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duì)群臣進爵(王敦斃命)

立幼主太后臨朝(成帝登基)

一、王敦斃命

“王敦病重,見舅羊鑑及養子王應,俱在床側,道:'我已不望再活了。我死應便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後辦理喪事,方不負我一番經營。'越宿敦死,應秘不發喪,用席裹屍,外塗以蠟,暫埋廳中。”

二、叛黨伏誅

“義興人周蹇(jiǎn),殺死王敦所署太守劉芳,平西將軍祖約,逐敦所署淮南太守任臺。兗州刺史劉遐,臨淮太守蘇峻,護軍將軍應詹,建威將軍趙胤等,殺敗沈充、錢鳳。王含與王應載舟奔荊州,為荊州刺史王舒,縛住手足,投諸江中。錢鳳走至闔廬洲,為尋陽太守周光(周撫弟)所殺,函首詣闕。沈充奔入故將周儒家,儒竟殺充,傳首建康。充子勁,為鄉人錢舉所匿,幸得免死。晉廷發掘王敦屍首,焚去衣冠,扶屍跪著,梟去首級,與沈充首同懸高橋。其餘敦黨皆免連坐。”

三、分封功臣

“明帝加封王導為始興公,太保,兼領司徒,溫嶠為建寧公,前將軍,卞壷為建興公,庾亮為永昌公,護軍將軍,劉遐為泉陵公,徐州刺史,蘇峻為邵陵公,歷陽內史,郗鑑為高平侯,應詹為觀陽侯,江州刺史,卞敦為益陽侯,趙胤為湘南侯。又調王舒為湘州刺史,劉顗為廣州刺史,郗鑑為車騎將軍,都督青兗二州軍事,暫鎮廣陵,卞壷為尚書僕射,荀崧為光祿大夫,錄尚書事,鄧攸為尚書左僕射。”

四、伯道無兒

“鄧攸,字伯道,平陽襄陵人氏,早喪父母,以孝友聞,為河東太守。永嘉末年,挈妻子及弟子綏奔逃,因子侄皆幼,乃棄子存侄,妻賈氏涕泣從命。輾轉至江東,出守吳郡,不受俸祿。遇病辭職,始終不取吳郡一錢。病癒復起,任右僕射,越年即歿,追贈光祿大夫。攸妻賈氏,終不得孕。攸有一妾,後知竟是攸的甥女。攸乃不復蓄妾,終至無嗣。時人嘗嘆為天道無知,乃使伯道無兒。從子綏服喪三年。”

五、陶侃軼事

“明帝遷陶侃為徵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諸軍事,領荊州刺史。侃性極勤謹,終日斂膝危坐,軍府諸事,檢攝無遺。遠近文牘,隨到隨答,不使積滯。賓佐求見,無不接談。嘗語人道:'大禹聖人,尚惜寸陰,至如眾人,當惜分陰,怎得逸遊荒醉?生無益於世,死無聞於後耶?'諸參佐或好飲好博,侃搜得酒器、摴蒱(chū pú)等具,悉令投江。是時清談餘風,尚未盡改,侃輒忿恨道:'老莊浮華,並非先王法言,怎可遵行?君子當振衣冠,攝威儀,哪有蓬頭跣足,自詡宏達呢?'人民有所奉饋,必問所由來,若系力作所致,雖微必喜,慰賜三倍,否則擲還不受。荊州遂家給人足,境內大安。”

六、明帝駕崩

“明帝忽得暴病,亟召太宰西陽王羕,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壷,車騎將軍郗鑑,護軍將軍庾亮,前將軍溫嶠,領軍將軍陸曄,並受遺詔。越日駕崩,年僅27歲,在位只得3年。葬武平陵,廟號肅祖,尊諡曰明。明帝在位三年,能奮發有為,親除大憝,不可謂非英主。可惜天不永年,未壯即歿。”

七、成帝登基

“明帝長子衍嗣位,是為成帝,改元咸和。成帝年甫五齡,尊母后庾氏為皇太后,垂簾訓政。命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夾輔帝室。亮是太后親兄,軍國重事,全歸亮一人裁決。右衛將軍虞胤與左衛將軍南頓王宗,掌守宮門管鑰。當明帝寢疾時,庾亮夜入求鑰,宗不與且叱,亮從此恨宗。因遷宗為驃騎將軍,改授汝南王祐為衛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