文字表述的,佛經只是用相近的語言引導修行者開悟。

修行者不管是將“般若波羅蜜多”定義為“咒”,還是將“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定義為“咒”,沒有對與錯之分,這都是給修行的加持。

最後三呼: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