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和解了

读书也好,不读书也行,重要的是取悦自己,让自己活得快乐一点。

断断续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已有四五年时间。这四五年里,我读地很幸苦。我意识到一直以来我读书的原因是「恐惧」。

刚开始读书是因为歌手李健,他读了很多书,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听友,我也开始读书。

我很快发现,我周围的朋友很少有读书的,我得到了TA们的「赞赏」。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作者以及读书博主,就这样,我开始构建「我热爱读书」这样一个形象。

我到哪里都会带着书或者kindle,不管能不能读下去,我都会读。朋友圈里晒的都是书和书摘。

我意识到,为了满足自己以及他人的期待,我会压制个人感受,会选择有难度的书,我「恐惧」被别人看出来我读了一本很简单的书。我「恐惧」自己总是读简单的书,无法阅读严肃作品,我「恐惧」自己读了书之后,没有任何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选的书和我正在经历的生活没有很强的联结点,我读起来很费解,同时也没有帮助我更好得理解生活。我很少有读一本书而忘记周围的体验,甚至由于自我强迫,如果最近没有读书或者这个月读书太少,而自责,而感觉挫败。这时候,读书成了我的一个负担。有时候,一本书明明很难读,自己潜意识里都不认为自己能够读完,但还是会开始读。

这样我想到「多巴胺劫持」,对新书和知识的渴望让我很兴奋,我兴奋的点在于我读完之后的自我形象,而不是这本书本身的内容让我兴奋。我把读书这件事看的太重要了,它几乎成为了我一天中重要意义的来源,可怕的是这种意义在于形式,而不是内容。

我不快乐。

最近,我与「书」和解了。我开始将读书这件事作为帮助我理解生活和问题的工具。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我快乐吗?我从生活本身出发,了解自己真正想解决的问题,从生活出发去寻找书籍,而不是任凭书籍来拼凑我的生活。书籍和生活需要有联结。

我意识到,那些艰深的学科结晶为什么一定要读,为什么我不能选择一本入门书籍,一套入门课程或者仅仅通过别人的讲解来轻松入门一个学科或者领域,为什么非要抱着读不懂的权威来屈服于自己的「恐惧」呢?到头来,感受到的只有挫败。

理解生活,解答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不是只有读书一种。与其耗费巨大的精力读一本怎么也不懂的书,还不如听别人讲这本书。

我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恐惧驱动」,我太急于证明自己很厉害了,我太想成为「那样的自己」了。

但是现在,我更倾向于认真选择几本能够解答自己现在疑问的书,读完了,你的问题也解决了,你这段时间有一个主题了。你的生活可以继续向下一个问题出发了。我不是否认读书的意义,而是怀疑自己的读书目的和方式。

书籍无疑是重要的角色,但远远没有生活本身和你的快乐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