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南三岛消失的非遗民俗文化舞二真,坡头吴川民俗文化一脉相承

明清时期,南三岛属于吴川县南三都。坡头区南三岛与吴川民俗文化一脉相承,南三岛传承了吴川八音,吴川飘色,游神文化,年例文化,请神文化,醒狮文化等。

湛江南三岛消失的非遗民俗文化舞二真,坡头吴川民俗文化一脉相承

田头康皇庙

在湛江南三岛田头康皇庙康皇神台两边柱子上看到车元帅和麦元帅的面。这是吴川舞二真的面具,只有舞二真才做车元帅和麦元帅的面具。身为田头人的我从小到大没见过舞二真,整个南三岛也没见过舞二真。田头敕封广福康皇烈天仁恩大帝有几百年历史了,可能以前田头有舞二真傩祭活动,具体原因可能只有田头先辈知道。

湛江南三岛消失的非遗民俗文化舞二真,坡头吴川民俗文化一脉相承

车元帅


湛江南三岛消失的非遗民俗文化舞二真,坡头吴川民俗文化一脉相承

麦元帅


据资料记载,舞二真舞蹈由车、麦两元帅表演。车元帅君头戴红色黑须面具,身穿红色绣图元帅服,手执道。麦元帅头戴黑色黑须面具,身穿着黑色修图元帅服,手执钺。表演时舞者二人动作和道具执法完全相同。面对面所做相对称动作。舞蹈动作有基本步“提右腿左移步”和“左右转身步”。基本动作有“转身亮钺”和“转身端钺。做动作之前,要做一次“转身亮钺”。动作过程中要边念口诀边舞蹈。每口诀均为七字,并附有一个不同动作来表示。每做完一个口诀后,均接做“转身端钺”、“转身亮钺”依次进行,一贯到底。其表面程序套路和特点大略如下:先在真君庙内设醮堂,坛前置一八仙桌。由道士进行祭祀,敬请康皇和二真君到坛,以示神灵降凡接受乡民的朝拜,然后车真君从左,麦真君从右登上桌,面向祭坛。在乐队演奏的《洛神调》声中,边默念口诀边按七十二个口诀动作顺序起舞,舞毕下桌,然后乡民抬着康皇神像,车、麦二真君伴随左右,围绕真君庙走三圈,再继续出游到各村“蛊位”后按上述方法依次舞一遍。出游后,回到真君庙,在庙前再舞一遍,整个活动即告结束。

相传,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康保裔,自幼丧父,家道贫寒,自小忠勇孝义,胸怀救民于水火,以身报国之抱负。后别母投师学法 。某日康游春访才,巧遇力大非凡的车,麦二人搬石栏路,使来往行人无法通行。此时,康使出“铜锤千斤法”,令车、麦二人扛铜锤,二人使尽招数无法扛动,恼羞成怒,挥刀、钺 直取康。康用定身法将二人定住,并使出“遁石法”将大石移开,游山而去。直到康游山归来,才施法使二人复原。车、麦醒,不见大石,只见康与大铜锤。二人上前搬铜锤,用尽力气也搬不动,由于用力过猛,脸涨得一红一白也没法搬动铜锤,这才明白康王是他两要寻找的德高武强的主帅。于是,二人跪地求饶,愿意为康执鞭随安,通效救国之劳。此后三人携手结义,在中原大地行使除邪护正,救民于水火之道。宋时契丹入侵,真宗皇帝得知康保裔之法力,便招封为三军之师。车、麦二人为其部下大将,挥戈抗击入侵之敌,他们百战百胜,屡立奇功,后不幸与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他们殉身为国的精神,不仅在人们心中铭记,而且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即封康保裔为“主帅道果无漏真君烈天福德真衣康皇仁恩大帝”、车真君为“地祗承天车元帅”、麦真君为“地祗副司麦元帅”。从此,车、麦二帅执刀钺跟随康皇,时常降临人间,救民于水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