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这段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段糟糕的记忆,可能很少有人愿意去回忆,但它毕竟存在过,幸好,这时候还有书籍。

上半年的读书状态可谓是磕磕绊绊,本以为窝在家里会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读书,结果总被那些无法避免的事情干扰,经常状态不佳,最近更是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读书时间几乎被压缩到了最低程度,不过长时期阅读习惯还是让这半年的读书量达到了三位数。

话不多说,上半年整体上是以重读为主,文学和历史类居多,新读的作品中能带来惊艳感的并不多,相比之前有个很重要的提升是半年写了二十余篇字数在3000+以上的长书评,这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

文学类

文学类最大的收获当然是和一些书友按每月一本的进度共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他的几部作品已经读过几遍,但是共读的过程中仍然能从书友那里不断发现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和闪光点。

1、《卡拉马佐夫兄弟》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中显然比其它几部作品走得更远,可以视为其集大成之作,无论是《罪与罚》当中“到美国去”这条未能付诸实践的解脱之路,还是《白痴》中梅诗金公爵对周围环境徒然无力的感化,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延续。不仅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社会往往充满罪恶感,擅于揭露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但是在这部作品当中,他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的善意。

在伊万和阿辽沙关于《宗教大法官》的那次谈话当中,伊万给阿辽沙描述了多种人类对孩子所犯下的罄竹难书的“兽行”,给了阿辽沙极大冲击。阿辽沙本人自始至终都非常喜欢孩子并且深受孩子们喜爱,伊万的这次谈话给阿辽沙带来的,正是社会上关于孩子们最阴暗但是真实存在的一面。他把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作品当中,目的当然是为了做出警示——如果这个世界连对孩子都不能表达出起码的善意,那这个世界一切所谓的“善行”又有什么意义。

书评:《卡拉马佐夫兄弟》:当你有了善意的时候,会发现生活多么美好


2、《白痴》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白痴

《白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众多作品当中是极为出色的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篇小说当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堂吉诃德”式人物——梅诗金公爵,善良的梅诗金公爵宽容地对待身边所有人,对他们形成了不同程度地感化,但他面对着已经腐化的世界最终无力倒下,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对人物的塑造登峰造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形象鲜明,而在于深度和多面性,出场人物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与信仰,情节上高潮迭起,群戏描写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个角色都值得被单独解读。梅什金的圣愚在所有人身上都会有种投射,越单纯的人越觉得亲近,相反内心邪恶的人总会仇恨于他,如开始时的加尼亚。可惜这个世界没有梅什金,甚至没有罗果仁和伊波利特,有的只是列别科夫、普季岑、菲尔狄宪柯这样普通而独特的群体。公爵对娜斯塔霞倾向于拯救,就如对他故事中的玛丽,对阿格拉雅更具有普通意义上的爱情,这一点叶甫盖尼最清楚。伊波利特的自白及其后所为来看他不仅身体薄弱意志也不够坚定,两者之间不无关系,对此感同身受的是加尼亚,他了解伊波利特才会不以为然,以至于这一幕看起来像场闹剧。

书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当善良不被容于世界,罪恶会肆无忌惮


3、《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这应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里最不癫狂的一部,相比之下,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归为巴尔扎克式的小说,公爵这个人物形象十分契合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恶人,带有浓浓的“人间喜剧”风格,就连公爵和瓦尼亚在餐厅里的那番谈话也有伏脱冷向拉斯蒂涅洗脑的即视感,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会让自己的角色在他人的影响下转变如彼之快,他的笔下无论主人公还是小人物,都有着自己始终如一并付诸实践的信仰,至于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和初读感受相差不大,可以参考之前的短评,最后依然是这句——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义。

其它几部此处省略,可以去相关条目下看评论。下面继续其它文学类作品。


4、《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

唐月梅的这本三岛由纪夫传记关于生平部分显得比较累赘,还是更喜欢针对他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比如丰饶之海四部曲和在罪与恶中创造美,这是一场梦与轮回,将浪漫、唯美的古典主义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三岛由纪夫的美学呈现着一种多元性,他对死亡一向固执,对来生又充满了憧憬,同时十分注重国粹主义的独立性,那种由天才向“疯子”转变的过程在作品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眼看着肉体与理性的均衡将被打破的时候,就会在这种紧张之中产生异样的美。


5、《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当代作家白桦以书信体对所处时代的回忆和反思。在那个炸弹、太阳雨和舒伯特并存的年代,这样的文字值得被记录下来。天才永远未完成,而庸才一出生就完成了,书中的柳大少爷生不逢时,只能在另外一个世界享受艺术带来的爱与梦幻;江河的源头是一滴清露,大树的根本是一粒种子,所以我们都会对自己的故土有深深的眷恋,就如第五封信中对童年的回忆,尽管这种回忆掺杂着血泪并在他人的训斥下烟消云散——你起什么哄,你爹被他们活埋才几天?可谓是字字见血。

我久久凝望着浩瀚的夜空,忽然,一颗微小黯淡的星星燧燃起来,虽然只是一闪,然而它是那么明亮,使得寂寞、黑暗的大地有了一瞬间的热闹。而后,它又回归到原有的微小和黯淡,隐没在众多的繁星之中了。


6、《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诗集。 童话般的叙事结构与恐惧的时刻在场之间形成了诗歌张力,是赫塔米勒图文诗最典型的特色。在这个张力场中,极度异化的图景包含的无素开一再出现:父亲、母亲、深夜、理发师、手风琴、狗、鸡、果实、树木等等,许多场景都是经过想象改造了的回忆,都源自于她生长的罗马尼亚乡村。从个人角度来说,赫塔米勒的诗歌不如小说精彩,她的诗歌更像是文字的剪贴拼凑游戏,这种让字词摆脱束缚而独显的手法有些欣赏不来。


7、《 押沙龙,押沙龙》 《圣殿》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福克纳明显在这部作品中投入了特殊的感情,使得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里显得备受瞩目,圣经的格局、《喧哗》中已领教的昆丁混乱表述和类似罗生门的叙述方式让故事显得繁杂抽象,长达几页的段落比比皆是。萨德本的悲剧是福克纳的一贯风格,他成为了走向那些毁掉南方的家伙们复仇的工具,“他出于骄傲想要个儿子,但儿子太多了,他们把他毁了。”罗莎一直处于错位的迷茫之中,直到逝世也没有得到任何认同。亨利、邦和朱迪斯三人的羁绊是略带俗套的命中注定,只是这个俗套在此处颇具力度,邦与两人的互相吸引很难说没有血缘因素。

《圣殿》则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最肮脏的一角,完整的故事被叙述者剥离得支离破碎,哥特式描写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野性和凶猛。谭波儿始终是一个被动的失语人,带有反抗的性格在压抑中显得既高傲又卑微,她的情景远非深陷泥潭反而有些咎由自取,她把喜欢在学校中玩弄的小把戏放到肮脏的罪恶中最终导致难以自拔,甚至还有些骄傲于此。金鱼眼这样一个罪恶的化身自然和出身环境有关,他种种变态行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社会性。霍拉斯是福克纳原定的主人公,本意是把他塑造成昆丁似的人物,最后退而把他放到了金鱼眼的对立面,而霍拉斯被冬香味诱惑也与《喧哗与骚动》不谋而合。

上个月还写了一篇关于福克纳的长书评

书评:福克纳《夕阳》:残阳的余晖,照射着美国南方社会的阴暗角落


8、《铁浆》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这本算是上半年为数不多能带来惊艳感的作品。 鲁迅会在瑜儿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 朱西甯笔下大顺儿的身旁却只能多出一座新坟,人血馒头在这里成了热乎乎的炒人心,对死的渲染很有力度——

尸体在雪地上沙沙地被拖着走,蜷曲成一团儿,好像还很懂得冷。一只僵直的手臂伸到狗皮外边,划在踏硬的雪路上,被起伏的雪块挡住,又弹回来,挡住又弹回来,不断地那样划动,属于什么手艺上的一种单调的动作。孟宪贵一辈子可没有动手做过什么手艺,人只能想到这人在世的最后这几年,总是这样歪在庙堂廊檐下烧泡子的情景,直到这场大雪之前还是那样,脑袋枕着一块黑砖,也不怕杠得慌;铁浆迅即变成一条条脉络似的黑树根,覆盖着他那赤黑的身子。凝固的生铁如同一只黑色大爪,紧紧抓住这一堆烧焦的烂肉。一只弯曲的腿,主儿的还在微弱地颤抖。


9、《金阁寺》 《午后曳航》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两本三岛,一本是重读,今年如果有时间也会考虑把三岛其它的作品全部读完。 三岛笔下的美可以委身于任何人,又不属于任何人。三岛由纪夫的轮回在金阁寺中换成了另一种方式,对有为子的记忆延续和乳汁女子的三次呈现构成了神秘的二重结构,金阁寺的梦幻美在心中长期积压,已经完全不是一种慰藉,当更纯粹的意识慢慢觉醒产生根本性的冲动以后,这种与金阁美无法相容的萌芽导致了一种放纵的报复行为,而鹤川的死亡和柏木的一步步诱惑最终让沟口抛弃了自己的另一面,

《午后曳航》中寒意刺骨。大海与死亡,当孤独清澄的喇叭不觉间划破黎明前的黑暗而响彻四方时,当孕育着光亮的厚厚云层低低垂挂,当遥远尖锐的声音呼唤我的名字时,我就必须从床上一跃而起,独自一人,否则,就是毁灭——龙二。自己幻想起来的英雄坍塌时,那个男人和梦幻光荣的大海割裂时,俄狄浦斯情结占据了内心,吞噬了仅存的一点幻想——阿登。当父权掺入到母爱之中,自命清高又被盲目的爱情束缚以后,怒气完全爆发了出来,一切已经无法挽回,甚至成了矛盾的制造者——房子。


10、《弓与琴》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书友送了一套帕斯全集,就把这本诗论的阅读提上了日程。 诗歌展示这个世界,创造另一个世界。 文论有些散乱,除前两篇浑然一体之外,其它更适合单独成章。帕斯最好的作品还是诗集,文论中文字的割裂性太强、略显晦涩,严谨性稍缺,只显渊博而少结构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完整的体系,《淤泥之子》《先锋派的黄昏》和阐释诗歌中意象隐喻的部分值得五星。 浪漫主义和先锋派的相似之处已被一再强调,两者都是对理性及其构建与价值的反叛。在两者之中,身体及其激情和幻想都占据一个核心位置,两者都是摧毁可见现实并找到或者发明另一个魔幻、超自然、超级真实的现实的尝试。


11、《两兄弟》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这是后浪新出版的书中个人最喜欢的一本,是 一场不近人情的文明与放荡不羁的原始之间的对立,雅各布的冷静和奥马尔的野性同样让人不寒而栗,雅各布的报复比起所受过的羞辱和伤害更加野蛮。这两人从一出生就迷失了,两兄弟的对峙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产物,母亲的偏执溺爱、父亲的疏远淡漠、以及社会变迁对旧秩序的破坏,最有人情味的是哈妮亚这个真正的“老幺”和女仆多明嘉丝,母亲至死也不希望两个儿子像敌人一样相互憎恨,她认为自己不是该隐和亚伯的母亲,回忆从一个人转到另一个人,关于遗忘的游戏。

书评:《两兄弟》:兄弟的对峙是原生家庭的产物,也是文明与野性的碰撞


12、《烧纸》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他没有坠落,而是穿透了死亡,正在上升。

李沧东不愧是电影作家,短篇画面感十足,有些篇目明暗两线并行,场景和对话稍加修改就可以当作电影剧本。他对朝鲜战争后南北分裂和韩国社会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上没有仅限于揭露,而是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在他的几部电影里也有明显的表现。很认同友邻的评价,抛开战争和意识形态背景、聚焦生活的几篇写得最好,可能是这方面韩国文学底蕴不够深厚的原因。


13、《 苦炼》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尤瑟纳尔这部作品自始至终给我的感觉都和黑塞有些相似,所以很容易就预料到了泽农的结局,不过黑塞更偏向于描写主人公个人的精神之旅,这本不止于此。泽农的经历层次分明,每个阶段都带给其不同的反思,哲学的影子随处可见,晚期希腊哲学中的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学派中的思想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端倪。倒数第二章泽农和议事司铎两人的辩论精彩绝伦,最后部分用冷静的笔调勾勒出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细节画面,这种反差有窒息之感。

文学类作品暂时推荐这些,其他的可以从以往的月度总结中查看,下面是历史类作品。

历史书籍

历史类作品这几年以读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为主,这段历史本身比较混乱,阅读难度较大,但也同样充满了魅力。


1、《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史读多了,提起来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总是魏晋名士的清谈画面,然而动荡不安的时局注定了生活在此时期的普通百姓苦不堪言,一将功成万骨枯,易子而食的惨状在史料记载中屡见不鲜,“人有死者,即取其肉,火别分啖,唯留骸骨”“于时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与此同时,达官贵人却“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 这本分别从衣食住行婚丧等角度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活画卷,虽然着眼点主要还是在中上层阶级,但底层的细微之处仍然值得一读,言必有据,对于窥探魏晋南北史生活全貌很有参考价值,不过此书引用史料过于琐碎、注释也太繁琐,严重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


2、《六朝史学与文学》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中国古代素有文史不分的传统,文学与史学常是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六朝时期文史的分离并不是瞬间清晰地决断,而是呈现出一种难以割舍的牵连,这时期的文学和史学之间是一种有机互动又相互渗透的关系。六朝有很多人相信鬼神的存在,所以包括《宋书》在内的诸多文史书受志怪小说影响严重,当然魏晋之际的著作也处处可见玄学思想。本书总体属于论文式,各章节所引六朝文史原著段落甚多,没有一定阅读量还是比较吃力的。除此之外,对这段时期的一些事件如官渡之战、蔡邕之死以及刘宋时的社会状况也有简要分析。附录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一篇虽然不乏主观之见,但很有参考价值,继续积累以后重读。


3、《秦汉魏晋史探微》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闻名已久,发现自己在某些地方竟然与此书不谋而合,深为此窃喜。田先生功底之深厚自不必说,最有价值的当属第三章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封建土地制度。曹操和诸葛亮部分明显夹杂着私货,不如前面言必有据,尤其诸葛部分有些许自相矛盾之处,既云诸葛无实权偶尔画策,又言事无巨细均需获得诸葛首肯,真实情况更可能是诸葛已经得到足够信任,但彼时并无马超许靖诸人之爵位声望。论诸葛安慰孟达书之处欠缺说服力,其时刘备刘封已故,诸葛之书实为策反孟达的权宜之计,将此作为谋废李严的证据而推出解决新旧问题略显牵强。不过这都不是问题,毕竟传统观念对此二人太过固化,提供新角度也不失精彩,可惜被有些后来者(不点名)滥用。北府兵部分结合东晋门阀制度更系统,待读完南北朝后再细读《拓跋史探》。


4、《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大体还是陈寅恪的框架,细节处做了补充和修正,其更深层次的结论有着严谨的考究,对史料的挖掘和筛选让人惊叹。陈寅恪认为是儒家豪族最终战胜了非儒家的寒族,魏晋的兴亡递嬗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的胜败问题,仇鹿鸣指出将司马氏贴上儒学大族的标签有些草率,进一步地分析司马氏家族的社会地位与文化特质,以及司马氏在曹魏集团中由崛起到取而代之过程中的家族网络放射。对司马氏的内部矛盾则从三代传递入手,着重研究了二士争功、淮南三叛中的前因后果,以此来阐述西晋建立之前曹魏官员对司马氏的排斥和凝聚,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5、《晋武帝司马炎》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这本书可以和上面仇鹿鸣的著作结合起来看,两本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非常不错的入门书,名为晋武帝司马炎,实则此部分内容尚不足全书的五分之一,而是以司马氏家族四代人为主体对魏晋之际的脉络进行梳理,总体是以叙事为主,描述八王之乱的过程最为清晰,对官制和文化等内容也稍有提及,基本没有阅读障碍,几套书读下来发现日本学者图表做得都很不错。末尾部分于“公私”的总结很精辟,这段时期政治斗争的典型套路正是一方借担任辅佐大臣之机将政权私人化,另一方则已重建公权为借口展开对抗,如此循环最终导致西晋走向灭亡。仇鹿鸣的著作很明显参考了本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6、《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这本比较适合了解两晋南北朝史的整体脉络,教科书式的写法,条理清晰,观点层层递进。对于祖逖北伐和寒人掌机要的见解有独到之处,梁武帝萧衍崇佛乃“政教分离”、北魏定都平城和北魏内外双轨政体的部分分析也比较深入;门阀政治的盛衰过程中,纸的普及代替以口耳相授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使得门阀失去了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也加速了门阀政治的衰落;府兵制历来是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此书也不例外,这处可以单独成章。另外很喜欢这个排版,留白处方便做笔记。


7、《 慕容鲜卑的汉化与五燕政权 : 十六国少数民族发展史的个案研究》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鲜卑慕容氏在十六国历史上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前燕承前赵后赵之后,后燕败于北魏,随后就是十六国的终结。而在处理胡汉关系问题上,鲜卑慕容氏可能是前期解决最好的。全书采用论文体,语言和结构都很严谨,除去书中一些小细节上的错误之外,对史料的筛选难能可贵,对于想了解混乱的慕容世系来说也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最后的制度考证课题太专业化,基本都是在挖掘史料而缺少论述,余论中对华夏以及汉化的总结非常精辟,慕容氏统一平州的过程也是鲜卑融合的过程,诸燕政权的建立形成了一个共同体,也是后期关陇集团的构成部分。


8、《 两晋南北朝十二讲》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这本整体来看缺乏新意,槽点较多,语言上有些啰嗦,对史料挖掘不够深入。重要篇幅基本上是揉合了各位南北史大家(陈寅恪田余庆唐长孺周一良)的观点,开篇就标榜的“历史心理学”后文也未见其功力。论崔浩国史之狱、尔朱氏兴衰和侯景之乱的部分尚可,引用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颇多,后面指责赵翼有失偏颇、为宋齐荒主平反又显得有些草率。


9、《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2020上半年读书总结,这半年,我读了100本书

周一良的另一本《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非常喜欢,这本书采用论文体,对一些具体分析进行了分析。单论王导桓温谢安三人均以攻为守的问题,王桓谢所面临的内部政治社会形势不同,北方敌人的情况不同,三人的主观条件与意图也不同。王导在位时,东晋政权刚刚建立,内部矛盾很多,他确有努力安抚,镇之以静的思想,虽然大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的高调,实际并无诚意北伐,他对北来而晚渡的流民首领如祖逖、郗鉴、苏峻等,恐怕兼有歧视和畏惧心理。桓温雄才大略,有所作为,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北方适值石赵末年,石虎的残暴统治与冉闵的大屠杀,前燕初初建立,西北的苻生和西南的李势都有可乘之机,他的北伐,除最后一次有建立功勋以利篡位的意图外,应该说是有志于恢复中原的。至于谢安,淝水之役苻秦大军压境,进行抵抗是生死存亡的斗争,更非什么以攻为守。

这次先到此为止,年底再重新整理一份更详细的报告,欢迎关注,上半年的具体书目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私信我要书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