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就是你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你

近日,一个前同事悄然离世,只有四十多岁。

消息来自她的朋友圈,是她哥哥的留言,寥寥数语,泣告亲友。朋友们觉得突然,她之前一直是寄情山水的云淡风轻,没显露出些许异样。

这是个温婉的江南女子,但一生未遇良缘,大家惋惜红颜薄命之余,唏嘘一番,一切又归于沉寂。

中年人就是这样,渐渐看淡一切,明白人生无常才是正常。

她的一生,就像众多流星中的一颗,倏忽而过,留给朋友的,也不过是几个回忆的片段,和几句叹息。

你我亦然。

卡尔维诺说:死亡,就是你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你。

若干年前,我已服服帖帖地自认是个中年人了,由表及里,心服口服。作为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甚至于把自己定义成中年,有时都有点不好意思。我的朋友们,不论当年是花还是草,如今基本都快成了残花败絮,尽管个别不服气的中年少女、中年少男,心里装着一万个不情愿,还是不得不口是心非地说着自己老了老了。

前段时间,我屏蔽了所有做微商的朋友,顿时朋友圈和心情都清爽了很多,且慢,是清爽到简直快要空白。这暴露了一个事实,我的朋友们,很多都从朋友圈消失了。

其实这很好理解,人生就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最终把全部加进来的再减掉,变成零。

从去年开始,我就不太愿意发朋友圈了,就是想生活得简单些。发了朋友圈自然会有朋友评论,我是一个周到的人,不回复觉得失礼,逐个回复又嫌烦,既然如此,不如不发。

不耐烦,其实透露的是对时间的焦虑。年轻时,如同歌曲《痒》中唱的: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如今,时间就像叫花子手里剩下的铜板,要一个一个数着花。

如同长焦镜头可以压缩空间一样,时间也可以压缩年龄,20岁时觉得40岁很遥远,40岁时却觉得60岁近在咫尺。举个更直观的例子,40岁的大叔娶个20岁的少女,也许惊世骇俗,40岁的中年妇女嫁个60岁老汉,谁会在意呢。

小时候爱争辩,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人吵得青筋暴起,许久还耿耿于怀,幻想自己是皇帝,可以赐对方一杯毒酒。就像现在的小愤青,脾气差还玻璃心,怼天怼地怼空气,全世界都怼遍最终发现自己是个沙雕。

后来我补了脑,所有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争论,你都是对的;涉及原则问题的争论,你开心就好。

现在,什么是争论?

人到中年,想做什么也许没有完全想清楚,但起码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20岁,我读杨炼的《大雁塔》:我被固定在这里/山峰似的一动不动/墓碑似的一动不动/记录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40岁,我读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死亡,就是你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